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龙江·苏群
早春星标钓黑龙江茴鱼
文/黑龙江·苏群
黑龙江茴鱼于1869年始命名,为以产地河流流域命名、独立记录的地方性鱼种,俗称斑鳟子、板撑子。在黑龙江省境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上游、嫩江、松花江、牡丹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上游等河流。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的鄂霍茨克海沿岸,范围由图古尔到吉日加。在日本海沿岸的溪流内亦有点状分布。
辽宁省境内的茴鱼种群主要集中在鸭绿江流域,于1902年独立命名,始称鸭绿江茴鱼。但最近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鸭绿江茴鱼与黑龙江茴鱼的线粒体(DNA)处在相同遗传基因的合理范围内。鸭绿江茴鱼应该为黑龙江茴鱼的遗传分支。因而,本文的展开与钓技分析以黑龙江茴鱼为主,不涉及其他亚种。
茴鱼为辐鳍鱼亚纲、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的一种狭性分布的小型冷水性鱼种,体长、侧扁,尾柄发达;口端位,上下颌等长,各有一列细齿,上颌呈游离状;口裂倾斜,吻钝且短;眼大、鳞细小,侧线平直;背鳍长且高、背缘圆凸,背部青灰,体侧平常呈淡灰色(生殖期呈紫灰色),散生有黑褐色小斑点,成鱼伴有不规则的橘红色斑块;各鳍赤紫,背鳍伴生2条由赤褐色斑点形成的纹状带。
茴鱼常见于山区支流的上游,活动区域小,多生活在水草丰盛、水色清澈、流体较湍急、河面上覆盖着树荫的溪流中,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落水昆虫为食。茴鱼有短距离洄游的习性,春秋两季在山溪做索饵洄游、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20多年前,茴鱼的洄游只在其栖息的山溪上下游进行,但由于森林的过度采伐,致使茴鱼的栖息地水位下降到冬季不适生存的水位,因此近20年来,茴鱼的洄游距离拉长,多从支流转入干流水域越冬,这就为钓鱼人提供了更多钓获茴鱼的机会。
早春在大河里钓茴鱼,时间节点非常重要。钓者应以茴鱼栖息地的气温整体抬升为依据,即当山区内的积雪大量融化,雪水涌入小河,在河水泛滥汇入大河后的一段时间内。情形是大河的主流由于冰层薄,被先期的洪水冲开后形成的一道沟槽,即是早春钓茴鱼的窝点。几年前,为了排遣寂寥,憋了一冬的我骑着摩托车“视察”大河时,偶然见到有鱼在沟槽的水流上“打花儿”,从而摸索出了在这个时间段内钓茴鱼的方法。
找钓位也非常重要,不是每个冰槽内都能摸得到茴鱼的踪迹。我们首先要确定钓点的上端有没有山溪的入河口,其次这个钓场要处在背风朝阳的老河套内,有一定的规模和水深。上述条件缺一不可。但是,钓者要钓大的鱼群和个体较大的茴鱼,则还需要结合溪流的长度、宽度和深浅,以及山溪所处的森林当中的林木覆被率来考量。条件好则鱼群大,否则可能钓不上几尾鱼或根本钓不到。
过去在长白山系、完达山系、大小兴安岭钓茴鱼,主要以毛钩钓法为主,但随着茴鱼生活环境的改变,有些钓场已完全不适用于毛钩钓法,譬如在茴鱼降入大河后和溯入山溪之前的这两个时间段里,若用毛钩钓茴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茴鱼根本就不是吃素的,它知道什么季节吃什么饵。好比面包片自己从盘子里蹦出来,你还会吃吗?毛钩钓法只能在溪面上有昆虫的季节才能使用。
在早春里钓茴鱼,蜉蝣和石蚕的幼虫是最好的钓饵,但是这个时节,河面上覆盖的冰层尚未开化,找不到水生昆虫就找找陆生的吧。玉米螟虫在这个季节里遍布田野,它们就藏在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茬子中,钓者寻找时要注意观察茬子上有无虫眼,有则用刀剖开。一次出钓准备百十只虫即够用,用不了的装入小塑料瓶内,在盖子上留下透气孔即可留到下次再用。
进入钓场前,钓者要注意穿好棉胶靴子并考虑冰层的厚度。早春时节的冰层都是竖茬,承重力较差,钓手的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玩儿。
钓点应以水深2尺左右为标准,太浅钓不到鱼,太深茴鱼不待在那儿,钓点处在深浅水的接合部最利于出鱼,那儿也是水生昆虫在冰下最为集中的地方。
到达钓场后,我们要先处理钓场环境。倘若沟槽的宽度足够大,能裸露出二流水,则直接在水流上下钩,否则就要用冰镐在钓手与沟槽之间,沿着冰面的边缘清理出足够的钓点宽度来。有些位置光靠处理沟槽的边缘是清理不出理想的钓点的,需要我们在冰封的河面上直接打水槽或打冰眼儿。不管如何处理环境,钓点都要定位在主流与二流水的接合部,或者二流水贴近主流的边缘。茴鱼是高耗氧鱼类,一旦离开富氧区,它体内的生理机能就玩不转了。
溪钓茴鱼原则上使用短竿子——小于或等于2.7米的手竿、矶竿和路亚竿都可用,需要注意的是竿子的调性,应以中软调为佳。主线不能长于竿长,最好短于竿长二三十厘米,以利快速从冰面下拽上鱼来。主线上要穿5~6枚星标,其作用不是分辨鱼讯,只是起浮力作用。将星标穿好后,不需要穿铅皮座和8字环,主线头直接打8字扣。双钩钩距上下2厘米,子线打对折结扣,套在主线环上,再将主线上最末端的星粒捋到主线环的结节处,余下的星粒适当拉开等距分布在主线下端。
下钩之前,钓者取2只玉米虫用剪刀一断为二,投到钓点的水流上,过10秒后再投几段,多与少看你逮的虫是否充足;稍等一会儿,抛钩入水,待水流将线组拽直后稍待片刻,手腕轻挑,利用竿梢的弹力后拽钩饵,让其在水流上跳跃;然后匀速回拽鱼线拖拽钓饵,以1尺为距,拖1尺挑动一下竿梢,要一尺一尺地拖拽,直到见到线组上的第一粒星标为止,再放松钓线让其下行回位。
茴鱼上钩的讯号传导很实在,钓手只要感觉到冰下的钩子那头传来两下“砰砰”的顿线,那就是有效鱼口。但是,当鱼拽第一下时,您千万别动,第一口只是鱼儿咬住钩饵,第二下才是入口讯号。有时候钓手挑竿子后,再回拽鱼线时就感觉到钩子那头挂上重物,那是钩饵跳动的力衰减后,鱼蹿起来咬住了钩子。茴鱼咬住食物后有身体向下扎的习惯,此刻钓手提鱼,竿子的弹力会拖着鱼儿摆正身体。钓手这时能够感觉得鱼往后“一挫一挫”的,这是茴鱼上钩后的一贯伎俩。它撑开鱼鳍,利用发达的尾柄在和你较劲呢,此时你千万别加力往出拖,否则就上它的当了。因为在狭窄的钓点,你无法左右倒竿子化解鱼后挫的企图,所以绷住竿子是上策,这就是用中软调竿子的高明之处。茴鱼上钩后就“三板斧”,砍完了就当“汉奸”。
黑龙江茴鱼的消化肠道很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胃”,食物在它体内的消化循环非常快。同时,它的肌体构造也不具备脂肪储备的能力,因而茴鱼在白天和夜间都会积极觅食,冬季也不会停止进食。这也是在早春冰层尚未化开时能够钓取它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春钓茴鱼的时间段很短,也就七八天,冰层塌落之后就钓不到鱼了。因为茴鱼群要抢在溪水跌落之前溯进山溪,落后的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茴鱼肉美味鲜,但好东西不能多吃,吃别的鱼可以大块朵颐,但吃茴鱼则需要品,正如一樽美酒。要知道,在生物链上,茴鱼是细鳞鲑的饵鱼,保护好茴鱼的种群数量,就有望恢复野生细鳞鲑的数量。否则有违此文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