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林振强
助力推进物流单元器具标准化与共用系统建设
——访集保物流设备(中国)有限公司销售&市场及客服副总监冯学刚
本刊记者 / 林振强
冯学刚集保物流设备(中国)有限公司销售&市场及客服副总监
在运输、储存、装卸、堆码、配送等物流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物流包装。而物流也依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以托盘、周转箱等单元器具为载体的物流包装形式最为常见。然而,由于企业间缺乏整体协作、行业标准化程度低等阻碍因素长期存在,这种最常见的物流包装形式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作为全球领先的物流单元器具共享租赁服务商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集保(CHEP)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在努力推动单元器具的标准化以及循环共用体系的建设。在集保进入中国市场10周年之际,我们特意采访了集保物流设备(中国)有限公司销售&市场及客服副总监冯学刚,请对他对国内托盘标准化、单元化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集保在推动单元器具循环共用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行了介绍。
记者:请对集保的相关情况,以及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冯学刚:集保隶属于布兰堡集团,自1945年在澳大利亚成立以来,集保持续从事托盘及周转箱的共享业务,每天管理着3.2亿个托盘和周转箱的运作,业务网络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拥有850多个服务中心,服务于50多万家企业,包括可口可乐、宝洁、沃尔玛和家乐福等等知名企业。
集保进入中国市场已经10年了,我们除了为国内企业提供优质的托盘、周转箱等单元器具,还会帮助客户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使其供应链更加优化,如帮助客户分析物流中心如何布局,制定最佳的码垛方式、最优化的运输路线等等。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我们还与相关政府研究部门、行业协会等一起做行业市场的前瞻性的调研,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指导。并且,集保还会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如智能化的操作管理系统引入中国市场,助力国内企业发展。
当然,针对托盘、周转箱等单元器具的租赁共享,是我们最基础的一项服务,主要集中于商贸物流领域,尤其以快消品类客户居多,如饮料、调味品、食品、日化等生产企业,与之相关的商贸流通类(零售商、经销商、批发商、电商等)、第三方物流类的客户也很多。总体来看,围绕快消品供应链上下游的业务量,可以占到我们整体租赁共享业务的70%~80%。其余的业务则分布在油漆行业、汽车行业、轮胎行业、医药行业等不同领域,涵盖范围十分广泛。
整体来看,集保目前已在中国建立了托盘服务网点80多个,拥有400多万片国标尺寸的塑料和木托盘,拥有1200条带板运输线路,年带板运输量达到350万片,可以为10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供应链“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记者:目前我国托盘标准化方面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阻碍因素?
冯学刚:作为物流运作中最基本的集装单元和搬运器具,托盘随着货物在生产商、批发商、销售商和用户之间流通。因此,托盘尺寸要与产品包装模数相适用,以保证托盘有最佳的载货效率;也要与各类叉车尺寸相适应,以优化装卸效率;要与货架规格相适应,以提高仓储效率;要也与载货车辆、火车车厢、集装箱规格相适应,以改善运输效率。可以说,托盘尺寸标准是物流产业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标准。
然而,尽管我国早在2008年就最终选定1200×1000mm和1100×1100mm两种规格作为托盘国家标准,并优先推荐使用1200×1000mm规格,以提高我国物流系统的整体运作效率,但多年来的实施推广情况并不乐观。2015年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集保发布了一份《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物流研究报告》,其中对快消品行业托盘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统计,快消品批发企业托盘标准化率最高,达到77.84%;而快消品生产企业和快消品零售企业的托盘标准化率仅仅分别为59.03%和50.11%。
那么,众多企业为什么不使用标准化托盘呢?被调查对象中有53.5%表示,货物规格不适应标准托盘尺寸,需使用特殊尺寸托盘;有36.8%的认为,相关配套设施设备与标准托盘尺寸不配套,标准化改造成本较高而不愿改用标准托盘;还有35.4%的是因为现有非标准托盘未淘汰,仍具有使用价值,将待其淘汰后更新为标准托盘。另有22.2%的表示,非标准托盘价格较低,有利于减轻企业成本负担。
虽然企业的理由多种多样,但阻碍托盘标准化建设和托盘化运输进展缓慢的原因无外乎几方面:各环节协调性不足、托盘标准化建设动力不足、标准托盘应用的扶持力度不够、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托盘标准的强制性不够等等。
记者:带板运输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为什么还不普及?应该如何加以改善?
冯学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托盘使用方式大多是企业内部周转,即便托盘化运输到下游,仍需要反复倒盘,耗费人力、货物易破损。并且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采用低成本的一次性托盘,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与之相对应,带板运输采用上下游托盘转移的模式,使各环节企业实现托盘循环共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各环节之间的货物装卸效率、降低货物破损率,还有助于帮助企业应对不断攀升的供应链成本和人工成本。
要想建立全社会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带板运输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阻碍其推行开展的因素也有很多。首先,托盘标准化问题。现在本就存在大量非国标托盘,再加上产品包装、物流包装、车厢尺寸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等都存在非标问题,导致大规模的整体托盘化装卸和运输也很难开展。
其次,人力成本问题。虽然人力成本上涨在国内一线城市逐渐凸显,但在二三线城市或更偏远的地方,用工费用仍然较低,这也是许多企业沿用人工操作进行散箱装卸的一个原因。
再次,配送模式的阻碍。一些零售企业要求上游供应商按门店送货,而非按订单量整合送货。这样的配送模式导致供应商很难大批量、整托盘的进行运输和配送。
最后,产品品项的问题。对于瓶装矿泉水等品项相对单一的产品,适合托盘化运输。但有些品项就不太适合,如卫生纸、尿不湿等所谓的“抛货”,散箱装卸可能更加方便;还有像卫浴用品本身品项多,尺寸各异,也难以进行托盘化运输。
如何加以改善?我们认为,人工成本上涨不可逆转,并终归会有一个节点到来,当人工费用不再便宜,散箱装卸的模式不可持续,整体的托盘化装卸的优势将逐步显现。配送模式方面,我们可以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连接在一起,对整体供应链进行分析,而不再纠结于局部的成本得失,这将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对于产品品项问题,集保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优的供应链和物流解决方案,可以利用数据模型帮企业去分析如何码垛最优、如何装卸等问题。至于托盘等单元器具的标准化,则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继续大力推动,行业协会的广泛引导,以及企业的积极跟进,当各方形成合力的时候,相关问题自然会解决。
记者:总体来看,国内的物流单元器具共用系统建设发展趋势如何?未来集保在中国市场的努力方向与远景规划是怎样的?
冯学刚:集保在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从最初向市场普及托盘共享、带托运输等概念,到一个个带板运输项目落地,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开展标准托盘共享租赁业务。根据我们的观察,国内物流单元器具共用系统建设方面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2012年之前,国内基本处在市场培育、理念转变的时期;2102至2014年,行业领军企业开始引进相关理念,并逐渐关注到带托运输、上下游联动,以及“端到端”供应链优化方面;2014年,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大幅提高,除了跨国企业,大型国企和民企也开始积极参与其中。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托盘标准化和共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
在不同阶段,集保始终做着自己的努力。在托盘生产工艺方面,集保采用的是全进口木材和特制钢钉,从而保证托盘产品拥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并且,针对中国市场特点,集保独创了客户现场服务中心的营运模式。该模式针对托盘使用量较大、承退租频繁且有动态租赁需求的客户,由集保在客户端现场设立服务点,满足客户个性化承退租需求,同时提供托盘日常管理服务,最大化为客户节省托盘物流成本,提高托盘流转效率。
集保的使命是要推进供应链与物流的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我们会去跟客户沟通、灌输先进的理念,对市场进行培育和引导。我们也会整合行业资源,将上下游客户、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等聚在一起,找到几方共赢的方案,从而使得托盘化运输成为可能,利用高效运作的供应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自动化物流系统与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对物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认为,自动化设施设备、单元化的物流体系,再加上共享租赁体系,这几大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各个环节打通,物流系统才能高效运作,自动化物流才能真正实现,这是市场发展的趋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11月17日,集保举行了进入中国市场10周年庆祝活动,并发布了全新企业标识。如同集保亚太区总裁Phillip Austin先生所说的那样,“新的全球标识将实现集保的承诺,发挥集保的潜力,向社会提供外包、共享和循环利用托盘,让企业的供应链使用更优质的共享平台,与更多贸易合作伙伴无缝连接,减少运输、浪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平台库存,提高标准化的效率。”在中国,我们会加大投入,倾听客户需求,真正成为客户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战略合作伙伴,不仅仅是提供单元器具和租赁服务,更要为其带来真正的供应链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集保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一起做了很多工作。2014年商务部实施“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集保为首批重点推进企业之一。2015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集保发布《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物流研究报告》,对行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指导意义。今后集保会继续与国家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利用集保强大的全球网络为中国物流业发展提供资源,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和共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