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正帮 李波
新来的县委书记(系列小小说)
◎刘正帮李波
刚刚到任的青山县县委书记冯一凡,上任第一天就惹了一肚子气,几位反映问题的农民,居然没找到他的办公室。他推门向外看了一眼,明白了,原来县领导的办公室都没有挂牌。他找来县委办主任罗立群,问是怎么回事,罗主任说:“挂上牌,你可就别想办公了,老百姓还不把这门槛踏烂了。”冯一凡一愣,随口问了一句,“你说说,啥叫办公?”罗立群:“批文件、接待群众、解决问题都是办公的范畴。”冯一凡:“说的不错,不用我再说什么了吧,按我说的做,都挂上牌,方便群众,群众想找谁就找谁,不要怕群众,咱们是老百姓的官,有怕老百姓的道理吗?”罗立群面露难色,欲言又止,“那就按你说的办。”两天的工夫,县领导的办公室都上了牌。
挂上牌后,来访群众一拨接一拨,整个县委大院像赶集一样热闹。
一天早上,冯一凡刚到办公室,就听见外面秘书小赵和一位老太婆的争吵声,推门一看,小赵正向外推那老婆婆,冯一凡:“小赵,怎么回事?”小赵:“冯书记,这老太太非要见您。”冯一凡:“老人家,您找我?”老婆婆:“你是冯书记?”冯一凡:“是。”老婆婆:“我可见到你了,青天大老爷,你给我做主,没法活了。”说完“扑通”一声,跪在冯书记面前。冯一凡连忙上前:“老人家,别这样,您这把年纪,给我下跪,不是让我折寿吗,来来进屋,您有什么冤情,给我说。”说着把老人让进屋里,倒上一杯水,递给了老人:“您喝口水,慢慢说,这天还是咱老百姓的。”老人见县委书记这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便说了事情的原由。
原来老人的居住地被房产商开发了,扒之前说的挺好,要房子给房子,不要房子,给钱。结果房子扒了,钱也没有着落,弄得老人住在姑娘家,找了多少次开发商,开发商都是说:“这事归政府管,去找政府。”冯书记听完,拿起电话,拨通了罗立群的电话。罗主任推门进来一看,就见到老婆婆,心里“咯噔”一下,真要命,对老太太说:“不是说给你解决吗,你怎么又来了?”老婆婆瞄了冯主任一眼:“都两年了,你们楼都盖起来了,我还在姑娘那儿住呢。”冯一凡看出此事有些蹊跷。对老人说:“三天内解决,解决不了,您在大街上骂我三天。”老人家走了,望着老人的背影,冯一凡陷入沉思。罗立群看着冯一凡思索片刻,便走到冯一凡跟前说:“冯书记,开发商是省里……”冯一凡打断他的话,“你去打电话,告诉他给老人道歉,马上解决,如果解决不好,今后咱们青山县工程他别想沾边。”罗立群还要说什么,可冯一凡低头专心看文件了。
老人再没有来。冯一凡后来才知道,当天老人就得到了补偿,正张罗要给冯一凡送感谢信呢。
不久,青山县开展了一次大讨论,议题只有一个:我们为谁做官。此事在青山县引起了很大震动,在总结大会上,冯一凡说:“我还是那句老话,‘当官不给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群众找上门的事情,都办不好,还有脸坐这位子吗,咱们立个规矩,找到我的问题,解决不了,我走人,找到你们的解决不了,你们给我辞职。”由于说话的声音太大,整个会议室里都回荡着他的声音,使参加会的三级干部心里一振,这个书记可真不一样,以后小心招呼着,别找不自在。
青山县青山镇的聚贤屯愧对了这响当当的名字,聚贤圣人之地,却是文盲多、光棍多、上访的多,大姑娘小媳妇跟人跑的事经常发生,弄得该长的不长,不该长的疯长。一提聚贤屯,谁都头痛,他们见的最大的官,就是镇里一位部门副主任,来到屯里没呆上一袋烟的工夫,就骑着摩托车,屁股后一冒烟跑了,纯朴的村民很失望,心里空落落的。
聚贤屯很偏僻,电视看不到县上的节目,县里的一些领导,村民也不知道谁是谁,村民们只知道春天种,秋天收,冬天窝在热炕头,遇上不顺心的事,骑上自行车翻山过岭要走几个小时,才能达到青山镇,到镇里办公楼找个墙角一蹲,等着镇领导的召见,有时能见到,有时见不着,见不着打道回府,有空再来,使得一些干部对聚贤屯的村民怵得慌。
深秋的一天中午,聚贤屯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人,在屯里转了好长时间,村民都觉得奇怪,这是两个什么人,既不像官,又不像民,做生意又没这打扮。村民觉得可疑,便把他们押到村书记杨春伞家,七长八短地盘问起来,这时只见年长的说话了:“别盘问了,我是刚到位三个月的县委书记冯一凡,他是秘书小赵。”杨春伞打量半天,摇摇头:“你可别逗乐了,现在县太爷有骑自行车的吗,哪个不是屁股底下坐个几十万,出门前呼后拥的,说说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秘书小赵急了,掏出了工作证,递给杨春伞,杨春伞打开看了一眼,真是县委书记,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回头对村民说:“老少爷们,这是咱们的县委冯书记,谁家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拿出来。”村民“呼”的一下围了上来,要看这位县委书记是啥样。冯一凡站到门槛上,对村民们说:“村民们,对不住你们了,由于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让乡亲们吃苦了。今天大家有什么苦、有什么冤都给我说说。”乡亲们异口同声地说:“见到你,我们就什么苦都没有了。”村书记杨春伞对乡亲们说:“大家先散了吧,冯书记还没吃饭呢,让他吃口饭,回头再扯也不迟啊。”村民们散去了,冯一凡在聚贤屯住了下来。
经过一周的实地踏查,聚贤屯穷的原因找到了,是没有像样的产业,种植结构单一。冯一凡让村书记杨春伞找来十几户村民,同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发展中药材五味子,冯一凡说:“我让县里来支持你们,不出三年,你们的生活就会好起来。”会一直开到半夜,村民才散去。
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鸡还没有叫头遍,冯一凡和秘书小赵悄悄离开了聚贤屯。半个月后,由有关部门组成扶贫小组来到聚贤屯,帮助村民种植五味子。
三年后,五味子为农民换来大把的钞票,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元。冯一凡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村民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他,新修的水泥路用水洗过,整个屯子喜气洋洋的,冯一凡下了车,内心也十分激动,对乡亲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深情地说:“乡亲们,你们不要感谢我,要谢就谢党的惠民政策吧。”
县委书记冯一凡是有名的小抠,抠到什么程度,开始时并没几个人见过。一天早上,县委办主任罗立群找冯书记请示工作,敲过门后,进屋却不见冯书记,转过办公室,只见冯书记撅着屁股在捡东西。他走近看了一眼,原来是一盒大头针撒在地上,冯书记正一个一个往盒里捡,他心里一阵的激动,一个堂堂的县委书记挥笔就能批几十万元钱的项目,今天为了几个大头针,这值吗?“冯书记,你别捡了,我让小赵他们捡就是了。”罗立群说。冯一凡直起腰,把大头针盒放在桌上,对他一笑,“你觉得我是不是太抠,几个大头针都放在眼里,其实啊,我这是多年的习惯,农民的儿子,没办法,吃饭时,掉几个饭粒我都心疼,几个大头针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农民的劣根性。”冯书记看了一眼罗立群,又说:“高楼大厦平地起,万吨粮食也是由一粒粒粮食堆起来的。”罗立群看着冯书记,眼睛有点湿润,他心想,有这么个县委书记,青山县辉煌的日子不会远了。这件事不知谁向媒体透露了,媒体的记者送冯一凡书记绰号“小抠书记”。这条消息见报后,在青山县引起了极大反响,部长、局长们也都学冯书记的样子,学会了过紧日子。
冯书记对自己抠,对别人抠,对教育却大方得很。这一年的夏季,雨水特别大,处在下河九梢兴隆屯的小学的校舍倒塌了,好在学生正在放暑假,只是把学校值宿的老师砸伤了。冯书记得到消息后,急忙赶到医院,探望了老师,并自己掏腰包给老师一千元钱,以示慰问。回过头来,连夜召开了常委扩大会。在会上,冯书记做了深刻的检讨,并通过电视台向全县人民道歉,他说:作为县委书记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弄得主管县长、教育局长如坐针毡。会议一直开到半夜一点钟,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冯一凡让秘书小赵出去了一趟,回来时,拎着两包麻花,每人一根,吃完了,继续开会,会议形成了两项决议:一是所有领导组成两个调研组,了解全县校舍情况;二是对兴隆乡党委书记李小舟给予免职处分。
不久青山县提出一个口号:砸锅卖铁建学校,省吃俭用为育人。并筹集一千万元,建育才小学30所,彻底改变学校的落后局面,为了这一千万,冯一凡把县里的高档小车一次性卖了,在会上他说:“我们屁股底下坐几十万元的小车,学校破成这个样,我们心里过意得去吗,我们还是不是人民的官哪?”一句话说得不同意见的人低下了头,这件事让许多人不理解,认为冯一凡一是为了沽名钓誉,二是为了政绩,可冯一凡心里却很坦然,他觉得自己没有错。
两年后,有位新华社的记者路过青山县,看到的景象是,无论走到哪里,最漂亮的房子都是学校,很是奇怪,便在青山县青山镇下车,了解此事,并连夜写了一篇稿子,题目是:这里的孩子真幸福。文章最后写到:在我要离开这里的时候,说一句道别话,我所见到的一切是无与伦比的。
作为县委书记却与垃圾为伍,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青山县的冯一凡看来,这是一件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了。
盛夏,青山县城劳作一天的人们,随着霓虹灯的闪烁,徘徊在各种娱乐场所,让灯红酒绿洗去一天的疲劳。富春江广场上,人们在音乐的召唤下,翩翩起舞,孩子们也不甘寂寞,穿起旱冰鞋,穿梭于大人们中间,突然一个孩子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摔倒了。大人们迅速围了上来,孩子的母亲从孩子脚底下拾到个空的易拉罐,然后把易拉罐摔到一边,“这是谁这么缺德,把易拉罐扔在广场上。”少妇恶狠狠地骂着,整个广场被少妇的叫骂声给搅了,人们再没有兴趣起舞了,纷纷领着家人,四处散去。广场上只留下一位汉子,广场上的一切,让他感到震惊,满广场的垃圾,却无人清扫。他从口袋里掏出电话,拨通了城管大队的电话,片刻后,城管大队长刘小鹏出现在汉子面前,轻轻叫了一声:“冯书记!”冯一凡对他说:“让你来是看看这里的景象,竟然没有专人打扫卫生,只好我们两个扫了。”说完动手开始捡易拉罐、矿泉水瓶。刘小鹏看着冯一凡的背影,一时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天早上,冯一凡又出现在公交车上,手里拎着个方便袋,由于是盛夏,人们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喝过的水瓶丢得到处都是,冯一凡看着空水瓶,眼睛里透着一股气愤,这一切都需要改变哪,要创建干净的环境,还要帮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想到这儿,他下车了,可被车长叫住,车长说:“捡破烂的,这些空瓶你都拿去吧,你们也不容易呀。”说着从车座上拉出一个编织袋,整整一袋子空水瓶,弄得冯一凡哭笑不得。下了车,冯一凡拎着空水瓶,走到停在不远的人力三轮车旁,对三轮车说了什么,自己朝县委大院走去。
冯一凡的两次举动,对各职能部门触动很大,同时他们心里暗暗叫苦,这种事情发生了两次,如果再有第三次,我们还有脸拿人民的血汗钱吗。于是,整个青山县全部行动起来,一时间,大街小巷变得干净了。有些人对此事不甚了解,让一个县委书记去捡垃圾,有损政府官员的形象,冯一凡在一次常委会上却说:“捡垃圾丢人吗,我没有觉得,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官,为人民做事,是我们的责任,想想吧,捡垃圾的是人,我们当了官就不能捡吗,这是什么道理?”
冯一凡夜里捡垃圾的美誉,迅速传遍了全县,一位善于思索的网友捕捉到这一信息,以“‘垃圾’书记”为题,把这事挂到了网上,“‘垃圾’书记”成为冯一凡的代名词。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青山县只用了一年时间,就闯进全国先进卫生城行列。
(责任编辑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