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前有效预习的方法

2016-12-28 15:03杨冬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预习有效方法

杨冬梅

摘 要:预习是语文知识的起点,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预习;语文学习;有效方法

要想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想在课堂上真正落实知识,要想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一、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自主互助”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开端,所以应特别重视这先入为主的第一环。那什么是课前预习呢?我认为课前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的内容,看看自己在无老师课堂讲解、指导的情况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课前认真的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明确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更能帮助学生在展示课上有精彩的表现。所以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才作为问题提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而且预习好了,学生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既能密切地配合老师的引导点拨,又能深入思考课文的内容。反之,如果预习不好,学生上课时对要学的知识一无所知,那课堂上就茫茫然,尽管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也只能是被动地应付,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学生一定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否则上课就吃力,抓不住重点,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得不偿失。同时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更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生如何预习,培养经常预习的习惯,使学生在预习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常规预习,养成习惯。

常规预习是从开学初开始的,在明确预习重要性的同时,我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如下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会预习,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朗读课文,找出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生词在文中的位置,结合句意,理解词意,以小组为单位,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预习成果记录在预习本上,以备复习和小组长检查。

在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探究课文预习提示中所给的问题,选择自己认为好的语句认真朗读,在课本页边做好批注。

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初读感受或将自己的疑惑设计成问题记下来,准备在课前三分钟进行交流。

课前在阅读中搜集与课文内容相似或形式相近的文章,准备在课堂上对比阅读欣赏。常规预习的这四项任务学生可以自由取舍,预习时间主要在自习课、周六、周日,通过建立互相合作、互相监督的学习小组,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2.定向预习,培优转差。

在预习中注重培养特长生,转化后进生。我班有五六个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总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发展他们的潜力,我又为他们多设计了一项预习要求:根据你对新课文的朗读和整体感知,对文章的写作意图、选材、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表你自己的见解,并记录在预习本上,在学完这一课后对比得失,我也时常查看,在展示交流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语文能力差的学生一直令人头痛,他们的语文能力低得让你吃惊,拼音写不好,读课文磕磕巴巴,有的甚至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完全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但我们知道:“积小步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河”的道理。必须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习欲望,预习时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第一步会读生字词,第二步熟读课文,并且在上课时对他们进行有“预谋”的检查,当众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但照顾后进生的预习是很难的,教师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

3.发现性预习,理解感悟。

发现性预习是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阅读鉴赏方法自主探究文本的主题思想、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理解感悟,启迪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提升语文素养。具体包括:第一步,摘佳句,找疑惑。课前预习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主动摘录、分析文本中的妙词佳句、精彩段落,表达自己的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语言。第二步,明启示,悟哲理。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语言文字、思想内涵等,感受启发,并结合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及认识,感悟人生、感悟情理。

三、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1.预习落实上,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预习作业。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我对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进行了及时督促,而且进行了检查和反馈,但在实际的预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只是疲于应付,表现为:有的学生抄袭辅导书上的答案;有的学生抄袭其他学生的学案;有的学生进行预习时只是顺着课本查找知识点,进行填空,如果找不到知识点,就空着,等到课堂交流时由小组长宣读答案。还有部分学生对学案中的问题不进行思考,只是进行记录。这些现象都导致了预习不充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效果。

2.课堂实施上,预习成果不能较好地应用。

表现为:有的课堂是让学案内容牵着课堂走,缺少课中生成;有的课堂先组织预习学案的交流,交流后将学案置于一边,重新组织课堂,部分内容重复,不能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所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还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尽量减少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预习要有长进,不能半途而废,而且要合理、科学地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这样才会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预习有效方法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