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芬红 蒋雯音
摘 要:微课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国内各类微课大赛更促使微课热不断升温。但很多教师对微课的应用注重比赛层面,轻教学实践,原因之一是缺少一种低门槛的微课平台。文章首先使用观察法和总结法调研微信支持下的15个优秀微课平台的运行情况,从内容呈现和配套资源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知识树的微信资源组织模型。然后通过文献查阅,在已有的微课开发模式基础上,结合微信具有的功能和特性,建构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开发模式,模式中引入知识树资源组织模型和知识地图导航。该模式为教师设计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式参考。
关键词:微信;微课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75-04
一、引言
微课因“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认可[1]。比较著名的案例,国外有可汗学院和TEDEd等为代表的在线微课程资源平台,国内有中国微课网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微课大赛网站。无论在中小学校,还是在高等教育领域,都在探索微课开发和应用实践。
目前微课发展看似红红火火,教学应用层面的落实却不甚理想。一些教育机构和学校出台措施,鼓励教师开发微课程参加各类比赛,从反馈情况来看,参赛教师对微课的应用停留在单纯比赛层面的较多,围绕微课开展的同行交流及教学活动较少[1]。很多制作精良,花费大量资金和心血的微课没有应用于教学,实在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微课缺少教学应用,很大原因是没有一种简单易用的平台运行微课程,没有平台支撑,微课就不能有效地辅助教学,从而失去微课制作的意义。
微信具有点对点通讯功能和自媒体平台化功能,其便捷性、移动性、即时性非常适合加载微课程,它的出现为微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平台,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①有良好的用户黏性,成本低,交互性好,支持碎片化移动学习;②能加载微视频、图片、文字、声音等信息,满足微课程各种资源类型运行的需求;③有群发推送、自动回复、1对1交流等交互功能,以及微信群、朋友圈互动社区,满足微课程相关的教学支持和教学互动需求;④微信是一种低门槛的应用软件,任何个人或单位只要提供相应资料,就能免费注册成为微信公众自媒体平台的运营者,不需要懂很多技术就能建立课程平台。微信平台这些优越的性能为开发微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在文献查阅和实践调研基础上,尝试设计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开发模式,帮助教师在微信平台支持下开发微课程,从而让微课程真正应用于教学中。
二、微信平台的微课程调研分析
为了调研微信公众平台微课建设与应用状况,笔者以课程、微课、微课程为关键词搜索公众号,剔除不活跃的、与教学无关的公众号,最后保留15个优秀微课公众号,包括白涛物理、微课中心、小学数学微课辅导、微课进行时、呆瓜微课工作室等,这些公众号运行人有培训机构、教师个人、品牌网站微信端和学校,面向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包括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我们用观察法和总结法对这些微课平台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微课公众号的历史信息,菜单展示以及定期发送的微课,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和分析了解到,这些微课平台能充分发挥微信的功能,在视频制作、教学支持、互动社区有出色表现,但还有一些设计和制作上的欠缺。下面分别从内容呈现、配套资源两方面进行阐述。
1.内容呈现
微信平台中的微课比一般的微课粒度都小,一般以3-5分钟为宜,优秀的微课往往以一个知识点为核心,每个知识点结构设计非常紧凑,简易明了,非常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并能在很短时间学习几个知识点,符合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另外优秀的微课非常重视学生个性化体验和情感化设计,设计的微课适合青年学生学习风格,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在媒体呈现和互动设计方面,微信平台也能做得非常出色。
但很多微课平台在内容结构化设计上存在缺陷,微课平台会隔一段时间发送一些微课,也可以通过查阅历史信息和微信菜单来观看微课,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有欠缺。在微信平台上学习微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样的设计会导致所学内容支离破碎,学生不能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2.配套资源
所调研的微课平台都提供微课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以及微课内容介绍,这些资源与微课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微信是一个社交平台,可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自动回复等功能进行互动。为了扩展微信功能,建立练习测试和互动社区,有些微课平台采用链接到第三方网页的形式制作微练习和微社区,无论是制作还是使用都比较简单,师生之间能即时进行有效互动。
配套资源在支持微课用于教学辅助的各个环节方面,这些优秀平台都做得非常出色。但在调研中发现,很少有平台制作微课知识地图,知识地图会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起到学习向导作用,没有知识地图的微课平台,学生在学习微课时会无所适从,不清楚从哪个内容开始学习,学生有问题也很难检索到需要的资源。
三、基于知识树的微信资源组织模型
知识树本质上是一个层级式知识图,它表达了为实现某一组织目标的所有相关组织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知识树包括父结点(上级结点)、子结点(下级结点)和关系三个属性,其中关系是父结点与子结点关联的方式[2]。针对微信平台的微课知识粒度比较小的,教学内容系统性不足的缺陷,为提高微课资源的易用性,我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基于知识树的微信资源组织模型。
基于知识树资源的划分标准,不是按常规的课程章节顺序进行,而是以知识关联为标准进行划分,通过层层分解,最后形成适合微课制作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与父结点是联合关系,即父结点的目标与功能由子结点联合完成。这种资源组织方式适合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方式,首先它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碎片化时间学习中,会随机选择知识点进行学习,无论从哪一个知识点开始学习,都不会影响学习效果,只要学完所有的知识,就能掌握整个课程内容,其次还可以让每个知识点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点不再是离散的个体,虽是碎片化时间学习,却能获取完整的系统化知识。知识树模型还可以转化成知识地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随时随地进行检索,解决学习难题,还可以起到知识导航作用,给学生学习知识提供路径指导。
该模型还提供了每一层级的配套资源设计方案,最高层的课程内容有教学计划、知识地图资源,提供学习任务、学习计划和学习向导支持。第二层次的每一知识模块层有学习目标、练习测试题、学习素材库资源,以确定学习目标,支持学习过程,评估学习结果。第三层次的知识小块提供课件、小测试、拓展性知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提升自我认识,为学习拓展性知识打下基础。第四层次的知识点有内容介绍和知识总结资源,起到知识引领和知识概括作用。
四、基于微信的微课程开发模式
关于微课的开发模式,已有学者建立了不同的模型。胡铁生提出微课程设计采用ADDIE模式,所谓ADDIE模式是指微课开发需经历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阶段,并认为这五个阶段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可以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可能对各个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以保障微课的质量[3]。余胜泉认为微课不单纯是学习资源,它是微型资源基础上附加教学服务的小型化课程,基本结构包括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认证服务四部分[4]。梁乐明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三个微课平台的开发模式进行比较,认为微课开发模式包括前端分析、微课要素与设计、评价反馈三个阶段,其中“微课要素与设计”这一阶段除了微视频,还需要教学支持服务,在“课程评估”阶段需要学习分析、教师反馈,资源协作架构与再生辅助教学资源[5]。
三位学者分别从微课开发时间视角、结构视角以及时间结构混合视角来构建微课开发模式,使微课开发有一套规范的模型,为教师设计微课提供了开发范式和模式指导。上述学者的开发模式适用于常规的微课程开发,在微信平台上开发微课程需要在原来模式基础上,设计一套适合微信平台运行的微课开发模式。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进入和学习体验,还需加入知识导航和资源组织方式等教学支持。
基于微信的微课程适用于很多学习情境,既能用于课堂环境辅助学习,又是课余自主学习资源,也可以为翻转式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提供教学资源和互动工具,并能无缝联结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我们结合微信平台已有的功能和特性,详细调研了基于微信的微课程平台,查阅文献中学者关于微课程开发模式的阐述,以时间结构混合角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微信的微课程开发模式(如图2),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制作、调试4个阶段,每个阶段紧密结合微信平台的功能和特点来设计微课,前面阐述的基于知识树的微信资源组织模型是微课程开发模式的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支持中增加了知识地图学习导航资源。
1.分析阶段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展开,首先通过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师生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对微课平台的不同要求,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其次是课程的分析,常见的微课类型包括理论讲述类、实践操作类和理实一体化,每一种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也不同,要根据课程需要选用合适的微课制作方式。最后,结合前面对优秀微信平台上的微课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微课的功能和定位。
(2)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根据知识层次和关联性进行分析,以知识模块为核心进行梳理,结合微信平台的实际,对内容进行挑选、扩展和整理,在分析课程标准基础上,确定每个知识模块的目标,列出重点、难点内容,同时对比较抽象的、课堂难以表述的内容重点标注,为设计阶段的内容分解作准备。
(3)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从起点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五个方面进行分析[6],以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入门知识水平和可持续学习能力,同时调研学习者使用微信平台习惯,以上分析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态度量表法等方式进行。
2.设计阶段
(1)内容分解。内容分解时首先进行核心知识模块提炼,把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知识模块,然后根据知识树资源组织模型分解成适合制作微课的知识点。分解时要注意知识模块的大目标也要分解成小目标,并在各个知识点中实现。考虑到微信平台容量小、屏幕小以及流量原因,核心内容除了微视频资源,也可以是图文、动画信息,设计要清晰易懂,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微课内容。
(2)教学支持。教学支持功能设计,需设计知识树资源模型中每一层级的配套资源,这些资源既对微课程起到支持作用,也要适合加载于微信平台,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全。并使用知识树资源组织模型图作为知识地图,有知识地图引导,整个学习体验会显得碎而不乱,比较有系统性。练习测试和互动答疑社区除了使用朋友圈、微信群功能,还可以链接的第三方网页形式来实现更多功能。
3.制作阶段
(1)资源制作。一般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视频制作方法可以是录屏软件+PPT、手机+白纸、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等。根据我们对微信+微课平台几个优秀案例调研发现,很多微课制作还可以是图文、语音等信息,运用第三方平台编辑的图文微课具有美观大方、展示速度、流量耗费少的特点。另外还可以采用动画、动画与真人结合等不同方式,微课呈现生动活泼,非常能吸引人。无论微课程还是支持性资源,要简洁易懂,色彩和大小要适合手机观看。
(2)资源发布。资源发布以微信群发方式或菜单链接形式发送给学习者。资源发布的时间节奏与课堂教学要求结合起来,以便学生根据教学进程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微信个人订阅号一天能发一次信息,在发信息时要根据教学安排,对微课内容和支持性资源同步发布。微信菜单最多支持三个菜单,每个菜单展开后最多支持五个子菜单,微信页面支持链接第三方网页。资源发布、菜单展示、第三方网页需要综合布局,以达到更好的发布效果。
4.调试阶段
把微课程与现实教学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教学场合使用,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条路径实施微课程调试和教学实验,线上通过微信群、填写问卷调查表、在线练习,线下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笔试,从而观察教学反应,倾听师生心声, 总结教学效果,并对前面各个环节的微课程,包括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制作阶段进行调整修改。
五、结束语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开发模式,因微信平台功能限制,适用于建立单个课程学习平台。这样建立的课程平台出入非常自由,不需要注册登录,也不需要选择学科专业等繁琐的手续,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课程平台,就可以直接观看课程资源,无论是学习还是交流都比较方便,也有利于建立用户学习习惯,增强用户黏性。
在微信平台上开发微课时,还应注重与教学有机结合[7],微课可以在教学中承担有不同的功能,作为课堂的辅助学习资源,课后的自主学习材料,遇到问题时的检索资源库,实践操作时的演示视频,还能运用微课平台进行练习测试,交流互动。这些功能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使微课能适用于多个特定的场景。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理念、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微课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将成为教学日常需求,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开展基于微课的教学,怎样整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以及微课程的管理,有效性学习评价等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解答。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2]包振强,王宁生.基于知识树的组织管理初探[J].科研管理,2012,23(1):58-62.
[3]胡铁生.微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ADDIE模式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bicj.html[DB/OL].
[4]余胜泉.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1):100-110.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6]北京小辉.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主要内容,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意义[DB/OL].http://blog.163.com/k_d_x 2006@126/blog/static/1378071002010026112244507.
[7]杨芬红,张世波,柯海萍等.微信支持下理实一体化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以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369(6):50-53.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