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涛
国计与民生
——黄国雄教授追思会暨中国流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研讨会综述
洪涛
著名经济学家黄国雄教授于2016年5月16日因病逝世。由“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和北京工商大学主办,《北京商报》协办的“国计与民生——黄国雄教授追思会”6月19日上午在北京举办,国内商品流通业的代表以及黄教授的学生、友人参加了会议。黄教授是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泰斗,他提出的“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观点震撼了流通业界,并写入相关文件,为我国流通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会人员在追思黄教授的同时,纷纷表示将继承他的精神,继续为中国流通产业的改革与发展而奋斗。
黄国雄流通业追思研讨
2016年6月19日上午,由“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和北京工商大学主办,《北京商报》协办的“国计与民生——黄国雄教授追思会”在北京举办。国内商品流通业的代表以及黄教授的学生、友人等100余人参加了追思研讨会。会议由G30副理事长马龙龙和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张树荣共同主持。黄国雄教授是著名经济学家、商业经济理论研究泰斗、G30专家顾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原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6年5月16日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0岁。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马龙龙: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送别黄国雄教授已经一个月;这里也是一个特殊的场地,在这里黄国雄教授进行了最后一次演讲。黄老师是个战士,他不能离开战场;黄老师是个哲人,他不能不去思考和表达;黄老师是个好人,他对流通业做出的贡献不可泯灭。逝世不是终结,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尽的精神思想和理论财富。我们把中国流通事业更好地继承下去是对黄老师最大的缅怀。黄老师是G30的顾问,对G30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印象最深的是,黄老师在一次会议之后对我说,G30组建了中国流通联盟、中国流通会议联盟,下一步应该组建一个中国流通媒体联盟,让中国流通的声音更响亮、影响更大。
G30理事长黄海:同在座的许多人相比,我和黄老师相识时间不算长,我们是在1990年底认识的。当时,我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分配到原商业部的商业经济研究所,我没有学过商业经济,也没有从事过商业经济的研究。在一周后的第一次商业经济研讨会上,我认识了他。会后黄老师说:“我清楚你的情况,商业经济研究也需要一些新人进来,以后专业上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确实没有客气,凡是有不清楚的事情就向黄老师请教,可以说我从他身上学习到的东西令我受益匪浅。他不仅在理论上给予我巨大支持,而且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给予我巨大帮助。如,某年山东某地出现了消费储值欺诈现象,吴仪副总理让我分析一下具体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我当时专门请教了黄老师。他带着一个博士生就这个问题专门到我办公室,通过各种公式、运算揭露了这个骗局的本质,戳穿了骗局的阴谋。黄老师为之奋斗一生的流通事业不能说已经很完善,但确实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的观点,不仅取得了广泛共识,而且已经写入了相关文件。近几年,黄老师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我们的商品是多了还是少了,市场是饱和了还是供给不足?现在看来,他虽然没有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其实质就是这个问题。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就是从商品市场上提出来的,一方面产能过剩、库存过剩、商品饱和,另一方面结构失衡、供需不配套。我想这也是黄老师的贡献之一。总之,我非常感谢黄老师对我的帮助、指导,不然我不可能胜任这份工作。同时,我也要告慰黄老师,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流通事业现在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讨论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问题,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正在进行,这也是流通问题首次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并作出部署。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安惠民: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黄国雄教授的追思会,纪念他为中国流通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和黄老师认识多年,他曾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两届副会长、中国商业网点联合会副会长,也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他在中国商业领域任职很多,可以说在许多全国流通业的会议上都有他的声音,在全国流通领域的企业中都有他的学生。黄老师一生平易近人、办事公道、和蔼可亲。记得他在任中国商业网点联合会副会长期间,我们每次开会都希望他参加,因为他能比较客观公正的讨论一些事物,提出可行建议,得到在座每一个人的认可。黄老师在从事商业经济研究之前,在贵州省粮食厅工作了18年,当时我在粮食部工作,所以聊起当年的共同经历感到很亲切。黄老师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以后,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善于钻研、善于总结。他培养了一大批博士生、硕士生,桃李满天下。伴随着中国流通改革发展的过程,他撰写了大量的论文、提出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可谓硕果累累、著作等身。让我们永远怀念黄国雄老师。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张耘:实事求是和求真、立德、勤奋、创新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的校训,作为走过这两所大学在商业经济领域具有极深造诣的知名学者黄先生,是校训的忠实践行者。黄先生致力于中国流通的改革与发展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尤其是为带领同行们将中国流通的理论研究向前推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倾注了他的智慧和全部热情,最终凝结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育人成果。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追忆、学习和颂扬他的光辉人生,就是希望颂扬和弘扬他的智者仁者风范。这次会议应该是颂扬黄老师学术思想的起点,我们今后要将他的思想和精神更好地传播出去,推动中国流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近几年,黄老师很重视在哲学高度总结流通发展和创新经验。我们不应该被流通领域中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像黄老师一样研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将流通中的几个关系梳理清楚。一是本次论坛的主题“国计与民生”的关系。流通领域是既关系国计又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新常态等关系国计的发展战略,都离不开流通的支持。至于流通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更为国人所关注,并屡有切肤之感、甚至锥心之痛。以粮食问题为例,“国外粮食进市场、国内粮食进仓库”,粮农无所适从等矛盾突出。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众所周知,流通与市场是天然的联系,流通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起步和发轫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政府是中国流通发展的重要推手,但毋庸讳言,也为中国流通健康发展“创造”出一些问题,形成一些痼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深刻论断,并期待出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完善结合,为此形成了一系列文件,但至今二者的关系仍不理想。最近,中央巡视组对一些与流通有关部门的意见反馈很能说明问题。希望在“十三五”流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中,能借助流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决策建议,收到较好的成效。三是实体与虚拟的关系。电商攻城略地,实体商业被动招架。对这样一个趋势的价值判断,可谓歧见纷呈。总的来说,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流通产业的冲击与再造,既是逆袭也是助推,有不可避免的一面,但也不会从此脱实就虚,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喧嚣与沉淀,会出现新的虚实平衡。但是,不管今后出现怎样的云来网去、虚拟迭代,实体产业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消费永远离不开体验,与体验天然契合的商业实体性不可能消亡。真正的问题在于,在这种虚实之间相互博弈、合理切换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提供既切中肯綮、又贴近实际的深度理论分析和鲜活的案例参照引导。在这方面,很有必要以黄老师为学习榜样。四是创新与回归的关系。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商业业态总是不断经历推陈出新。科技的进步、市场的完善、消费的升级,为业态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几乎无限的可能性,变与不变是流通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业态的不断创新和商业本质的顽强回归,贯穿于流通业发展的历史里程。创新就难免偏离,回归就伴生保守,只有深刻揭示创新和回归的真实内涵,才能使流通革命少走弯路,修成正果。五是国内与国际的关系。我们讨论多年的内外贸一体化,实践正在给出答案。国内自贸区的建设、国际自贸协定的签约、跨境电商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把国内外市场连接在一起。可能不久的将来,国内竞争就是国际竞争。在这种新形势、新常态之下,流通政策如何维持公平竞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民众利益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等待我们的回答。六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主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一论断对流通领域同样适用。记得有一句流行语告诫人们,“不要走得太快,别把灵魂落在后面”。我们不希望出现流通发展太快,把理论思辨远远抛在后头的尴尬局面。中国在流通领域对发达国家追随式的学习肯定不够用了。中国的流通实践表明,我们不是也不可能是发达国家流通的照搬与复制。这就要求中国流通理论必须独立前行。现在正需要我们当中有更多的人像黄国雄老师那样,站在哲学高度上总结中国流通实践经验,创新中国流通理论,为现实提供更全面、更及时、更切实的指导。悼国雄同志:“国盛雄事在,黄兄有宏论,基础数流通,先导如经论,哲学化商道,品德立学问,神州布桃李,寄望后来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首席顾问丁俊发:应该说,黄老师是流通领域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带领中国流通研究人员冲锋陷阵的人。我讲两件具体的小事。一是2010年姜增伟同志让我为国务院写一份有关内贸流通的报告,他给我一些商务部有关资料的同时,还特别给我两份黄老师的报告,并告诉我报告中有很多观点值得参考。二是在我的《中国流通》一书中,黄老师为我写了书评,在肯定我书中观点的同时,他特别提出了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的看法,让我印象深刻。未来,我们要像黄老师一样从国计与民生的高度推动流通事业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趋势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来贯彻流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研究流通问题,看到流通业是一大短板;要把握当下的风口是互联网+,未来的风口是供应链+。我们应该继承黄老师的精神,将流通产业真正发展成一个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我同黄国雄老师一起参加了很多会议、论坛、研讨会等,从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提出了流通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我提出了流通的先导性作用,流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及作用已经写入了相关文件。目前,流通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革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现代流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总的发展战略、引领性战略和长期战略。二是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流通成为经济发展引领性的力量。三是国际竞争日益聚集到流通规则的制定和重塑上。四是新业态蓬勃发展要求流通的大发展。黄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国计与民生的重要观点。在他的身上有风度、有风骨、有风格。痛悼黄国雄先生:“叶密斯人逝,春深步履迁。诤言犹在耳,笑貌亦存眠。倾力催桃李,超然写论编。思君追往事,泪水已潸潸。”
金鹏期货董事长常清:黄国雄教授是我的老师,他跟我讲的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读书过后要用自己的思想进行原创性的思考。这一点对我的影响很大,一直指引着我的工作和教学。我现在跟学生讲如何思考问题,就是要有原创性。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黄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学者,也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在我从事连锁经营的20年中,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1993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连锁经营大会,在压轴的零供双方辩论论坛上,黄老师作为专家学者坐在中间方,当时零供双方的辩论十分激烈,但他的观点不仅得到了零供双方的认同,也得到在座每一位嘉宾的认同。在黄老师逝世的消息传来之后,当时在广东东莞的连锁经营大会上,诸多同行都表示十分震惊,同时也表达了对黄老师逝世的悲痛之情、哀思之意。今后,我们只有更好地工作,将我们的流通事业发展好,才能告慰黄老师在天之灵。
河北经贸大学校长纪良纲:在我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有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特别重大,其中一位就是我的研究生导师黄国雄教授。他研究问题的视野、研究问题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我一生学习的影响巨大。现在,我仍然在给学生们讲黄老师的商业经济思想和方法。我在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毕业时,黄老师是贸易经济系主任。他跟我们说的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是,让我们研究商业、热爱商业、不要离开商业。所以到河北经贸大学工作后,我一直没有离开商业经济研究。河北经贸大学自从1978年建立以来,一直将商业经济作为重要发展学科。河北商业经济学会也是财政部支持的河北省四个协会之一,以后我一定会继续研究商业经济。
北京全聚德(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邢颖:今天我是以双重身份来缅怀黄老师。1997年之前,我在北京财贸干校任教,黄老师与李金轩老师等一大批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到我们学校指导召开研究生课程班。课程班上的40多人现都成为北京商贸系统的领导骨干。1997年11月我调任至全聚德工作,黄老师在连锁经营等诸多方面又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
北京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赵尔烈:我和黄老师认识已经30多年。我有两点感受,一是他是忠厚长者,二是他堪为师表。与黄老师相处,说话办事不用设防。黄老师的为学可谓跟形势但是不跟风,绝非那种象牙塔式、脱离实际的研究。
《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刘建湖:黄教授给我的印象,一是著作颇丰,他有很多著名的文章都发表在我们杂志;二是行色匆匆,他参与了很多会议和活动,在2003年“非典”期间,依然参与我们举办的重要论坛会议,令人十分感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曹厚昌:黄国雄老师仙逝让我感到非常突然。我跟黄国雄老师、李金轩老师是大学同学。商业部商业司的本科教科书《现代商学通论》是我俩合著的,出版无数。我将黄老师概括总结为三个字:一是“敢”,敢为人先、敢于突破,这一点我不如他;二是“专”,对商业非常专注;三是“交”,就是交朋友,包括新闻界、企业界、学术界、政界等。对于继承黄老师的遗愿,发展我国流通事业,我们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互联网+”的问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对流通的升级冲击非常大。二是拉动消费的问题。应该重视老龄化消费,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此外,应该重视传统商业业态的作用,比如菜市场的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金轩:以上同志的发言是对黄国雄教授的肯定,也是对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的支持和肯定。大学是出思想的地方,是从事学科教育的地方。国雄最大的特点就是研究能力非常强,同时他又于毕业后分配到贵州一线,对商业政策的出台、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比较熟悉,回来任教后比较适合搞研究。思念国雄:“逝讯传来突然,共事从未红脸。遇到难处相帮办,友谊之路漫漫。驾鹤西去孤单,自此天上人间。思念!思念!思念!”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黄老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就是精神遗产。我是1993年从地方作为高级经济师同等学历考入中国社科院攻读商业经济博士学位的,1996年毕业后带着全家人进京,那年39岁。从湖北进京到北京商学院工作,在这个转折时期,我十分忐忑,便带着家人慕名找到黄国雄教授和童宛生教授。我汇报情况后,黄老师给予我极大的肯定和支持。黄老师曾经在地方粮食局工作,童老师曾经在统计局工作,进京的年龄也与我差不多。他们告诉我,当时他们来到北京如何备课,对着录音机讲课、互盯你讲我听等,鼓励我跨过转折关,对我影响至深。后来我们把北京工商大学的贸易经济系,做成了含国际贸易的大贸易系,贸易经济专业成为北京特色专业、流通经济学成为北京的精品课程。2003—2013年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建设、流通经济学学科建设,都离不开黄老师的支持。2017年3月15日我就退休了,我还会继续继承黄老师的精神,把我们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好。我们要继承黄老师的精神和研究方法。比如现在的研究多是采用西方的方法和模型,有些方法是不是必须的?难道除了“八股文”就没有其它创新吗?此外,流通基础理论创新需要更多的研究,如供应链、产业链、区块链等新的理论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系主任、教授王晓东:黄老师的教学分为两段。前一段是在北京工商大学,后一段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黄老师的研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的论断,马克思的著述中没有,列宁的著述中没有,西方经济学中更没有。这是我们自己的专家学者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提出来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博士培养采用主文献制度。目前,贸易经济系依然采纳的已故经济学家的文献只有两篇,一篇是林文益老师的文章,另一篇就是黄国雄老师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而且,我们还会一直用下去。2015年在黄老师最后一次讲演时,他有一句话让我很受触动,他说“现在我每月还要写一篇文章”。我们作为他的学生都做不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祝合良:今天我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来参加这个追思会。自从1990年到人民大学学习以来,我一直在向黄老师学习。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好党员、好专家,为人师表、关心国计与民生、专心研究商业。黄老师曾经建议我出一本书叫《商经》,西方有《圣经》,中国历史有《易经》,还没有一本书写《商经》。其实,在《国计与民生》这本书的最后有200句非常经典的句子,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巨大的影响力。应该说这就是商业领域的《商经》。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教授刘勇:黄老师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学者。他的研究紧紧贯穿着中国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他的思想连续产生着一系列重大的影响。黄老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利润多元化论,90年代提出了百货业发展广阔的前景,90年代末期至今他先后提出了关于连锁商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流通领域的众多观点。这些观点无一不是具有广泛影响,无一不是对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黄老师提出的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的观点,是流通业界最有震撼力的观点,是对流通定位的最高总结。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我们一定要像黄老师一样用心对待事业、用心对待家人、用心对待学生。
清华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零售研究中心主任李飞:我是一个“三黄派”,本科、硕士、博士都受过黄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我也做流通研究,算是黄老师的一个传承人。当我劝黄老师将自己文章集中出一本文集时,他一直说要出精华的东西不能把文章随便凑凑。我将黄老师的文章和著作做了一个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黄老师的研究聚焦商品流通理论,学习、工作、研究都是这个专业和学科;二是黄老师的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的是经验主义研究学派的研究方法;三是黄老师的研究奠定了商品流通理论研究的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提出了商业价值论、流通产业基础论、商业哲学、现代商品流通学体系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亚星:我是在黄老师从北京工商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时与他相识的,直至师从黄老师。我们既是师徒关系,又是同事关系。黄老师一是具有长者风范,二是真心关爱学生们的成长,三是勤奋和思考,只有勤奋和思考才能成就大师。
北京通厦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平:我很骄傲能够说师承黄国雄教授。《国计与民生》中多章都涉及商业地产,黄老师提出“市以城在、城以市兴”的思想,能够指导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王轶:据中国知网统计,黄老师共计发表论文170余篇,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发表了论文10篇,其中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我刊非常荣幸地成为黄老师发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刊物,其中有一篇论文《没有等价交换,就无法实现市场的双赢》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发表,这是黄老师的一篇遗作。
北京物资学院教授刘玉奇:我于200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成为黄老师的博士生。自2006年我就跟随黄老师在全国各地调研学习。这10年,我在黄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成长;这10年,黄老师从古稀、到耄耋到丰碑。10年前,我陪同黄老师去洛阳,他以70岁的高龄率先垂范深入市场,深入一线调研、考察,全程参与交流研讨,亲自参与规划撰写、直接向市领导汇报。这10年,我跟随黄老师从洛阳到晋江,从阜新到绥中,从衡水到武清,每一次调研都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到北京物资学院工作,他把我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经常到我们学校开展讲座、论坛,帮我打开局面。
商务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杜昕然:我想在此将黄老师对我的一个震撼和一个影响表达出来。一个震撼是2012年在陪同黄老师去辽宁省葫芦岛调研时,黄老师在动车上帮我指导论文,他一字一句地读,一字一句地改,足足将我的论文修改了3遍,3个小时的车程一刻也没有休息。到达当地,吃过晚饭,黄老师把我叫住说,“这篇文章我想了想,最后还应该加上一部分”。那时那刻,让我震撼无比。黄老师全神贯注的精神让我们敬佩,黄老师专心致志的态度让我们汗颜,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一个影响是在我论文答辩之际,我去向黄老师汇报论文情况,他指导我说,“小杜啊,答辩时要将老师的提问归纳、整理分类回答,如果做不到,说明一个人的归纳总结能力还不够”,这让我受益匪浅。后来在我的学习工作中,这句话给了我无限的力量,支撑我、指导我的工作和生活。
北京工商大学原教授童宛生:感谢G30、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北京工商大学主办,《北京商报》协办这个活动。记得在今年2月27日黄国雄老师80岁寿辰之际,我说与黄国雄老师从18岁相识到80岁,共同走过了60多年的时光,不知道我们还能走多远。之后,不过三个多月,黄老师就离我们而去了,我觉得生命很脆弱,希望各位珍惜生命,保重身体。在他将要离开的那一天,我跟他告别时讲了三句话。我不知道他听见没有,不知道他有没有感觉。第一句话就是,我会好好照顾这个家,我在家就在。第二句话就是,让他放心,我会关心和照顾他在福建的90岁的老姐姐。第三句话就是,我在他晚年,没有从心里边支持他继续从事商品流通改革和发展的研究。到晚年,他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写东西。每次写完,他说,我把我的观点跟你说说吧,但是我没有听,我说,退出吧。然而,今天听到在座的各位讲到的黄老师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在他希望给我讲的时候我没有听,我感到十分惭愧。但是,对于黄老师研究的学术观点、他对学术的看法,我是深有感受的。第一,他对中国流通的研究具有执着追求的精神。今年4月14日他出院,在住进重症监护室的前9天,他跟我说,“我还想写一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但是我的手直发抖,我的字越写越小”。我今天把他这篇文章的手稿带来了,题目是《对供给侧改革的几点建议》,我会把它整理出来。第二,他对中国流通理论的研究是务实的、是辩证的。他会随时矫正自己。比如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他不是很懂,关于“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他纠结过很久。经过实地考察,他提出来互联网对实体业态具有较大冲击,但是对“互联网+”的应用,不同业态、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要区别对待。这些都是他不断思考、务实求真的钻研态度。
责任编辑:李蕊
洪涛,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