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不是企业的摇钱树

2016-12-28 05:55宋清辉
中国商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补贴新能源

产业政策不是企业的摇钱树

国家依然需要有目的、有判断、有方向、有计划、有耐心地为各行业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政策,为经济的整体向好发展铺平道路。

文/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法治周末》《证券时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新华网、香港文汇报等海内外多家媒体开设有专栏。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与金融市场,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对于近期发生的新能源车骗补一事,我还是比较震惊的。我认为,除了新能源车,还有很多行业都可能存在骗补情况,毕竟企业通过骗补的方式能够获取非常多的利益,同时还可以制造出企业的虚假繁荣。我之所以震惊,是因为这种行业补贴都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中税收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骗补行为,侵蚀的不仅是国家利益,更在很大程度地上伤害了老百姓的权益。对于这种“钻空子”的企业,一旦查出就应该重罚。

补与不补是个大问题

有一个公益广告做得非常有意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果将这种思维延伸到国家补贴上面,那就是“没有补贴就没有骗补”。虽然这是阻止骗补最有效的方法,但这种“一刀切”的行为会损害一个行业的整体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以市场规律为主。但是我们要知道,市场还存在另外一种弊端,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这样一来,政府不得不对市场进行干预,补贴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技术水平相对普通汽车要高出很多,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如果没有政府干预,逐利的市场资金未必会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在传统能源越来越匮乏的时代,一旦全世界的石油资源枯竭,中国的汽车行业将遭受灭顶之灾。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势在必行,而且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这是一种责任。

其实无论补贴与否,只要国家对某一行业提供特殊的优惠政策,都会有人对此感兴趣,不论这种优惠体现在补贴上还是税收上。不论是物质奖励还是住房优惠,总有人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套利空间”。那么,这种套利是否是政策失误导致的呢?

对任何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都没有“绝对正确”的行业政策。政府对某一产业的扶持,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对该产业的定位、产业本身是否有价值、产业的生命周期、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如果答案都是积极的,那么这个产业就是值得政府扶持的;如果答案都是存疑的,政府也没有必要为此制定相应的政策。

从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看,许多产业都因为得到政策的扶持而蓬勃发展。最明显的是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生活中的互联网产业,例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和以腾讯为代表的即时通讯技术。同时,移动设备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华为、中兴等企业快速崛起;金融产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金融集团成功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教育产业方面,大量教育机构为各行各业都培养出了精英人才,在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践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现在来看,上述产业均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产业在发展和带动宏观经济进步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政策的制定,政府需要做切合实际的规划,但更需进行落实。从国外经验看,美国在1993年确定半导体、电脑、通讯、环境保护、咨询软件工业及服务业等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六大重点出口产业,并对计算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行业给予扶持,政策的落地有效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再度繁荣。同样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也制定了“创造性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产业政策,但由于未能得到有效实施,政府又未能进行合理调整,导致日本经济依旧停滞不前。

产业政策是一项长期工作

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案例都说明,如果我们指望产业仅仅靠着政策制定、优惠落实就“一步登天”,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毕竟产业培育是一项需要长期稳步推进的工作。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一事,不少人认为国家应该停止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很可能将不少正在成长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扼杀在萌芽阶段,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靠政策优惠,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同步开展,例如尽快打通包括公安、银行、社会等各方面,建立一套能够对企业和个人都具备约束力的征信机制,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策被“套利”的几率。这种机制需要严惩那些恶意“套利”者,例如将骗补企业和涉案人员全部纳入黑名单,让其未来不得出入境、不得贷款、不得开设企业、不得申请优惠政策等,家属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某些方面也要受到同样限制,以此来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保证政府的政策、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地落到实处,能够更高效地为产业提供服务。

企业需要明白的是,国家制定的各种扶持政策并不是产业遭遇寒冬时的雪中送炭,更不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摇钱树。虽然短期在政策支撑方面可能会得到一些扶持,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过分依赖于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政策,对自身发展弊大于利。如果只是为了追逐政策扶持方面的收益而“套利”,这种行为就完全等同于诈骗。

政府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之所以提供补贴,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资金补贴将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成活率,避免企业过早地死于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另外,高补贴能够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另一方面,补贴资金是有前提的,企业必须先进行生产才可能获得扶持。企业要开工生产就必须采购原材料,这也将刺激上中游企业的生产,行业供应链就此铺开,开采、冶炼、加工、生产,加上各种人力、物力的投入,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正是凯恩斯“挖坑理论”的体现。

对于已经成熟的产业或是不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政府一般不给予补贴。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出于某些政治目的或经济发展的考虑,有些行业也能获得一些优惠政策。我认为,国家依然需要有目的、有判断、有方向、有计划、有耐心地为各行业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政策,为经济的整体向好发展铺平道路。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补贴新能源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