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乐婷
(杭州市工程咨询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5)
试论“互联网+”助力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姜乐婷
(杭州市工程咨询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浙江省杭州市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该市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做出了诸多努力。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影响和“两区两会”建设发展机遇下,更是为杭州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将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现状入手,结合“互联网+”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好处,提出利用“互联网+”促进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措施。
“互联网+”;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促进了信息共享。为充分利用好各项信息技术,就需要重视经济建设,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拉动内需增长,还能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这也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印证。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为建设智慧城市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尤其是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城市的整体竞争能力也得以增强。具体来讲,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信息产业方面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杭州市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电子商务服务、软件产品集成服务、物联网等产业一直处于中高速成长,2014年杭州市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此外,阿里巴巴、华数传媒、海康威视等杭州市信息化龙头企业,在信息技术研发领域实力雄厚,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由此,以信息科技与“互联网+”为主的高新产业已在杭州市快速发展起来。
2、公共服务与管理方面
为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杭州市加强了公共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在城市治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求职就业、供水排污、公共文化等方面,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尤其是杭州市民卡的应用,实现了集医疗健康、交通、教育、公共服务、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此外,杭州市还加强了智慧政务平台建设,极大提高了政府为民办事效率,全方位实现了政府信息的互联互通,城市服务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3、信息化建设方面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杭州市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展现“互联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杭州市拥有诸多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也正是在这些人才的影响下,杭州信息化建设始终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数字安防等领域发展十分迅速,这些先进的信息基础建设也成为了促进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杭州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拥有较多优势,但凡事总有不足,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杭州市对智慧城市认识还有不足,重复建设问题屡见不鲜,“互联网+”的应用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力度不够,并缺少科学完备的运营模式,这些都是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互联网+”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更是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关键。为促进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就要重视“互联网+”创新,并将其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促进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便更好的发展智慧城市。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做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正确认识到“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与某些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借助互联网对原有生产方式等进行改造和提升,使其与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
首先,“互联网+”的应用将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进杭州市的城市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国家三大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将工业和信息技术相融合,工业发展速度将显著加快。
其次,正确应用“互联网+”有利于绿色节能城市的建设,这与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是相符的。例如通过研究得知,在“互联网+”模式下,智能建筑不仅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还能实现数据收集,强化信息共享,通过使用先进的能源检测技术,有利于节约能源的实现。
再者,“互联网+”被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以后,将有利于加快杭州市民生服务从传统型向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相融合的方向迈进,使公众在出行、就医、教育、就业、居住、文化娱乐等方面得到更好保障。此外,城市公共设施和公用事业中移动WiFi、传感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公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最后,“互联网+”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中的运用,促进政务数据开放与共享,彻底打破政府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政府工作的开展也将更顺利。这些都是“互联网+”给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好处。
杭州市要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重视经济发展。其次,加强与各个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实现共同发展。最后,还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合理的运营维护与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要正确利用“互联网+”帮助杭州完成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整体思路建设
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要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同时,强化经济发展。对于杭州市来说,在建设智慧城市中会涉及到很多产业部门,这就要重视产业链覆盖,懂得利用现代科技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发展经济又可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确保各个产业链始终正常运行,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城市建成以后,所有工作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尤其是物联网逐渐普及,云计算被应用到各处,且数据挖掘技术也能够被更多人使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势必会改变人们现有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由于有了这些技术的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就需要重视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的建设,并联系实际情况做好各个层次的建设工作,以便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网络安全保障建设
要利用“互联网+”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就需要重视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将智能平台与信息作为发展基础,强化智能运行,做好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以此为基础,联系市民实际生活,促进网络运营,并加强智能应用体系建设。对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来说,需要得到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在这些技术中涵盖了大量数据信息,包含了技术使用者的很多私密信息,如果出现泄漏等情况,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G20峰会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对杭州市的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要做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保护个人隐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利影响,推动全市网络技术发展,也能为重大赛事举行和会议召开保驾护航,提升杭州市的国际影响力。
3、落实各级单位工作职责
要发展智慧城市,还需要得到各级单位的支持,尤其是要确定党政机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处地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离不开党政机关的支持,再加上我国国家体制较为特殊,更是需要政府的支持,无论是建设中所需要的资金,还是建设方案都要由政府做主,然而,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要认识到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党政机关的一切工作开展也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智慧城市建设。同时,由于杭州市还属于旅游热门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要关注游客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压力,还能为游客留下良好印象,更对催生智慧服务有着非凡的作用,这对促进杭州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任何城市建设都离不开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也是如此,尤其是在“互联网+”模式下,需要应用大量的信息技术,而这些信息技术的获得就需要资金,而资金又来自于经济发展,所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做到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具体来讲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加强政府引导,政府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利用宏观调控手段稳定市场。其次,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给予企业必要的经济发展权限,政府适时为其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再者,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杭州市背靠浙江大学等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每年都会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杭州市应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将人才留住,用其智慧发展本市经济,使其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最后,吸收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这也是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有效措施。随着智慧城市理论的提出,各个发达国家纷纷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尤其是美国、韩国等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所以,杭州市应及时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为本市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模式下,要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就需要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杭州市经济相对发达,且有全国高等学府为依托,要利用“互联网+”建设智慧城市并不是难事,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重视“互联网+”的应用,正确认识“互联网+”,且尊重政府引导,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此外,注意国外先进经验的吸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智慧城市建设。
[1] 杨雪锋,王成.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杭州数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02:116-122.
[2] 彭培.建筑业发展新契机——“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J].施工企业管理,2016,03:97-98.
[3] 杭州市政府研究室政校合作基地课题组,陈畴镛,王雷.杭州智慧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J].杭州科技,2014,06:24-28.
[4] 贺小花.杭州 敢为人先 智慧浙江建设走在全国前列[J].中国公共安全,2015,05:42-44+46-50.
[5] 朱文晶.促进杭州智慧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J].杭州(周刊),2015,11:26-27.
[6] 王夏斐.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再提速[J].今日浙江,2014,11:22-25.
(责任编辑:李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