文/王 波
三江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回顾
文/王 波
2015年8月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设计人员在绥化对嫩江干流堤防工程进行集中设计 摄/王洪刚
2015年7月设计方在三江治理工程工地与施工方、监理方、检测方和建设方进行会商 摄/王洪刚
本次三江治理所指的“三江”是松花江、嫩江和黑龙江。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三江打包开展系统治理还是第一次。以前松花江和嫩江治理已列入国家主要江河治理规划,但黑龙江治理一直是一个单独体系,未列入松花江流域治理体系。1990年前后,国家曾经对松花江干流进行过一次治理,前期工作很扎实,但是当时国力没有那么强,投资不多,因此治理标准较低。
’98大水以后,当务之急是加快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提升防洪能力。长江、黄河抓住机遇开展了达标治理,松花江由于种种原因只进行了防洪应急工程建设。尽管没有启动达标治理,但这期间黑龙江省还是就几大城市防洪工程做了很多工作,分批立项,国家资金陆续到位,到2013年,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几个主要城市防洪工程基本都达标了。但对于农堤(黑龙江省称之为“县场堤防”)的这一部分,小城镇和农场一直没有系统投资,只对局部特险段做了一些工程。
多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防洪工作,除城市防洪之外,在达标综合治理的谋划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2010年前后,委托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设计院)承担相关工作,前期技术工作有了一定准备,相关各地市也做了很多工作,到2013年时,技术工作的积累已经比较充足。
2013年发生的大水,集中在黑龙江干流段,下游超过了100年一遇,中游也到了50年一遇。当时上游已有堤防很少,下游的堤防相对较多,但是防洪标准、建设标准都比较低,沙堤、土堤都没有护坡。2013年黑龙江干流下游一些堤防溃口了,松花江干流、嫩江干流段也是险情不断。面对着汹涌而来的洪水,省设计院派出人员积极参与防汛抢险,有的在水利厅做技术参谋,有的驻扎前线,为了将老堤加高培厚,他们对险工险段进行了细致勘查和记录,为之后的治理做了充足准备。
黑龙江严峻的防汛形势受到举国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防汛抗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专门部署,汪洋副总理到黑龙江考察指导工作,强调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防汛抗洪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陈雷部长赴抗洪第一线指挥。
防汛刚结束,黑龙江省水利厅就马上召开会议布置工作。大灾促大治,对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三江开展综合治理,得到了水利部的支持和认同。要进行综合治理,就需要重新做可研。在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之后,决定分成两轮,先做三江治理应急度汛工程实施方案,后做达标工程的可研工作。虽然时间很紧,但由于十几年来积累的资料很充分,黑龙江省按时拿出了应急工程设计报告。
为做好达标工程的可研工作,省水利厅作为主管部门组织,省设计院牵头,吸收各地市设计单位的力量,采取集中设计的方式减少环节,形成专业和专业间的衔接,达到压茬推进的效果,既保证了高效率,又节省了时间。
从时间上来看,在2013年年末开始,达标工程前期工作分三个阶段。一个是可研,一个是初设,一个是施工图。比如黑龙江干流可研在2014年9月获批,松花江干流、嫩江干流可研分别于2015年6月、7月获批,黑龙江干流可研报告相当于仅用半年就批出来了,松花江干流、嫩江干流可研虽然时间比较长,但也不到1年。就省设计院来说,如此大的项目在这么短时间内其可研报告获批,这种速度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
紧接着就是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的时间就更短了。因为堤防工程和枢纽工程不同,在技术上相对简单,大部分是对已有堤防的加高培厚,地质测量工作变动不会很大,在技术上是有把握的,所以可研开始审查的时候,就没有提出大的问题。从可研获批到初步设计获批,只用了3个月时间。
在初设审批后期,设计院开始制作施工图。三大江一共600多座建筑,其中新建200多座,一座建筑物图纸一般就有60多张,有的大建筑物甚至有200多张图,从设计到施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把施工安排和设计安排做了一些调整,需要先干的图就先设计出来,保证先期施工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后干的设计图后出来,不耽误后边的工程建设。当时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把第一批施工图制作出来了。在施工安排上我们也进行了协调,设计人员按照进度往前赶,及时为施工供图。就这样,三江治理工程前期准备各个阶段都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把每个阶段的时间都缩到最短,保证了按时开工建设。
一是防洪与排涝相结合。防洪和除涝是不可分的,两者既统一又各有重点。自然情况下如果没有堤防,涝水靠自然低地或自然坡道往下排,如农村的垄沟也可作为排水通道。堤防一旦建成,截断了很多自然排水的出路,那就必须让内部的涝水相对集中后再往外排,为此,需要做排涝规划。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兼顾了涝区排水的初步规划。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之前有过类似规划,也有很多排涝工程,系统程度参差不齐。对于比较系统的很好办,因为有现成的排涝口,堤防设计一个建筑物进行强排或自流即可。对于没有系统排涝体系的,这次在初步规划中,设了一定数量、规模足够的排水口。
二是处理好堤防建设和生态的关系。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的江滩都比较宽,沿岸湿地很多。这次三江治理工程非常注重湿地保护,没有破坏湿地环境,没有出现随意改线的情况,在取土的过程中也尽量少占用湿地。从工程规划建设角度来说,工程保证了整个生态走廊。
三是发挥工程拉动地方经济、扶贫的作用。整个工程200多亿元的投资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三大江加在一起使用的1万多台(套)机械设备,其中省内使用的六七千台运输车,再加上轧道机、挖掘机,不仅拉动了地方经济,同时促进了有关企业和人员的收入增长。其次在农民工使用方面,大部分农民工都是省内招来的。三江治理工程少有扛砖等重体力活,一般就是铺雷诺护垫等护坡工程,妇女都可以干,所以雇佣了很多工程附近屯子里的人。此外在工地上做工的人员的生产生活消费也从另一个侧面对当地经济有所裨益。最后,工程建设的堤顶路面也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
(作者为黑龙江省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曾任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