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良
加强乡镇统计工作质量
◎赵庆良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统计系统精确数据来源的重要保障。乡镇统计数据是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指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认识镇情、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乡镇统计调查对象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变动频繁,开展统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乡镇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乡镇统计工作,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统计系统精确数据来源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乡镇统计调查对象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变动频繁,开展统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乡镇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统计工作历经简单的几张纸质报表使用,到报表种类的增加及量的变化,再到今天信息化背景下手工报表向电子报表的转变,统计工作已越趋向标准化、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统计工作面临重要的发展改革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工作挑战,只有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强乡镇统计工作质量,才能充分发挥乡镇统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乡镇统计工作应随经济社会发展而进步。当前,统计工作却未能较好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适应,乡镇统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不仅包含统计工作的改革问题,同时也涉及人员编制及工作体制等问题。
乡镇统计人员配备与统计任务存在差距。统计工作使命光荣、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也逐渐增多,报表种类增加,而统计业务人员却相对较少,势必形成统计人员工作繁重现象。寻甸县柯渡镇人口数量4.03万,具有编制的统计人员3名,但仅有2名专业从事统计工作,同时还承担固投统计、经济贸易等统计工作,工作量与人员配备矛盾日益突出。类似情况,是寻甸县各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统计任务与人员配备问题不及时解决,统计工作无法取得新的突破,工作中依旧墨守成规,“见子打子”。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但统计工作效能却无法充分发挥,导致统计工作质量无法提升。
统计人才队伍建设无法满足统计工作需要。由于机构改革和信息化发展,部分乡镇统计人员不能较好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需要,人才队伍建设与统计工作需求形成矛盾。2011年,寻甸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撤销原有的统计站,成立科技工贸信息服务中心。为方便开展工作,科工贸中心分为统计站和经贸科,因属于乡镇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开展工作,统计站人员需参与村委换届、春耕生产、烤烟收购等重点工作,接受统计业务培训的机会和时间较少,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柯渡镇13个村委会,需要统计的业务繁多,但兼职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部分人员无法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作,常常导致统计资料缺失。在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报表等工作中,工作力度不够,个别村委经常出现迟报、漏报统计资料情况。人才队伍的短缺和业务能力偏低,严重制约统计效能提高。
办公“硬件”缺失无法保障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乡镇统计部门的经费来源,一部分来源于乡镇财政,另一部分来源于上级统计部门拨付的专项调查经费。在开展大型、专项普查、调查工作中,上级统计部门通常按照工作量拨付一定专项经费,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客观条件影响,固有的经费常常无法满足开支。而乡镇财政对统计工作的经费预算较少甚至没有。村级统计人员没有经费保障,但村委会农科员、治安承包员、文化宣传员均有每月几百的专项经费补贴,严重影响和制约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在开展具体统计工作中,个别基层统计人员为应付统计任务完全违背统计标准与要求。经费短缺导致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部分统计人员为“完成任务”拼凑或“估计”数据,导致统计数据缺乏真实性,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质量。目前,随着信息化覆盖面的扩大,基层统计工作中已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完成统计工作,但部分计算机设备陈旧老化,仅计算机技术维护已是难题,外加计算机使用人员技术水平低,现有的设备依旧无法满足现实工作需要,从而无法提升工作效率。
统计人员业务水平难于满足新形势下统计工作要求。乡镇统计人员大部分非编制人员,机构改革后才定岗定编,除编制问题外专业水平也是难题,统计站多数统计人员出身非统计专业,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寻甸县柯渡镇科工贸中心有编制人员6名,统计岗位编制3人,其中有1人取得统计师资格,其余2人暂未取得统计专业技术职称。目前,寻甸县10个乡镇(街道)统计岗位取得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统计人员极少,大部分未取得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多数从业人员忙于具体日常事务,无精力备考统计职称,导致统计站总体职称人才偏少,专业水平偏低。柯渡镇农业科有8名农艺师(农业系列中职)职称,而统计站人员因未评上职称,工作积极性不足,甚至部分人员因将编制调整到统计站而抱怨,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精。同时,统计工作任务多为上级指派,统计人员缺乏主动性,对数据的审核、分析和总结能力不够全面专业。另外,乡镇统计工作依旧停留在农业统计、年报统计等方面,数据围绕人力、物力、财力展开,缺乏权威性,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统计工作缺乏监督考核不能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由于统计工作无法进行量化考核,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近年来,县政府下达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任务作为考核乡镇的主要指标之一。乡镇领导和统计站人员为完成指标任务,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导致统计数据来源不真实,数据失真,失去统计的目的和意义。同时,由于统计管理体制问题,上级部门在收到统计报表时,有些业务科室对乡镇报送的统计数据持怀疑态度,认为上报数据有出入,对乡镇所上报的统计数据真实性难以评估,也缺乏抽查力度,缺乏监督管理。考核体系的不健全和乡镇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降低了统计工作质量,统计数据无法客观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统计工作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乡镇统计站如何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以便客观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就需要清醒认识到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找准解决途径,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才能推动乡镇统计工作向标准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改善办公条件,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改善办公条件是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提升统计人员工作效率、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按照云南省开展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要求和标准,扎实推进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确保统计站硬件达标、软件合格。推动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进一步完善乡镇统计站、村级统计员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把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关经费纳入预算,建立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促进统计办公自动化、数据信息化、网络化。
注重队伍建设,提升统计人员工作效能。全面推进乡镇、村委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3〕131号),完善乡镇统计站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人口规模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3~5万人不少于3名,5~10万人不少于4名,10万人以上不少于5名),保持乡镇统计站统计队伍稳定,乡镇统计站负责人的调整要征求县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意见。加强村委会统计组织网络建设,完善村级统计网络,配备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统计技能的兼职统计员,负责统计工作。同时,制定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考核考评制度,进一步强化镇村统计工作人员的职责。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统计工作业务水平。县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应加强对乡镇统计站的业务指导,适时组织开展乡镇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统计工作中应合理应用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电子邮件、官方微信等信息工具,对工作业务、典型经验进行线上分享和交流。在职称晋升上严格执行业务考试、考评制度,严防“关系上位”。在强化学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保障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同时,统计人员应坚守职业底线和法律红线,在统计业务工作中拒绝任何形式的“干扰”,切实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统计执法,确保统计基础数据质量。乡镇统计数据是“法定数据”,客观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保证数据真实、有效、可靠的数据源头。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就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依法统计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手段。加强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要结合普法教育和各类普查、大型调查等工作,扎实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法制意识,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资料。加强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收集、审核、上报统计资料,杜绝统计人员“虚报”、“捏造数据”等违法行为。将统计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列入干部教育学习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计法制意识,为依法统计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拒不配合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督促企业依法如实申报统计资料。乡镇各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应事先与乡镇统计站对接核准,保持一致,杜绝“数出多门”现象。
完善工作制度,健全统计工作保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乡镇统计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乡镇统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关心、支持统计工作的改革发展。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投入力度,将统计常规工作、信息化建设、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和专项统计调查等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将村委会统计人员的工作补贴逐步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改善统计工作条件。完善统计持证上岗制度,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不得聘用没有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以保证统计人员队伍相对稳定。
推进改革创新,寻找统计工作科学出路。在实际工作中,乡镇统计工作人员要擅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要敢于开拓创新、寻求突破,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4]。在具体的统计工作中,不仅要对统计工作进行认真调查核实,更应该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查统计方法。统计人员要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对知识的“补给”和“更新”,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推广PDA、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等新技术的运用,实现统计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上层数据“建筑”的立足根本,新形势下乡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客观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行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各个层面对统计工作的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乡镇统计工作需要在新形势下更加注重源头数据、加强统计工作质量,同时,积极总结查找实践中的问题,并探索新的出路,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科技工贸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