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敏
摘要:指出了实践教学是构成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旅游地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供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阐述了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36-02
1 引言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1],其研究对象是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以及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的思路和途径。《旅游地理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国内高校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均有开设。课程教学旨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与旅游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
2 《旅游地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2.1 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理解旅游地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掌握旅游地理学中所涉及的各个具体内容,最终成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到旅游工作中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2 能力培养目标
始终坚持以必需、够用和适度为原则,对学生进行旅游地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灌输,尤其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等实际操作,使其具备适应旅游服务一线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宽的旅游地理学知识面,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2.3 素质教育目标
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始终希望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等特点的“多元素”人才。热爱旅游管理事业,同时拥有勤奋求实的学习态度,遵纪守法的思想觉悟,配合协作的团队精神,适应社会的交往能力,严谨务实的工作理念以及开拓进取的奋斗目标。
3 《旅游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实践教学的目的
旅游教学的关键,就是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不断地在实地进行锻炼[2]。构建《旅游地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可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其次,通过“旅游资源调查”及“旅游线路设计”等实践项目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将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联系起来,锻炼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3.2 实践模块的设计
在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中,根据课程内容,将实践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并做了进一步设计。实践模块一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评价标准及方法,通过区域旅游资源的考察及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背景分析、整合机制、内容及方法;实践模块二是旅游线路的设计,在实践模块一完成的基础上,学生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位置、交通状况、配套设施等均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时再结合旅游线路设计的框架内容及方法等理论知识,学生就可以基本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旅游线路方案。
3.3 实践环节的推进
3.3.1 认知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第一步是认知实践环节[3],该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进而对今后从事的旅游工作产生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在课内安排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及企业参观实习,也可以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布置学生进行家乡或者学校所在地的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等。
3.3.2 模拟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第二步是模拟实践环节,该环节主要利用校内的多媒体影音教室,旅游专业训练室等现代化实验室,配合课程的理论学习,及时在校内进行情景模拟实践,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实践锻炼的效率,节省了教学成本的投入。在模拟实践环节中,还可以结合管理实践的内容,通过设置仿真的情景模拟,让学生按照其岗位角色来模拟参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塑造学生的高情商素质。
3.3.3 专业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第三步是专业实践环节,该环节的主要实践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进入旅游景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了解并掌握对旅游景区的资源、形象定位、宣传营销、旅游线路设计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经过专业实践环节的学习,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也可以给旅游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有利于旅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3.4 实践成绩的评定
实践报告的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中实践模块一的考核分数占实践成绩总分值的50%,具体考核要点包括有对旅游资源的感性认识(占总分值的10%)、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占总分值的10%)、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占总分值的10%)、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占总分值的10%)、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占总分值的10%);实践模块二的考核分数占实践成绩总分值的50%,具体考核要点包括有旅游线路设计(占总分值的20%)、旅游景点主体形象和宣传口号设计(占总分值的20%)、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设计(占总分值的10%)。各个同学的具体得分根据其在小组分工中所承担的工作量可以做适当的增减,但是总体得分是以小组的团队综合表现进行打分。
4 《旅游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4.1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是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实践教学在这一使命的完成过程中具有贯穿始终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保障,所以推广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各所高校应该规范实训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在整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大力投入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主动联系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性,灵活考核实训成绩。《旅游地理学》这门课程应用性很强,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旅游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采用实践教学的模式,可以使教师及时收集到一些典型的案例,这样在讲授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技能。
4.2 有效补充了教师的实践经验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4]。从事旅游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很多都是从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可以说其整个学习工作的环境变化只是从“一所高校”换到了“另一所高校”,始终是“校园”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并没有真正的与社会接触。教师们的理论知识都非常的丰富,可以很好地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可是实践经验却相当不够,因此如今全国各大高校在引进新教师时,越来越多地注重其工作经历,有企业工作经历者在应聘教师岗位时更受青睐。对待老教师,学校层面现在也强调专业课教师每年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结合实践,并将此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时间仍然有限。而《旅游地理学》课程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补充教师的实践经验。因为在进行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需要搜集大量的案例,在学生进行实践时,教师亦要一直给予引导、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参与始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学生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得到了丰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支撑素材。
5 结语
目前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行业的具体需求来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准备、能力提升两方面入手,准确把握课程定位,丰富实践教学的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其与理论教学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庆东.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5).
[2]任贤英.《旅游法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郭海燕.《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
[4]刘小蓉.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旅游地理课堂教学[J].职业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