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彭纳
支部护航 让家园更美好
·本刊记者 彭纳
迎宾社区留守儿童制作母亲节贺卡。
“最好的管理就是最好的服务”。从2011年开始,以“服务”为核心的“五零”工作法(社情民意“零盲点”、矛盾纠纷“零激化”、社区服务“零距离”、关爱帮扶“零缺失”、共驻共建“零障碍”)一直被绵阳涪城区居民津津乐道,同时也被涪城区视为党建工作的“骄傲”。
如今,5年时光逝去,在这个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法下,各社区又走上了怎样的创新实践之路?2016年4月7日,记者走进涪城区,零距离体验涪城各社区的变化。
剑一社区,是涪城的老城区。社区流动人口多、改制企业多、老旧小区多、下岗人员多,加上社区党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党建工作开展缓慢。
这样的局面让人沮丧,但也激起了剑一社区的“斗志”。经过走访、调查、汇总,剑一社区选择了几个条件成熟的小区,建起了小区党支部,成为涪城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这个“螃蟹”却不是那么好吃。
辖区内的金三角小区,是曾经的糖酒公司。公司改制以后,小区108户人中大部分人成了下岗工人,老旧的房屋设施、散漫的小区管理、居民的生活压力、社会压力等问题,让这个小区矛盾重重,成了党建工作的“老大难”。如何在这样的小区把党支部建起来?
小区里一个“问题”党员,引起了社区的注意。这个50来岁的党员,曾经是一名军人,由于家庭遭遇的一些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走上了“上访”路。社区开会合计,决定先把他“拿下”。每每到开会时,社区总是把他、把金三角小区作为党建典型;对他家庭上、生活上的困难,社区也一再尽力解决;每到建军节、建党节,社区工作人员还会上门拜访;隔三差五的“谈心”,逐渐转化了他的“不合作”态度。
看准时机,社区党组织推荐他成为金三角小区党支部的书记。高票当选后的他,干劲更是没话说,用剑一社区党委书记张伟的话说就是:“看到小区这里不对,马上整改;那里有点问题,立即解决。”现在金三角小区党支部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干得热火朝天。
而在健居小区里,小区党支部俨然成了“知心姐姐”,这个20多年的老小区,由于一直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居民遇事只能找大院办。由于不是专业管理团队,一些矛盾被激化,一些事情没下文。之前一位姓黄的住户,刚刚在小区买了一套房,结果由于下水道堵塞,还没入住,就遭遇“水漫金山”的尴尬。他第一时间找到大院办,结果大院办给出的答复是“等等再说”,这一等就是一个月。他登门无数次,都无功而返,正在愁得不可开交时,他看到了小区党支部的学习会。抱着试试的心态,他走进了办公室,小区党支部书记听完他的情况后,立即与大院办协商,第二天就请到团队,把这个隐患彻底解决了。现在,“遇事先找组织”已经成为小区居民的习惯。
在社区快乐玩耍的儿童。
同样是在“五零”工作法指导下开展的党建创新,在迎宾社区却走出了另一条发展路径。社区的“流动儿童之家”,支撑起了社区工作的大发展。
在迎宾社区辖区内,除了川西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外,还有两个大型批发市场。据迎宾社区党委书记介绍,社区里商家有1219户,每天在辖区内经商务工的人员可达上万人之多。
2013年12月到2014年2月,社区对辖区内居民进行了一次全面地走访,了解居民所求所需。走访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辖区内的流动儿童达到171人,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在批发市场做生意的商家。许多人凌晨2点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6、7点才能下班休息。一到放学时间,批发市场里,在来往的人群中趴在板凳上做作业的孩子就成了一道“风景线”。
从教育和安全两个方面出发,2014年5月社区建起了一个“流动儿童之家”,每周一到周五下午,会有志愿者来这里开展一个半小时的课业辅导,孩子放学后到这里完成作业,由志愿者检查后签字。周六、周日社区会带孩子到绵阳的各高校、青少年中心、科技馆、博物馆参加社会融入活动。现在社区还开展了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结对、与失独家庭结对活动,让孩子们接受爱的同时,也学会把爱传达出去,
让社区没有想到的是,“流动儿童之家”的建立,成为了化解社区突出矛盾的润滑剂。“社区帮我们照看孩子,解决了我们心中的头等大事,社区的服务是越来越好了。”曾经对社区服务还有怨言的商家如今流露更多的是对社区的认可。社区里大事小事都看得到他们的身影。许多批发商把自家拉货的车拿出来,建立了一支“志愿服务车队”,碰到哪个老人要去医院等需要用车的情况,只要社区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这些流动人口越来越有“主人样”,这也带动了社区内常住人口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在相互的帮助中,曾经因为不交物管费等小事双方剑拔弩张的情况几乎销声匿迹。
“五零”工作法在五年时间里,转化出多样的形式,在涪城各社区绽放。除了小区党支部、流动儿童之家等,在铁牛街社区和朝阳金菊社区,在不断探索新模式。
2005年,铁牛街社区越来越规范化运作,综合服务站搞了起来。然而,随之出现的不是与老百姓关系更近,反而因为行政化趋势的加深,与老百姓关系有些疏远。
“社区的核心是服务”铁牛街社区党委书记刘程说,怎样把服务落到实处?“错时上下班”的理念给了社区一个灵感,他们的服务也可以错时。
于是,他们试运行起了延时服务,过去朝九晚五的上下班节奏变成了朝八晚六。然而,延时并不能让所有居民满意,许多户口在绵阳,但人在外地的居民,平时只能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回趟绵阳,因此,社区又搞起了假日服务,现在365天,社区办公室都保证有人。试运行的成功让社区坚定了服务这条路,目前,社区还拓展出了上门服务、代理服务、预约服务等多项工作。
而在朝阳金菊社区,这里的工作人员利用起了“高科技”。早在2012年,这个社区住户就达到4500户,15000多人,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社区,工作人员仅有5名。严重不对等的情况,让社区领导想到了“高科技”。
人是流动的,但房屋却是固定的。以屋找人,是社区当时提出的思路。因此,社区将211栋房屋分成了35个网格,利用网格管理、发动小区党员等资源,费时一年,将社区85%的信息分为40个选项,全部录入到电脑系统,形成了“社区事务综合服务系统”。这为社区工作开展省去了不少事。
一个个社区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不仅延伸了“五零”工作法,也将小社区的党建工作拓宽、扩大。支部护航,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责编: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