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对安徽省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2016-12-28 14:40胡功杰
当代经济 2016年25期
关键词:安徽省一带一带一路

胡功杰,李 源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1)

“一带一路”战略对安徽省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胡功杰,李 源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1)

“一带一路”战略虽有空间指向,但并非狭义的一个经济带,而是着眼于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践行合作共赢新理念的宏伟构想,将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带来诸多发展机遇。当前,安徽省应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立足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一带一路”;内涵;安徽省;机遇;对策

2013年9—10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之后,这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于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践行合作共赢新理念的宏伟构想。

一、“一带一路”战略内涵

“丝绸之路”概念始见于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所著的《中国》一书。丝绸之路发源于汉武帝时期,起于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经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到达欧洲的罗马。随着时代发展,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经济政治文化往来通道都被统称为“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源于古代的丝绸之路,但视野上更加广阔,理念上更加包容,方式上更加平等。“一带一路”战略既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是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1],对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决定性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是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承载力弱的矛盾日渐突出,市场需求约束也将日趋明显。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开放进程,促进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可以拓展我国发展空间,巩固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实现协调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是深化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的需要[3]。“一带一路”贯穿全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活动最集中的欧亚大陆,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巨大,但目前联系沟通还不顺畅,产业分工有待深化,合作层次亟待提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投资经贸往来,促进能源资源来源多元化,实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发资源、开拓市场[4]。

最后,“一带一路”战略是应对外部挑战、提升国际治理能力的需要。当前,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已经签约,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也在加紧推进,我国外贸环境日益趋紧[4]。随着经济地位提高,我国在重塑全球治理结构中开始有了更大话语权,也将承担更多责任。“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我国打破西方国家的战略遏制,确立全球大国地位,提升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安徽省迎来发展新机遇

1、有利于形成区位新优势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西构建连接中亚、欧洲的交通运输网络,向东巩固与东南亚的联系、辐射非洲和美洲,构建东西双向大通道[5]。目前,新亚欧大陆桥从荷兰鹿特丹港出发,经东欧、中亚,通过阿拉山口进入我国,再经兰新、陇海线到达苏北地区的连云港。但苏北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牵动性不强。而沪宁杭合围形成的城市集群才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区,由西安经合肥通过沪宁合、长江黄金水道到上海,带动作用更大。下一步由沪宁合主轴带经沪陕、宁洛连接西安,将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段的主要通道。在新的区域格局下,安徽省有望成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联结的重要枢纽。

2、有利于开拓新兴市场

安徽省家电、汽车、钢铁、煤炭、建材等行业拥有丰富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具备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但产品出口仍局限于东亚、欧盟、美洲等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空间较大,与安徽省的产业供给能力相契合。以印度为例,目前人均钢铁消费量60公斤(我国545公斤),产能仅有9000万吨;千人拥有汽车20辆(我国71辆),产能300万辆。要达到我国目前水平,印度钢铁、汽车行业分别存在6—7亿吨和1500—1800万辆的缺口。安徽省可借助“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强与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国家联系,拓展新兴市场。

3、有利于在更大范围集聚要素

“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也是全球技术创新和人才资源集聚区。“一带一路”将具备不同资源条件和禀赋优势的国家串联起来,有利于安徽省从更大范围上整合利用发展要素。一方面,中东、澳大利亚等国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能源资源丰富,通过加强合作,可以缓解全省钢铁、有色等产业资源枯竭压力。另一方面,原苏联国家精密机械、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先,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捷克、瑞士等精密制造产业发达。目前这些国家复苏曲折,普遍希望搭上中国这辆经济快车,为安徽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引进力度,提供了时间窗口。

4、有利于消除企业走出去障碍

目前,安徽省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的贸易壁垒。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汽车、家电出口难度加大,纺织服装与欧盟谈判几经波折,铜矿石、铁矿石进口受资源垄断、政策更迭制约严重[6]。此外,人民币汇率影响也较为突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沟通互信持续加强,在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扎实推进,将极大地降低全省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同时也应看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沿线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安徽省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自身条件看,安徽省对外开放后发劣势明显。作为内陆省份,安徽省对外开放起步晚,开放平台少,企业国际竞争力弱。2015年全省经济外向度仅为1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海关特殊监管区仅3家,远低于江浙沪地区。在“一带一路”大开放格局中,全省开放视野不够、开放体制不健全、国际交流渠道不畅的问题更为突出。

从外部环境看,西部地区和沿线发展中国家开放条件显著改善。西部沿边省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由内陆变为对外开放前沿。这些地区与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开放合作将更为便捷和顺畅[7]。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资源富集、劳动力成本低,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对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形成挑战。

从区域竞争看,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要求更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市场开放度更高,要素流动更自由,区域竞争核心将由政策优惠转向环境营造和规则重构[7]。在此背景下,安徽省若不能适应新常态、新规则,找准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在区域竞争中就有可能处于不利境地。

三、对策建议

1、拓宽国际化视野,谋划在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定位

在区域格局上,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度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全面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依托新亚欧大陆桥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形成中心与腹地、沿海与内陆协调发展的局面[8]。在产业发展上,着眼于“一带一路”大分工格局,加快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基于家电、汽车及装备、新型显示、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上,以全方位大开放促进体制机制大创新,加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推进与国际规则等高对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统筹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

2、构建东西双向开放大通道,全面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一是以新亚欧大陆桥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全面提升东西双向开放水平。高水平对接陇海、兰新线,打通与中亚、南亚等国家的通道,推进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向西延伸,积极对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提高公路、铁路道路等级,加密国内国际航班。向东推进江海联运,大力提升皖江远洋运输功能。强化港口、空港配套集疏运设施和后方基地建设,推动铁水联运,积极发展转关货物多式联运。二是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联动发展合作联盟,发展大物流[9]。加强与江鲁豫和陕甘青等地的物流联系,深化海关、检验检疫、运输、金融等领域合作,增强过境货物集散分拨功能,加快中转物流基地建设,完善综合物流服务信息平台,共同打造连接亚欧的便捷物流通道。

3、实施差异化市场策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一是深化与东亚、东南亚和澳洲的贸易合作。东亚、东南亚以及澳洲国家经济进出口贸易特征明显,中间产品贸易流量较大。安徽应积极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徽商制造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优势互补。二是积极参与中亚、中东地区能源资源深度开发。中亚、中东地区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蕴藏丰富,且正在积极推进由资源开发向深加工转型。安徽可以与之合作加强,稳定能源资源供给,同时支持企业就地建厂,参与资源深度开发。三是大力开拓非洲、南亚新兴市场。非洲、南亚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潜力较大。安徽应引导企业加快开拓市场,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引进欧美技术人才。欧美等国技术人才密集,在高端产业领域优势明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欧美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当地科技人才资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才特聘、绩效挂钩、股权激励机制。

4、坚持进口替代导向,促进皖江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进一步梳理主导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产品、技术进口情况,结合各地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和沿线国家技术人才特征,明确进口替代的方向和重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进口替代重点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二是依托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以及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和保税区,引进央企等战略投资者,采取合作共建等有效模式,建设若干个集核心技术研发、检测认证、营销、金融、中介服务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进口替代专业园区。三是把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重点与发展进口替代结合起来,省内重大科技专项向进口替代载体建设倾斜,加大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

5、创新对外开放平台,全方位推进大合作

一是支持合肥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发展跨国公司总部,建设区域性国际教育中心和人才高地,引进国际商会、国际协会等,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打造国际知名的科教名城。鼓励芜湖、安庆等中心城市找准国际合作方向,提升“一带一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抢抓自贸区扩围机遇,以合芜马为核心,积极申报皖江自贸区,借鉴四大自贸区经验,充实涉外投资、行政审批等举措,积极参与和融入全球自贸区网络。三是支持各地积极申报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开放口岸建设[10]。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合作,承接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设立若干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四是根据国家外交政策和自由贸易协定导向,重点瞄准中亚、非洲、南美等市场,在境内外设立一批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农业合作区。鼓励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发展跨进电子商务。

6、加强政策引导和风险防控,务实推进企业走出去

一是建议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市场的研究,对全省企业情况进行分析,统筹谋划走出去战略。利用好国际友城、海外友人和境外经贸机构等渠道,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等方式走出去。二是加大对海外产业投资、并购的支持力度,设置境外收购兼并、研发创新等投资扶持专项。鼓励银行开展出口信贷、并购贷款等业务,拓宽企业走出去融资渠道。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简化对商务人员的出入境审批手续,适当放松企业高管出入境管理。三是加强对企业国际商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增进企业对海外商情和国际规则的理解,支持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海外商标纠纷、知识产权争端等,参与国际维权活动。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2]安树伟:“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J].经济问题,2015(4).

[3]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4]夏春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经济合作的机遇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10).

[5]赵天睿、孙成伍、张富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J].经济问题,2015(12).

[6]朱梦涵:“一带一路”带安徽“走出去”[J].现代商业,2015(30).

[7]何茂春、张冀兵、张雅芃、田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新疆大学学报,2015(3).

[8]郑志来: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7).

[9]林跃勤:“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2).

[10]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意见[EB/OL].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6/ 1/26/380134364789.html.

(责任编辑:胡春雨)

猜你喜欢
安徽省一带一带一路
成长相册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