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梅
【案例背景】
2015年7月,笔者与本校的罗秋红、徐青青两位老师作为南京市代表队参加了第十三届NOC全国网络教研团队竞赛,获得比赛一等奖。其实在比赛前,我们并不十分了解“翻转课堂”“微课”等一些新概念。但是经过赛前学习、准备与赛中的教研、攻关以后,一些新理念于不知不觉中领会于心。
本次大赛前,我就在心中琢磨:这次不能再像市赛那样,等现场抽取文题后,凭借文本解读的经验和灵感去确定微视频的“那一个”知识点。我开始思考参加微课比赛最终目的是什么,它能帮助我们一线教师解决什么问题?于是反观教学实践,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6月的七年级期末学情调研中,有一道阅读题,涉及表达方式的类型,结果全班竟然只有三五个学生答对;在九年级语文考前动员中,主讲老师问及五种表达方式,十来人中只有一人说全。可见,表达方式是我校学生的“短板”,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说到“表达方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曾多次提及,可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呢?它作为语文知识的一种,归根结底,还是语文知识教学本身出了问题。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争议,我一直很关注。语文知识教学的淡化、弱化、非序列化,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语文知识的匮乏。可不可以通过微课去教语文知识呢?可不可以以此来弥补课堂知识教学的不足?若如此,不管抽取哪篇课文,我都会制作“表达方式”的微视频。我将这一想法说出与同组两位老师商量,得到了她们的支持。特别是在陈述环节,我将“通过微课尝试建立语文知识教学新体系”这一个人看法表达出来,向专家请教,也得到了专家老师的认可。
大赛中,抽取的题目是《散步》,结合文本特点,我们组成员讨论,将这一知识点确定为认识“记叙”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及其区别。
【案例呈现】
一、情境导入
亲,想增加你的“颜值”吗?这很重要哦;想增加你的“言”值吗?这更重要。如何提升自己的“言值”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说话和写作时,注意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
二、内容主体
1.百度搜素:打开百度,输入关键词“表达方式”,了解表达方式的五种类别。
2.明确目标:以《散步》一课为例,认识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并学会辨析、运用。
3.初步感知:出示记叙、描写的定义,初步了解;再根据定义,找出文章中运用记叙、描写表达方式的句子各一处,勾画出来,然后到QQ群中和同学们交流。
4.探究辨析:出示文本中记叙、描写例句各一组,让学生辨别表达方式,并探究两者区别。
A组:
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组: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概括要点:A组运用记叙,记叙侧重于“事”,表现事情的发展过程。B组运用描写,描写侧重于“人”或“景”,有具体形象的刻画。
6.范例展示:出示文中一个记叙句及改写后的描写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记叙和描写的不同特点。
原句:我们都笑了。
改写:儿子开心地笑了起来;母亲也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宛如一朵盛开的金菊;我和妻子也相视而笑。我们的笑声在这空旷的田野上回荡着,传得很远,很远……
三、归纳小结
《散步》一文,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全家郊外散步、发生分歧又达成共识这件事,其中辅以郊外田野风光的描绘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让我们感受到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传达出“尊老爱幼”的主旨。
四、拓展练习
扫微信二维码做测试有惊喜,将下面两句运用记叙表达方式的语句改为描写表达方式的语句。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案例反思】
这一微课设计是基于我对语文知识教学的思考而作的实践尝试,那么它符不符合微课本身的要求呢?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呢?
该设计制作遵循了微课设计的三个原则:
一、值得学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上第一篇课文,语言朴实凝练、富有内涵,仅580字,就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精心描绘出来,谱写了一曲亲情的颂歌。文章可撷取的美点有不少,如:景色美、人性美、句式美、用词美、写作手法之巧等等。我们选择了“表达方式”这一角度,选取了“记叙”“描写”的这一知识点,是有课标依据的。2011版课标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同时,为了落实课标,我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七年级语文教学建议关于七上第一单元的建议中,就将了解“表达方式”作为目标之一。而就文本本身来说,记叙、描写乃是这篇叙事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可见,这个知识点非常值得学生学习。
二、容易学
内容少而精、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才会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学有所获。记叙、描写是最基础、最常见的表达方式,而对于描写方式的多样性、描写的作用这些复杂点,我们避繁就简,只简单涉猎,未做深入学习,而是将目标设置为认识这两种表达方式,并初步学会辨析。我们以为这一目标是适度的,也是可行的。当然如何辨析两种表达方式,对于初一新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在微视频中出示了课文中的大量实例,并通过改写比较,让学生在实例中探究辨析,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认知。我们的微视频指令明晰,层层深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若能认真实践,理当对这两种表达方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三、想去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改写网络流行语,利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十分注意细节的处理,微视频中老师的语言亲切自然,视频画面清晰简洁,就连各种图标,像“小喇叭”“VS”,都是精心设计,以迎合学生心理。正如一位专业人士所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每个开发者都在讨好用户,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要放下傲娇的姿态来适当的投其所好,你需要吸引他来点击且反复观看。”
这三个原则,是微课的基本原则。我们的微课设计努力遵循了这些原则,完成了语文知识教学的相关任务。
作者单位:南京浦口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