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真
2016年9月6日,我去采访济南消防支队的赵华。2013年7月,31岁的他去援藏三年,生活的磨难突如其来,他的家里家外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他家在顶楼,进门一看到处满满当当,空气里有股淡淡的药味。女主人周美丽身体不是很好,每天把不同的药放进有一个个分格的长药盒,定时按点吃,西药中药轮着,还有不少忌口。
我们仨坐在客厅里的转角沙发上,聊起赵华援藏三年经历的酸甜苦辣咸。周美丽爽朗大方,快言快语。她边和我说话边剥石榴籽,一会儿就剥了一满杯,留给儿子吃。赵华正好和她互补,是个性格内敛的人,瘦瘦的,温和寡言。说起援藏三年,他最刻骨铭心的是两次流泪——
家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赵华和周美丽是同学加爱人,也算青梅竹马。提起周美丽,认识她的人都说:对老人她是一个好儿媳,对丈夫她是一个好妻子,对孩子她是一个好母亲。人人夸的“三好”老师(她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师),唯独身体不算好。
远在西藏的赵华对此愧疚于心。家里的事大半指着妻子,她这是体力透支过多落下的病。由于自己干消防,常常顾不上家。2009年,周美丽怀孕时身体反应比较厉害,那时候教学任务繁重,仗着年轻自己难受也硬扛着,如果老公出警,连电话都打不通(有纪律)。结果孩子早产两个月。儿子出生那一天,执行济南全运会消防任务的赵华,没法请假,匆匆忙忙到医院看了一眼就走了。
赵华苦笑着说:当消防兵就得有情况就上,根本没有啥休息日、节假日,很多次出警都是凌晨、深夜。老婆月子里我也没时间伺候她,连碗鸡汤都没有替她熬过。她没养好落下病根。儿子体质弱,小时候基本上一个月就得长回病,感冒发烧是常事。娘俩的病往往轮着来,有时候赶到一起真是心力交瘁,兵荒马乱的。家里备着两个药锅,中药各熬各的不能串味。就这样,老婆对我从无二话,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2013年12月的一天,寒流肆虐,周美丽早上下楼的时候头晕得要命,浑身一点劲也没有,差点摔下楼梯。昨晚儿子又发高烧,咳嗽厉害,吓得她赶紧带他去医院,打完吊瓶才好一点了。周美丽觉得自己很不舒服,先给单位请了个假,然后叫朋友来帮忙,才到大医院挂上专家号,一检查,竟然是干燥综合征引发的脑梗!
在西藏的赵华接到电话就傻了:脑梗?!老婆才三十出头啊,怎么会得脑梗?她现在怎么样啦?今后这个家怎么办?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赵华两眼酸涩,马上找领导请了假。拉萨到济南没有直达飞机,他买了最近一班到重庆再转济南的飞机。飞机抵达重庆时是深夜,赵华没有一丝睡意,给亲友打电话问了问情况,在寒冷空旷的候机厅里徘徊,回忆起妻子付出的点点滴滴,思绪万千。
从遥墙机场直奔省立医院,赵华一走进病房,看到妻子正输着水,脸色蜡黄,头竟然都无法抬起来,只能僵着脖子轻言细语,他的泪凝聚眼角,滴滴滑落。
做好消防兵不容易。溺水、跳楼、起火、住户半夜家中发现蛇、脚卡在下水道里出不来、树上有个马蜂窝、老人被反锁在家里……这些赵华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出警遇上的频率很高。无数次,他感受到距离死神如此近,无数次,他体会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但他从来不后悔干这行。
做好消防兵的妻子更不容易。这三年,周美丽三次因为突发干燥综合征并发症脑梗而住院治疗,2016年2月又做了眼部手术,至今还需要每隔一个月到医院诊治一次。而周美丽工作没耽误,还在全国海洋大赛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她太好强了,柔弱的双肩扛得太多也太累了。这是赵华最佩服和心疼她的地方。
2014年的暑假,周美丽和儿子去西藏探亲,不料高原反应太厉害,心慌气短、腹胀腹泻、手脚麻木、身体抽搐,一到拉萨就接受治疗,哪里也没有去玩。她深深地体会到赵华工作的不易。一周后母子回家,在机场要过安检时,儿子又跑回来要爸爸抱抱。赵华紧紧搂住儿子瘦小的身子,再也憋不住的泪水悄悄滑落……
儿子很懂事,上小学一年级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给爸爸写过一封信。这封中文和拼音字母拼杂、有些不通顺的信,是赵华最宝贵的礼物,他小心翼翼放在随身的钱包里,想起来就感到温暖。信很短:“爸爸,祝福您健康、快乐、长胖、好好吃饭、好好工作、祝您保持(重)身体。不必让我吃好吃的,自己吃好吃(的)。自己要关心自己。”
日本电影《等救火的日子》里,消防员津田告诉桃子:作为消防队员无法知道何时发生火灾,何时人们需要他们的帮助,也因此注定了他们只能是寂寞的人。
这些寂寞的人,干着最危险的工作,揣着一颗火热的心。
父亲的逝去是我永远的痛
提起父亲,赵华觉得他像泰山一样厚重可靠。他留给儿子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财富是——做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曾经,他是个好军人,有机会留在北京工作,但他是家里的老大,为了“挑一个家”照顾亲人,回到故乡泰安。
赵华援藏后,周美丽有一段时间把婆婆接过来帮着照顾孩子。婆婆拆洗被褥,打扫卫生,带孙子,每天把饭做好等着儿媳一起吃。幸福的时光总是太短暂,2015年4月,一个坏消息突然如泰山压顶般打乱了他们的生活,五十多岁的父亲查出左肺上叶腺癌。
当时恰逢西藏纳木措“羊年转湖”和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安保,赵华匆匆请假处理完父亲住院化疗事宜,便不得不返回单位。
在那段日子里,周美丽每天安排好孩子、忙完工作后,都要去医院陪护父亲,联系专家诊断分析,给父亲喂饭、洗脚、洗衣服……回到家,她的疲倦从四脚钻到肉皮里、骨髓里,刹那间,她的肢体,她的骨骼,都软绵绵、轻飘飘的了,这是不是就叫做“失重”呢?她像一滩泥歪在沙发上,哪还有力量站起来。她的眼圈总是发青的,嘴唇干得爆了皮。
远在西藏的赵华有一阵早上不敢给周美丽打电话,怕说起烦心事,她一天不高兴。他听得出她很累,很烦躁。身体的不适,工作的繁忙,家里家外的琐事缠绕着她。专家的治疗意见她可以打听,但是父亲的治疗方案只能由赵华来定。但这个决定哪那么好下呢?他煎熬着,体重一下子掉了七八斤。做手术可能父亲就会卧床不起,基本没有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效果不确定,谁也不敢保证。经过多方考量后,最后定下保守治疗方案。
生病期间,父亲怕赵华担心,接到电话最常说的就是:“家里没事,别影响工作。”老人仍旧习惯所有事情自己扛,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儿子(可能更心疼)。
在这一堆生活的乱麻里,赵华有时候想和妻子好好聊聊天,煲个电话粥都成了奢望。他的援藏单位是拉萨消防支队甘丹寺大队,位于拉萨以东57千米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的旺波日山,海拔430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2/3。那里常常断网断电,电话信号也时有时无。山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四周也没有银行、商场、网通等生活设施,生活用品必须每隔三日开车到离队30多公里的达孜县城采购,寒冬时连生活用水都要靠消防车每隔三日到县城拉。赶上雪天封山,生活更是难熬。烧一壶水通常需要半个多小时,而且水到70℃就沸腾了。有一天早晨他洗完头,发现盆子里满满的都是自己掉的头发,大体数了数,竟有200多根。高海拔、恶气候的工作生活,使他落下了高原痛风的病根。
国庆放假回家,赵华看到父亲就愣住了:不是说病情比较稳定吗?爸怎么瘦得脱了形?!父亲说话声嘶气促,苍老得厉害,1米7多的个子体重不到100斤,他才五十多岁啊。握着父亲瘦骨嶙峋的手,赵华心里沉甸甸的,无语凝噎:爸,你怎么这么能忍,你到底遭了多少罪啊。
10月6日父亲病重不得不在泰安住了院。从急诊到病房,是赵华把父亲抱过去的。父亲那么轻,那么轻,他简直无法承受这生命之轻。
晚上,母亲让赵华回家歇歇,也跟亲友通通气。赵华在医院里打了几个电话,怎么也不想回去。他心里的预感很不好,在汽车里待了一夜。那一夜,他基本没有合眼。
父亲很传统,平时也很少和他推心置腹的谈话,但是他的言传身教浸润着儿子的心。每当他在遭人误解时,在孤独无助时……都会很强烈地思念着父亲。子欲养而亲不在,以前赵华无法理解这种情感,现在他突然深刻地体会到了。他无法忍受父亲将离开的事实,无法独自面对这些东西。好像整个世界突然变暗,视线模糊了,脑子里一片迷茫,身体开始失重,似乎要飘起来。他好像旷野中的孤狼,在人生最寒冷的暗夜里,在无法排解的忧伤里,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
第二天,父亲去世了。办完后事,赵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很长一段时间,他每晚都要醒两三次,常常梦到父亲还活着。生活仍然要继续,工作成了他哀思的寄托。
消防大队是寺庙僧侣眼中的守护者,更与他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赵华他们积极帮助僧人清理殿堂内的杂物,为朝佛群众指路、提供休息座位、排除火灾隐患。援藏三年,他多次受嘉奖,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信息工作者”,连年考核被评为优秀,被西藏自治区民宗局表彰为“优秀驻寺干部”。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有人会质疑援藏干部进藏是为了“镀金”。赵华觉得,只要问心无愧,一切都是浮云。如果不是援藏,他可能从未领悟到“职责”与“信仰”的深刻含义。也许在来之前可能怀有各种想法,但是到了西藏之后,内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个人的利益得失计较得少了,对西藏、民族、国家的发展思考得多了,人也变得更愿意奉献、更加忠诚。用他的话说就是:“西藏涤荡了我的心灵。”明明知道生命的极限就近在咫尺,一个小感冒就能夺去生命,明知道孩子需要父亲、妻子需要丈夫、父母需要儿子,但他还是去了西藏。在生命面前,在家人面前,有几个人会以此作为换取“功名利禄”的筹码呢?
藏民朋友常常朝着消防官兵竖起大拇指说:“呀咕嘟!”(藏语,意为“好得很”)。这就是最好的解释。
生活中遇到的不完美与不平衡,都是人生最好的启蒙,就如同乌云与暴风雨是天空最好的启示一般。
后记:
消防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平民英雄。赵华说,每次出警,内心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触动。在火场救援时,救人、灭火、疏散群众都是同步进行的,到处都是浓烟,根本看不到哪儿是哪儿,有种孤立无援的感受。他最害怕听到小孩子的哭喊声。这样的感受,让他内心总会以换位的思想去考虑火场中等待救援人的孤独感受,也因此让他心中增添更深的一层责任感与使命感。去年的天津大爆炸过后,赵华曾给战友打电话,只是简简单单地问:“你没事吧?”这句大白话,谈不上什么文采,也没有多少“高大上”的色彩,但却戳中我的内心和泪点……
美国“最受尊敬的职业”民意调查,近些年位居盖洛普民调排行榜榜首的几乎都是消防员,而总统则排在第26位。消防员被民众信赖的程度始终高于其他公职人员。
向消防员致敬!这样的平民英雄像点点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与英雄同处一个时代的我们,也应倍感骄傲,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