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筛选研究试验

2016-12-29 06:48张安存朱祥林滕志英陈文军崔金登韩淮林
种子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多菌灵赤霉病损失率

张安存,朱祥林,滕志英,陈文军,崔金登,韩淮林

(1.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种研究院,江苏 淮安 223216;2.江苏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江苏 淮安 223216;3.淮安市季桥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淮安 223216)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筛选研究试验

张安存1,朱祥林2,滕志英1,陈文军2,崔金登3,韩淮林2

(1.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种研究院,江苏 淮安 223216;2.江苏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江苏 淮安 223216;3.淮安市季桥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淮安 223216)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参试各处理中以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病情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但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产量最终损失率最低;二次接力防治时间应于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第1次药,7 d后再施第2次药。

小麦;药剂;赤霉病;筛选

小麦赤霉病(Head Scab)又名烂麦头,是麦类作物上的一种气候性疾病,是由多种镰孢属(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真菌侵染小麦而引起的一种流行性小麦疾病,多发生在穗期多雨季节和气候潮湿地区。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近年在淮北地区也发生较重。据省植保部门统计,2010年江苏省赤霉病受害面积约140.98 hm2,危害程度仅次于21世纪以来重发年份的2003年,淮安、宿迁、盐城以及扬州北部地区发生较重,病穗率、严重度有高于淮南麦区的倾向。小麦赤霉病流行与小麦品种也有重要关系,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难以解决病害的侵染和蔓延,该病有逐年加重趋势。

为了寻求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及其配方,笔者于2015年对相关农药进行田间防效筛选试验[1],为大面积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40%多菌灵悬浮剂(盐城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戊福悬浮剂(南京南农农药科技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乳油(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白马湖农场农科所良繁田进行,小麦品种为华麦4号,共设7个处理:①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②25%氰烯菌酯5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③40%多菌灵100 mL/667 m2、40%多菌灵100 mL/667 m2;④40%多菌灵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⑤25%氰烯菌酯100mL/667m2、戊福90mL/667m2;⑥戊福90 mL/667 m2、戊福90mL/667m2;⑦清水对照(CK)。试验设3次重复,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30m2。

1.3 施药时间与方法

小麦生长处于扬花初期,扬花率在10%左右喷1次,小麦扬花率在80%左右喷第2次,每处理区兑水30kg/667m2均匀喷雾。

1.4 调查方法

施药前每小区定点50穴作好标记,调查发病基数,药后病情稳定期调查发病情况,记录病穴率、病株率、病情分级数,计算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计算防效。分级标准和计算病情指数如下:

以单个成穗为对象逐个记载,0级为健康;1级为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4以下;2级为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4~1/2;3级为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2~3/4;4级为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3/4以上。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4)]×100

防治效果(%)=(CK-PT)÷CK×100

式中:CK—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PT—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

由表1可以看出,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防治效果最好,病穗率26.59%,病穗防效68%;其次是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病穗率37.87%,病穗防效 55.4%;25%氰烯菌酯 5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病穗率48.63%,病穗防效39.95%,比二次戊福防治效果略好。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用量不宜减少,二次多菌灵防治效果较好,病穗率40.01%,病穗防效51.4%,本地区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菌数和频率不是很高。

2.2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指防效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防效最高,达到70.93%;其次是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mL/667m2,达到59.75%,25%氰烯菌酯50mL/667m2+戊福 90 mL/667 m2、戊福 90 mL/667 m2的防效达42.82%,两次多菌灵防效较好,达56.06%。

2.3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穗损失率比较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实粒数、千粒重、单穗产量其中健康穗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21、1.78、2.67,而病穗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4.25、7.81、16.15;产量损失率平均达31.94%,变异系数46.81%,表明不同药剂防效有显著差异。产量损失率主要表现在病粒数增多、千粒重下降,尤以千粒重较为明显,比正常穗千粒重减少19.99~25.04g,对产量影响最大,单穗减产达到61.63%~77.96%;以40%多菌灵100mL/667m2+戊福90mL/667m2、戊福90mL/667m2减产最少,为59.65%;但最终损失率以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最低,达17.6%。

表1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调查表

表2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方差结果分析表

表3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情况

3 讨论

(1)从本次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参试各处理中尤以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m2、戊福90 mL/667 m2病情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但25%氰烯菌酯100 mL/667 m2、戊福90 mL/667 m2产量最终损失率最低。

(2)氰烯菌酯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表明,在病菌侵染前后进行药剂处理,对赤霉病均可达到突出的防治效果,氰烯菌酯可提升作物产量13%以上,并在防病增产的同时大幅降低小麦穗粒中毒素(烯醇类毒素)及衍生化毒素含量,从而提高小麦品质。而多菌灵等成分不能降低毒素含量。(3)重点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一是要掌握好防治适期,根据小麦扬花期和天气情况,及时主动用药防治,遇雨防治时间应提前至抽穗到齐穗期,抽穗不整齐注重早期抽出穗层的保护。进行2~3次防治,大发生年份或遇连阴雨时可施药2次,力争防2次,用药间隔期7~10d。二是要掌握好喷药方法,兼治白粉病、锈病等,应全株喷药。

[1]孙俊铭,韦刚,张启高,等.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J].安徽农业学报,2010,16(24):92.

1005-2690(2016)12-0110-03

S435.121.4+5

B

淮安市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SN13033)

张安存(1973-),男,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及农作物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多菌灵赤霉病损失率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湿法炼锌除铝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加工过程对柑橘罐头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