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青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互联网+”战略下的电商扶贫:瓶颈、优势、导向
——基于农村电商扶贫的现实考察
李丹青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国精准扶贫工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也面临着诸多瓶颈,但也具有极大的内生发展优势和外部环境优势,并通过产品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以及平台搭建等工作导向着力推进电商扶贫新发展。
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瓶颈;优势;导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互联网+”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战略构想,并将“互联网+精准扶贫”,即电商扶贫,列为进一步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这一精准扶贫新手段新路径在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增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着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农业生产技术特点制约
电子商务推动精准扶贫,抓手就是推进电商与农村、农业、农民相结合,特别把电商与农产品市场相结合,但在电商充分融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制约瓶颈。首先,在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多属于小规模、分散型的家庭生产经营模式,无法实现统一化规模化的生产管理,导致各家庭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不均,质量也参差不齐,因而在通过电商与外部市场的对接过程中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联系。其次,我国农民群体还处在的农业知识水平较匮乏的阶段,无法全面准确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因此使得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同行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再次,农产品自身特点决定其必须有较好的储存保质环境,而在现阶段运输物流过程中仍存在简陋低效等不安全因素,使得农产品在商品运输环节存在较大隐患。
2、扶贫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电子商务对信息传播、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电商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面临一些发展瓶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无论从覆盖广度还是通达深度来说均较为落后,且道路建设质量与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这极大的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也导致电子商务在储存时间和配送时间与距离等方面面临着较高成本,从而限制了电子商务本应具有的快捷便利的优势。与此同时,网络基础设施覆盖面窄也影响了电商扶贫的纵深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网民已达2亿,并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在部分农村地区网络通信设施不完备,农民不善于甚至不懂得使用网络,同时贫困地区的网络技术、信息、资费以及速度等方面也还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3、电子商务扶贫资金短缺
扶贫工作的主要推手在于资金的支持,电商扶贫作为新生扶贫工程,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从政府政策支持的层面来看,目前在我国扶贫体系中,对于电商扶贫的专项资金投入仍然不足,部分专项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使得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无法按计划顺利推进。同时存在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部分领导干部擅自挪用资金等腐败问题。针对农民群体的贷款政策不够完善,也形成了对电商扶贫工程进一步发展的制约。从社会融资的角度来看,现今社会上已有的金融机构和民间电商平台无法涵盖到农村电子商务的所有需求面,地方政府与互联网融资机构的合作也不够深入,因此更加重了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难度。
4、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匮乏
随着中央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电子商务在贫困地区的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势头。电商扶贫的最终操作还是要回归到具体人员身上,即电商专项人才。此类人才的匮乏也是阻碍电商扶贫工作开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体因其自身条件原因,对于电商平台的接受程度有限,对电商与农产品市场相结合的具体操作技能不熟悉,过分依赖政府帮扶,自主性较差,因此无法通过自主手段实现脱贫。同时农村知识人才大量外流,并且大多数回归反哺的意识不强烈,也是造成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的原因。再次,农村地区针对电商扶贫的培训条件有限,设施不健全,也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1、电商扶贫的内生发展优势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代表,凭借其内生优势逐步占据我国扶贫工程的主流阵地,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效应日益增强。
首先,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用户规模不断增加,覆盖范围也从城市逐步向农村地区扩展,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50%的网民和企业成为电商用户,有着极为广阔的用户基础和信息基础,这成为电子商务市场能够不断拓展的根本原因。其次,以阿里巴巴、苏宁为代表的民营电商企业迅速成长,使得电子商务应用程度日益深化。2014年7月,阿里集团主持召开了“中国首届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峰会”,这标志着我国县级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进入了全面生长期,更加深化了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在农村贫困地区的普及,在大范围整合农村贫困地区市场资源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再次,电商扶贫的发展已经摘掉了“纯销售渠道”的“帽子”,而是成为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定经济增长形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惠民利民的重要战略举措。
2、电商扶贫的外部环境优势
在我国扶贫工程的推进过程中,电子商务逐渐从边缘产业踏入精准扶贫工程的中心舞台,这种变化也是得益于其优厚的外部环境优势。
第一,电子商务在我国县域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有着亟待拓展的市场空间。目前,大部分贫困地区的电商发展仍然处于空白或萌芽阶段,但各类淘宝村、电商村逐渐涌现,以及个别地区出现的村与镇相连的电商连片效应,开始极大地刺激着各类电商以及广大农村地区人群寻觅商机的神经,这为我国电商扶贫向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纵深拓展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二,中央出台关于电商扶贫工程的重要文件后,以农业部、商务部为代表的上级部委立刻出台相应条例,为电商扶贫修路搭桥,同时各个地方政府也逐步重视推动地区特色电子商务的发展,多地已经启动相关专项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人员培训、方案设计、政策沟通等前期工作,为电商扶贫工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推进特色品牌试点示范
电商扶贫的中心环节当属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在农产品行业更是如此。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品牌效应不突出。因此,各地区必须全方位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品牌。在农村地区,推进信息化与农产品生产销售相结合,必须依据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制定出符合地域特点的发展规划,同时选择部分试点地区,建立重点示范区域,通过优先输入先进技术、政策服务、市场信息等资源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引领带动周边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行业政策资金体制
推动电子商务信息化融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在政策制定、资源整合、资金扶持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首先,自上而下的电商扶贫政策机制顺利推进。2014年以来,国务院扶贫办等政府主管部门以建立试点地区为抓手逐渐启动探索与各大电商平台以及各大网络运营商的扶贫合作模式,并配套出台了多部有关电商扶贫工作的规范性实验性文件,为各地区制定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扶贫规划和体制机制做出相应指导规范,同时中央财政有关扶贫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增加,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于电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逐渐成形。其次,自下而上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基于农村地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涌现了很多成功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扶贫案例,如甘肃陇南、重庆梁平等,都以成为国家电商扶贫工程的重点示范区域。
3、加快电商人才培养,构建基层人才队伍体系
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市场拓展,关键在于培养和打造专业化、信息化、本土化的人才队伍体系。第一,必须加大对农村地区本土电商人才的培养。扩大互联网相关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在农村贫困地区的普及范围,建立电脑培训的基础教学体系,通过企业定期离岗培训和远程视频教学等手段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第二,必须加大外来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这首先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加大人才引进鼓励政策的支持力度,吸引广大相关专业毕业生以及教师深入到农村地区。同时可以积极鼓励动员社会组织、企业单位进入本地区从事人才培养输送工作,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第三,需建立规范化职业化的本地电商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城乡地区人才流动机制,城市地区高端人才回流机制等基层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4、完善网络物流体系,打造电子商务发展平台
互联网商务的发展必须基于完备的交通条件以及优质的网络环境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完善的网络空间和物流体系,是“互联网+”战略背景下电商扶贫工作拥有稳固发展平台的根本依靠。首先要建设系统性的物流基础,包括公路、铁路、航空以及内河航运等运载体系,保证农产品物流的高效安全。其次,加快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农产品产地、加工地、储藏地以及集散中心等进行整合,以此为基础进行物流规划,保证电子商务的资源整合与信息传递优势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搭建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的电子商务发展平台,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1]卢迎春.电子商务扶贫的障碍分析[J]. 农业信息网.2015,(2)
[2]汪向东,张才明.互联网时代我国减贫扶贫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启示[J].信息化建设,2011(2):6-9.
[3]李章梅,起建凌,孙海清.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5, (2).
(责任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