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煜+张远圣+张豪
摘要: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会计造假问题。从21世纪初的安然公司破产案到近年来我国绿大地、瑞金矿业、中国森林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因会计造假而被处罚,会计造假问题也成为21世纪全球资本市场所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近年来,会计造假行为日益猖獗,会计造假如同瘟疫般在各类行业间蔓延,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导致投资者投资热情低迷,造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景气。
关键词:会计造假;损失;利益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53
1会计造假的定义
会计造假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它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实现经过安排,故意以欺诈、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以此达到特定利益的集团或个人的不正当违法犯罪行为。
2我国会计造假的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美国安然、环球电信、世界通信、施乐等一大批“国际经济巨头”会计造假被曝出以来,人们开始怀疑这也许只是冰山一角。据魏斯评级公司在调查了7000家公司后发布的报告说,有多达1/3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会计造假问题。
我国会计造假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01年国家审计署对1290家国企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超过68%的企业存在会计报表严重不实情况,各类违法违规涉及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
从国内外有关机构对会计造假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利用造假方式获取利益或达到目的的公司不在少数,随着经济、科技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他们所运用的手段越来越丰富,隐蔽性也越强,造假金额也越来越大。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遏制会计造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会计造假的危害
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对各种决策有着决定性影响,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掩盖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丧失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公司管理层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决策将缺乏可靠性,公司也将因此丧失良好的发展机会或者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公司的倒闭或者破产。此外,若公司高层与会计人员勾结造假,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资金流失。此外,若会计造假事件曝光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造成企业名誉扫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丧失,企业出现信任危机的严重后果。
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合理调整税收来保证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和维护社会秩序。但会计造假会产生的虚假会计信息掩盖了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真实状况导致国家判断依据不可靠,使得税收的征收过度或不足,造成企业负担加重影响经济发展、政府财力不足以致其职能无法更好履行的严重后果。同时,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制定、资源的配置也会出现偏差,会扰乱我国经济发展秩序,影响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经济动荡,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会计造假会严重影响会计秩序的正常运行、会计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和违法行为更加猖獗,长此以往下去将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会计造假所引发的后果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的缺失,对价值观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4会计造假治理与整顿的建议
4.1从公司层面探讨治理策略
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公司应该在考核业绩的基础上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管理者的工资增减和晋升资格的考核标准并转变激励观念,注重长期激励,将对管理者的长期绩效补偿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模式,这对于遏制造假,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4.2从审计监督层面探讨治理策略
治理会计造假问题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审计监督的力度,明确各监督部门的权责、范围,让财政、税务、审计等审计部门各司其职、信息共享避免出现审计盲区或重复审计等问题,提高审计效率。目前,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监督市场的竞争。而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中介机构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市公司,这就很容易导致其独立性缺失,纵容其“顾客”造假。为从根本上解决审计人员独立性缺失可以实行财务报告保险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市公司不在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而是通过购买保险由保险公司代为聘请,并根据审计结果制定相应的错报风险赔偿金额和赔偿率,对因财务报表错报所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对投资者进行赔偿。
4.3从会计职业道德层面探讨治理策略
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之本,对于会计行业更是立足之本。会计人员是我国经济的“看门人”关系着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此课程应运用大量的实例进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道德责任感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让诚信和责任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对在职会计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中职业道德问题的能力。
4.4从法律法规层面探讨治理策略
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经济活动发展变化情况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修订,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加强相关法律之间的有机结合,如将《证券法》、《会计法》等经济类法律与《刑法》有机结合,构建严密的法律网,严惩违法者,保护受害者。因此,应建立健全会计责任主体制度及民事赔偿制度,强制要求公司负责人对其所做出的公司会计信息做出“个人书面认证”让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并实行终身责任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维权积极性和加大对造假者的威慑。建立严厉的处罚制度,对造假的参与者处以高额经济罚款(罚完之后基本倾家荡产)和较长期限的刑事处罚(如:10-20年有期徒刑)并拒绝以经济处罚代替刑事处罚,提高法律的震慑力和约束力。
参考文献
[1]邱林.现阶段跨级造价根源及其治理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05,(24):168169.
[2]张孝岩.主观会计信息是真的成因危害及破解[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6869.
[3]王艳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7,(9):140.
[4]赵勇佳.浅析财务舞弊和审计监管[J].财会探析,2008,(10):255256.
[5]李永泉,李清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其对策研究[J].财经论坛,2007,(18):8687.
[6]王茜.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10:152.
[7]汪柏珩.财务造假的动因与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10,(7):243244.
[8]王清炜.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财经界,2010,(6):166.
[9]朱秋月.谈会计造假的防范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144.
[10]何燕仪.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商业经济,2011,(8):109110.
[11]郭莉.浅谈财务报告的粉饰行为及其防范措施[J].财经界,2012,(5):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