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李瑞
中央苏区是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体系雏形始于红军医院的组建。红军医院作为红军部队和驻地群众治病疗伤的场所,创建于井冈山时期,发展于中央苏区时期,是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下随着苏区的扩展而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经过7年曲折发展历程,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专门医院的历史,红军医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流动到固定”“从卫生队到医院”的建设过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医疗卫生史上的伟大创举和奇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革命魄力。
医疗卫生水平是反映民生与社会改良变迁状况的主要衡量指标,医疗体系是现代医学理论的结晶,2009年国务院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指出医疗体系框架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构成,四大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直接决定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无医疗体系的概念,近代社会也没有政府或社会组织从主观上去试图构建,但涉及医疗卫生体系具体构成的内容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不缺乏,只是不同阶段的卫生组织形式、医疗服务内容和卫生行政管理等存在差异。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建立了国家政权形态,开始“局部执政”,在对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医疗卫生发展态势已具有较完整的现代医疗体系倾向,主要论述如下:
一、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
红军医院的雏形是1927年三湾改编时部队成立的卫生队,后发展为疗养院、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工农医院、群众医院、贫民看病所、公共诊疗所、后方医院、野战医院、综合性医院等多种形式;医院的管理者先后以队长、党代表、院长、政委等名称出现;科室设置最早仅由看护班和担架排组成,后来相继增设了事务排、医务室、药房、住院部、内科所、外科所、轻伤所、重伤所等科室;人员建设从最初的4名医务人员到有担架员、西医、草医、护士、看护生等初具现代医疗规模的医疗队伍。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式设立始于1932年后的中央苏区时期,中央苏维埃政府设有红军总卫生部、卫生部、卫生队、卫生员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地方苏维埃政府成立由卫生部、卫生科组成的卫生领导机构,并建立了战时救护体系,用来救治战地伤病员。中央苏区的医院沿袭了井冈山时期医院的优良传统,完善和巩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面
在中央苏区时期开始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颁布了《关于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的训令》《强固阶级战争的力量实行防疫的卫生运动》《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卫生防疫条例》《卫生运动的纲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次卫生会议卫生决议案》《卫生员工作大纲》《师以上卫生勤务纲要》《卫生常识》《卫生法规》《卫生运动纲要》等一系列的决议、训令、通令、规则,对红军卫生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了明文规定,在政策上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并在军民间积极开展了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每月开展一次打扫环境卫生的活动,编写了《卫生歌》进行宣传。
而在当时医务人员培训方面,苏区政府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和“中央苏区红军军医学校”,以培养医务人员,出版了各级各类的临床、基础、预防、药学用书和中医中药、科普图书约60余种,共计3万多册,为学校提供教材的同时也为群众普及了医药知识,并制定了特别优待医务人员的政策。而且为了稳定人才队伍,中央苏区时期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医院政治机关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任务,积极做好红军作战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伤病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在医疗保障体系方面
井冈山时期医院经费主要是通过打土豪、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的方式解决;中央苏区时期成立互济会(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医疗),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医治小病、购买膏药等也不要钱。并将人民的医药问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实行免费的医药帮助……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
四、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方面
井冈山时期药品供应主要靠地下党组织从国统区弄来、作战缴获、发动群众上山采集中草药土法自制等方式获得。供应不及之时靠食盐水、烧酒等替代,缺乏实际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央苏区时期由总军医处统一办理药品的采购和分配工作,禁止各军团自行购买药品,通过购买私人经营的中、西药物,采制中草药、药材缴获和开办药厂自行生产药品,通过创办医药合作社、药店(铺)、中药铺、红色药店、药业合作社、保健药社等药品流通机构来保障军民药品的供应。中央苏区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药业合作社来保障药品的市场流通。如,万太县设立药业合作社7个、永丰县设药业合作社7个、兴国县设药业合作社10个。私人捐助药品也成为当时药品大的来源途径之一。药品因为稀贵而成为当时一些社会名流或者医家的收藏品,他们受革命的熏陶和感染或投身革命或自愿捐助给红军。
五、结语
井冈山时期创建了红军医院,而在中央苏区时期依托于红军医院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中央苏区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不仅对保障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新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同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目前关于这个时期医药卫生方面的研究多停留于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层面,未基于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内在规律,系统、深入地结合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四大体系的内涵及借鉴意义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本文进一步结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关“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纲要,对中央苏区时期医药卫生服务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理清医药发展思路,以期能使医疗卫生事业的精神和宝贵经验得以传承和发扬。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央苏区医药史收集、整理、研究”(14DJ16)、井冈山大学2013年第三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央苏区 医药史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