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锋++高旭东
[摘 要]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使用率,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很多地区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土地整理活动,这项活动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可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但是我们很多地区在进行土地整理时由于多种因素,忽视了土地整理对生态保护的负面影响,使得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大大影响土地整理的最终成果。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土地整理中出现的生态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323-01
0 引言
土地整理即为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土地总体规划与调研的基础上,对土地的结构、用途进行分区,并且结合经济、法律与行政等多方面途径,对土地进行综合的整理,从而提升土地效益。土地整理是一种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法,目前正在大范围推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问题,这就需要对土地整理中的生态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积极采取适宜的措施妥善解决,以促进我国土地资料的合理利用。
1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1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对一些闲置地和坡度较大无法利用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比如:地改梯田、农林建设或水利工程建设等措施,在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必须确保土地的生态条件不受影响。但是人类活动通过土地的整理活动,打破了生物和环境建立的长期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但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生态系统,使其变得更加脆弱,大大的降低了系统的缓冲性能,因此不合理的土地整理很有可能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1.2 影响生物多样性
根据影响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环境是影响自然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土地整理时,由于对高品位的设计过分追求,导致混凝土路面和沟渠在田间到处可见,大大减少了绿地地面、自然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区域性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1.3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问题
由于土地在整理过程中,虽然耕地与经济林的面积会不断的扩大,但更多的自然用地土地被开发成耕种,种植各种农作物。当前,人们过于追求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土地的肥力,在耕地中施加大量的有机或化学肥料。并且,为了提高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产量,还会向耕地中喷洒大量的农药。这些肥料和农业的过量使用,产生了严重的农业源污染,从而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大幅度的锐减。这样不仅违背了土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且也影响了农业产品的安全性。
2 针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生态保护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合理控制土地整理的“度”
事实上,在进行土地整理时,我们的整理对象主要是利用率较低的耕地和散布于耕地范围内的其他地类以及园地林地等,并不是占用其他土地资源,包括沼泽地。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到以下几点:第一,一些山坡荒地可以被用来进行土地整理,但是应当考虑山坡的坡度因素,一般情况下只对那些坡度较小,土层较厚的山坡进行土地整理;第二,那些受到污染的土地不宜进行土地整理为耕地或者园地,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发为生态林;第三,对于那些水库周围、河道中的滩涂、荒草地,都不能进行土地整理。
2.2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生命体的多种多样化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是自然界的基本性质由此提供巨大的生态经济美学价值,农业也不例外。许多研究表明农业生态系统中保持非目标生物的多样性,在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养分循环,保护土壤有益生物,消除环境污染方面有重要作用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物种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关键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十分重要,关键物种的消失能够彻底改变一个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营养动态。因此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对重要物种、敏感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2.3 土地整理完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进行耕种时为了增加肥力而施用化肥应建立科学可靠的施肥制度,不要一味的为了增加肥力投入那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药剂,而是根据作物的生理特点和土壤状况合理选择合适的化肥,并确定一个合适的施用量,其次在农药施用时笔者认为应当特别注意多使用那些高效低毒、使用过后残留较少的农药以及那些乳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状农药的使用,在使用量的问题上要尽可能少用,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抑制病虫害;最后,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要竭力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尽量减少水资源的蒸发量,具体使用时可以推行滴灌或者渗灌等节水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耕作制度的推广。另外,也可以考虑引进抗旱抗病新品种的农作物进行耕种。
2.4 做好土地整理的环境生态评价工作
土地生态是土地整理中进行环境生态评价的主要因素,确保土地整理建立在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础上。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建立土地整理环境生态调查机制,做好环境生态的保护工作。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区域进行划分,同时在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环境生态保护目标,进而实现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对具有环境生态功能的土地进行筛选和优化,将地整理中对环境生态的风险降低到最低,进而提升土地整理的环境生态效益和价值。
3 结论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的化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方法进行土地的整理,最大化的实现土地的利用价值,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翠兰,朱成立.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07:3837-3839+3842.
[2] 穆先禹.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1:112-113.
[3] 沈厚琴.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4,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