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江斌 刘霏
摘 要:毒品犯罪严重侵害人身健康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现以F区在审查逮捕阶段办理的涉毒案件数量为基数,对毒品犯罪的特点、存在的困境及对策作综合分析,通过不断完善预防和惩治毒品犯罪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自我约制的共建共抓氛围,持续全面打赢毒品犯罪攻坚战。
关键词:毒品犯罪;现状;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149-02
作者简介:贾江斌(1986-),男,山西晋城人,本科,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检察院,研究方向:刑法学;刘霏(1981-),女,本科,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研究方向:刑法学。
当前,我国毒品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吸食毒品、贩卖毒品等涉毒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发展蔓延状态。笔者现以F区检察机关近三年来在审查逮捕阶段受理、办理的毒品刑事犯罪案件为基数,以辖区内毒品犯罪案件现状为切入点,对毒品犯罪的特点、存在的困境及对策作综合分析,从而深刻认识预防与惩治毒品犯罪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毒品刑事犯罪现状综合分析
毒品犯罪不仅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毒品管理制度,也侵害了公民的健康权利。有学者认为毒品犯罪的法益是社会有机体的公共健康。[1]
(一)辖区内毒品犯罪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F区2013、2014和2015年毒品犯罪批准逮捕案件、人数累计150件193人,约占全部批准逮捕案件、人数的17.9%和16.7%。三年来,在审查批准逮捕阶段,受理毒品案件、人数年增幅约33%和31%,经审查决定批准逮捕案件、人数,年增幅约为42%和37%。三年来的数据变化显示,毒品犯罪的数量和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然,毒品犯罪背后潜伏的大量吸毒人员也呈数量上升趋势[2],在毒品违法犯罪人员中,“以贩养吸、以淫养吸”的比重较大,成为许多女性吸毒者解决毒资维持的重要手段。[3]因吸毒而引发的侵犯财产性案件或侵害人身权利案件也多有发生。
(二)辖区内毒品犯罪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罪名
F区毒品犯罪主要集中在《刑法》第347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8条非法持有毒品罪和第354条容留他人吸毒罪。其中,在批准逮捕的案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批捕102件141人,非法持有毒品罪批捕22件24人,容留他人吸毒罪批捕26件28人。结合区域性毒品犯罪情况,在预防和惩治毒品犯罪时,可以给予针对性和方向性的部署研究和有力打击。
(三)无业男性青年比例较大
从三年毒品案件批准逮捕情况来看,在193人中,男性169人,占87.6%,无业人员150人,占77.7%,35岁(含)以下青年137人,占71%。大量无业男性青年一旦涉毒较久,容易滋生涉黄、涉赌等不良行为,因绝大多数涉毒人员无固定职业或经济收入,容易为了凑集毒资而走上“以贩养吸”、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
(四)累犯、受过刑罚处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
吸毒人员吸食毒品具有较强的复发性,一般人沾染毒瘾后很难根本戒掉,毒品犯罪中因涉案人员交际较为复杂,极易在工作生活中毒品复吸从而再次犯罪,从三年的毒品案件批准逮捕情况来看,累犯4人,受过刑事处罚人员45人,合计约占毒品犯罪批准逮捕人数的25%。
(五)文化水平较低人员比例较大
从三年的毒品案件批准逮捕情况来看,初中学历128人,小学学历36人,文盲2人,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毒品犯罪案件人数约86%。这部分人文化水平偏低,对毒品的危害性认知能力较低,尤其是对新型毒品错误理解,以为新型毒品不上瘾,往往容易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出于自我好奇、起哄从众或盲目自信的心态,从吸食一口一次走上成瘾或犯罪的道路。
二、当前毒品犯罪存在的打击难点
(一)毒品犯罪方法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随着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增强,毒品犯罪人员的违法手段越来越隐蔽化。一是犯罪方式复杂化。毒品犯罪分子采用单线联系、小包贩毒、零散销售、人货分离等形式贩卖毒品;二是犯罪方式分工化。犯罪分子通过组织化和体系性进行毒品犯罪,分工明确、幕后指挥;三是犯罪方式智能化。犯罪分子使用大量APP软件等交易支付,极其不易发觉和查获。
(二)毒品犯罪品种具有较强的新型化
2015年,全国毒品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员比例下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比例上升。[4]常见毒品的主要成分来自于毒品原植物,新型毒品主要来自于化工性原料,新型毒品的成瘾性强、吸食危害性深、戒毒难度大。在2015年全国新发现的53.1万吸毒人员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占80.5%,其中滥用冰毒等苯丙胺人员占73.2%。[4]在有效打击常见性毒品根源时,应高度重视新型毒品产生的原料源头、传播渠道、蔓延场所等,不断提升侦查技术手段,及时适应新形势下毒品犯罪的新变化和新演变。
(三)毒品犯罪场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涉毒人员在毒品交易、毒品吸食等场所上由传统的娱乐场所开始蔓延到城郊结合部租房内、城市日租房、酒店宾馆等临时住所,毒品交易的地点更易于混淆身份和及时逃脱。吸毒人员或毒品交易之间往往是朋友、同学或熟人,这种小范围内的毒品吸食、持有和交易等行为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私密性。贩卖毒品时,故意限定涉毒交易数量规避刑罚风险。
(四)毒品犯罪证据具有较强的困难性
在毒品犯罪案件办理中,经常遇到客观证据的不规范性和言词证据的不稳定性。根据刑事证据法,原则上,定案的物证应当是原物,书证应当是原件。[5]客观性证据收集中,存在证据收集上不细致、不规范等,有些案件中不及时调取毒品交易双方的资金往来记录或信息等。现实中,毒品犯罪分子经常掩盖事实真相,有些证人所提供涉案人员信息多为绰号,容易导致交易或涉案人员无法查实。
三、毒品犯罪治理的综合对策
预防和惩治毒品犯罪需要多部门多管齐下、多方面齐心合力、多维度齐头并进。
(一)强化教育宣传工作职能
许多文献指出滥用毒品的因数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有关,有的文献指出与个人压力和感情问题有关,但不管何种因素,都应面对毒品违法行为本身,而不是滥用毒品的动机和人格特点。[6]有的学者认为,毒品滥用的背后,事实上反映了特定行为人的一种潜在的反社会人格表征。[7]无论是什么原由引起的个体吸毒或涉毒品犯罪行为,都要重视宣传教育的重要功能,通过教育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性、严重性和残酷性,充分了解国家的禁毒政策及法律法规,培养人们的禁毒意识、提高对毒品的警惕性。宣传教育要在传统的摆张桌子发资料,电视广播说口号,广场街头看展板的模式上加强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作用,在传播渠道和形式上与时俱进。
(二)提升社会治理综合作用
在打击毒品犯罪上,要充分认识到,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8]对广大涉毒青年要建立政府帮扶、社会互助、家庭关怀和自我救赎的三位一体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打击毒品犯罪无死角。强化社区、单位组织的社会参与作用,通过建设无毒社区等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禁毒工作中来。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也需要创建衔接涉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帮教机制,使涉毒人员远离毒品重新投入正常社会。
(三)加大毒品犯罪打击力度
打击毒品犯罪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续性的攻坚战,必须坚持《禁毒法》中明确的“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原则。禁种强调在根源上对毒品的管制,禁制注重在手段切断毒品的衍生,禁贩重点在阻断毒品的社会传播和蔓延,禁吸落脚在自我认知的规范和个体警醒。在立法上及时总结阶段性毒品犯罪问题特征和趋势,不断相关完善法律制度来提供制度保障,使打击毒品犯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侦查侦破上,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缉毒队伍,不断完善办案硬件设备和软件水平,提升毒品犯罪案件的线索发现和证据收集,构建吸毒人员信息化跟踪网络平台;在司法过程中加强部门相互配合,持续保持对毒品犯罪打击的高压态势。
(四)夯实脱贫禁毒工作基础
毒品问题治理是一项社会综合治理的宏观命题,在很多涉毒现象中折射一个社会经济层问题就是贫困。涉毒人员的贫困情况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特征,如在农村中主要表现为经济来源渠道少、经济收入低和文化程度低,农民往往容易受毒品利益诱惑而铤而走险。在城市中主要表现为下岗职工、社会闲散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部分好逸恶劳的无业人员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容易在利益诱惑下走上“以贩养吸”或毒品犯罪的道路。脱贫的关键是要实行精准扶贫,针对大量毒品犯罪中青年较多的现况,要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使其掌握一门职业技能,从而实现以就业促发展,对农村涉毒贫困人员,一方面因地制宜将个人脱贫致富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引导到外就业来改变贫困现状,通过经济上的发展来促使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 参 考 文 献 ]
[1]李功胜,伍玉联.浅论毒品犯罪所侵害的法益[J].西部法学评论,2009(2):64.
[2]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R].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2016.2.
[3]桂文.女性毒品违法犯罪探析[J].法律适用,2005(7):40.
[4]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R].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2016.2.
[5]陈瑞华.刑事证据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15.
[6][美]查尔斯·R·斯旺森等.刑事犯罪侦查(第八版)[M].但彦铮等译.北京:中国检察官出版社,2007:945.
[7]李想.新型毒品滥用与犯社会人格一个犯罪心理学的透视[J].犯罪研究,2010(5):51.
[8]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