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高级中学 郭吉成(特级教师)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从《劝学》学习议论文的逻辑结构
安吉县高级中学 郭吉成(特级教师)
写文章讲究逻辑,讲究前后文的内在关联,尤其是说理的议论文,论述过程的逻辑要求就更高。那么,在写议论文时该怎样构建一个完整而又合理的逻辑结构呢?我们以苏教版必修一荀子的《劝学》为例,来给同学们讲解。
《劝学》是荀子讨论“学习”的一篇议论文,由三个段落构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结构来展开思路、论证观点。
第一段在首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向读者阐明了文章的观点。接下来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两个方面去论证“为什么学不可以已”。荀子先在第一段中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等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学习能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第二段中,荀子又用“登高望远”“顺风而呼”“假舆马”等比喻来论证“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自身不足。
在前两段提出了“是什么”和分析了“为什么”之后,第三段解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荀子用“积土成山”等作喻,指出学习要逐步积累;用“骐骥”与“驽马”为喻进行对比论证,说明学习要坚持不懈;用“舍”与“不舍”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阐明了怎样才能做到“学不可以已”。
梳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列出下图这样一个结构提纲。
由上述分析和图示可以看出,《劝学》的逻辑思路十分清晰。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来说,它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的结构模式十分典型,文章三部分中的每一部分都为议论逻辑的推进服务,这种结构很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2015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考到了“作品与人品”,要求同学们就二者的关系发表看法、阐明观点,就有考生在写作中运用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结构。
比如满分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见《中学生天地·语文课》杂志2015年9月刊第24页)中,作者先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再从“‘人品’与‘作品’的关系”“作品本身的价值”等方面论证了“为什么‘且以作品论英雄’”;最后总结上文,首尾呼应,提出“面对作品时,且以作品论英雄”的做法,十分清晰。
文章结构如上图所示。
该文逻辑层次清晰,内容饱满,得到了评卷老师的青睐。由此可见,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逻辑结构来组织文章,更容易展现自己的思路进程,且不易偏题或离题。
当然,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并不局限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纵贯式结构,还有并列式结构和对照式结构等。并列式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再分述论点,最后总结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对照式结构在提出论点后,主要会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分论点之间是对照关系。同学们在写作时,应根据自己表达观点的需要,灵活选择适合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