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承芳
我认真读了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名作《朗读手册》,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封面上的这段话所吸引着:“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便是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手册》是通过各种实验数据,案例来推导出结论:有了渴望和兴趣,什么事都好办了。教孩子们渴望阅读比什么都重要。而为孩子大声朗读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大量作练习,效果不如少做些练习、多阅读,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朗读手册》里面很多小故事是发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个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住在贫穷、治安很差、教学水平落后的社区的单亲妈妈因为限制了两个学习很糟糕的儿子看电视的时间,而且想办法填补孩子因为不能看电视而空出来的时间,让他们每周读两本书,并向她汇报书的内容。长此以往,她培养出了世界上最知名的小儿脑部外科医生。一个从小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孩却在入学年龄的时候智商高达111分,一个被医生判定将终身智力高度残障的男孩,最后却从常春藤联盟的优秀大学毕业,一个父亲早丧母亲离异、从未上过学的、跟着年老的亲人生活的孩子最后成了大学教授……这些奇迹竟然都是因为持续的朗读的力量!
《朗读手册》告诉我: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时间的最好方式是读给孩子听。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听故事除了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外,同时也将较高程度的词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他们会把这些词传入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在一些学校里,有些班级的学生热衷阅读,而有些班级的学生完全不阅读,他们拥有相同的年级、相同的教科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原因就在于站在教室前面的那个人——老师。研究表明,几乎在每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
以前我们认为,让孩子(学生)自主阅读是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基本途径。但《朗读手册》告诉我: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时间的最好方式是读给孩子听。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读书给孩子听除了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外,同时也将较高程度的词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他们会把这些词传入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过去我一直认为以身作则,热爱阅读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确实有一些学生在我的带动下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数量是有限的。读了《阅读手册》,我看到了一条激发学生阅读渴望的捷径,那就是为学生读书。其实在这段时间的大声朗读活动中,我也有很深的感触。虽然孩子们的坐姿各种各样,但是看得出来,孩子们都在听。连班里最不会听讲的邹俊琪也听得有滋有味。读了一段时间之后,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就自发买来老师朗读的书籍。或是提前阅读,或是跟着老师的朗读进行阅读,或是在老师读后进行延续阅读。这说明,我们的朗读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觉得要永远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做一个学生阅读的引领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引领学生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