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16-12-27 19:14陆红纲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陆红纲

摘 要: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入“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新阶段,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制约了发展目标的实现。文章以石家庄市农村中小学为例,通过对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分析,从资金投入、队伍建设、制度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一些策略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70-05

石家庄市自2012年1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以来,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较快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但调研发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偏低,信息化教学技能与展示能力明显落后于城区学校,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缓慢,甚至出现城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农村中小学教师较低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升农村中小学信息素养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又非常重要而紧迫。必须把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上升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全局中来考虑。

一、石家庄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为保证研究的真实可靠,研究者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和《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访谈提纲》,用于对一线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管理者进行调查访谈。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收回问卷193份,回收率87.72%;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92.23%(详见表1);收到书面访谈提纲42份。结合访谈情况,经过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充满期待

走访调研发现,无论是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都高度认同,都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形态的影响,都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都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强烈要求,都期盼着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都愿意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查问卷也显示师生对信息化课堂充满期待。如在对“学生对信息化课堂的态度”的回答中,选择“A兴致高、学习效率高”的占73.44%;选择“B与传统课堂没多大变化”的占13.45%;选择“C学生习惯于信息化课堂”的占69.78%;选择“D学生习惯于传统课堂”的占29.88%。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比较普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水平较低,尤其45岁以上教师大都停留在计算机基础操作阶段,对教学辅助软件的使用大多只有初级水平。

正定县某小学在校生450人,教职工28人,参加问卷调查的20人,收回问卷19份。通过问卷调查中的教龄情况推断教师年龄结构,以22岁参加工作推断,43岁以上教师要占到总数的52.63,年龄结构老化,而且该校10年内没有新增教师。

如对“您觉得自己对下列教学媒体的操作技能如何?”的回答中,对光学投影仪、录音机、电视、录像等,选择“A非常熟悉”的占69%;对多媒体计算机选择“A非常熟悉”的占60.50%;对数字投影仪选择“B熟悉”的占53.33%;对电子白(绿)板选择“B熟悉”的占40.10%;对触控一体机选择“A非常熟悉”的只有18.02%,选择“D一点也不会”的则占到26.11%;而对网络教室选择“A非常熟悉”的只有2.23%,选择“B熟悉”的也只有9.50%;选择“D 一点也不会”的占59.72%。反应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偏低。

3.教学经验成为信息化课堂发展的一个障碍

传统教育教学历来非常重视经验。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没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很难说有教育经验。经验对于年轻教师非常重要而难得。但是,正因为经验来之不易,所以教师一旦取得经验就不肯轻易放弃,这时经验反而成为其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方法的一种障碍。

在访谈中,不少教师坦言,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有着充分的自信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认为,信息技术在理化生实验课等方面确实直观,但上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课,还得靠教师的扎实基本功和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

4.信息化教学技能与展示能力明显落后

和城镇学校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熟练程度、应用水平、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展示交流能力明显落后。

通过分析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的2014-2015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奖名单[1],就可以发现市区教师与农村学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差距。

石家庄市第一届晒课活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有50008名教师在教育部活动平台注册(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7%),共“晒课”20,647节(详见表2)。全市评出221节市级优课,有189节课获省级优课,76节课获部级优课。其中,全市221节市级优课,占参加晒课活动总数56.30%的17县(市)教师中只有23节,占到市级“优课”总数的10.40%;获得省级优课189节中,只有15节课来自17县(市)区,占总数的7.9%;在76节部级优课中,只有4节是17县区市学校教师的创作,仅占5.26%。同时,对比数据还发现,农村学校报名教师数占总数的56.3%,但实际晒课数只占到总数的49.63%,晒课率明显低于主城区学校。

二、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原因

1.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制约

实地走访发现,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相较10年前虽然整体变化不小,但非常不均衡。受到上级教育部门关注的学校,位置在城镇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更新较快,有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与城区学校比肩。但更多的学校,特别是小学还十分落后,至于因生源萎缩而成为教学点的学校情况就更差了。

对“您有办公电脑吗?”的回答中,有88%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选择“A有”。但是对比中学与小学发现,农村中学近80%的教师有属于自己单独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但在小学这一比例不到20%。访谈发现,即使中学选择“有”的教师,有的是一个教研组或一个班级组共用,还有近25%的办公电脑是十几年前农远工程时配发的。

乡镇中小学校很少配备现代化录播设备。参加晒优课活动的教师既要从外面借设备,又要找外人帮忙录,功夫没少下,效果却没有保证。这正是农村教师获奖率低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放弃晒课机会的原因。

2.职业倦怠使教师对新技术产生本能的反感与抵制

教师日常社交圈相对较窄,生活比较简单,接触的多为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长期处于一种对理想化生活的追求中。同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而教师待遇却长期在低位徘徊,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师生角色冲突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使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压力而又单调、枯燥的工作状态。

尤其是在农村,广大教师工作岗位固定,职业生涯定型,理想与现实遥不可及。有的教师一辈子在一所村小工作,没有提拔晋升机会;有的年轻教师之所以艰苦奋斗,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调进城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式工作,使农村中小学教师消磨了斗志,缺少了接受新事物、挑战新生活的激情,没有了上进心,尽管认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意义,但本能地认为是年轻人的事,在实际行动上出现抵制与反感。

正定县某小学接受调查的19名教师中,教龄16年以上的有10名,其中有8名一直在此小学工作。

3.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机会匮乏

在与市教育局负责教师培训的干部访谈中了解到,从全市范围看,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尚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提高的机会更少。培训机会溃乏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农村中小学“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的比例占53.68%,同样在市41中的调查则占到了78.53%,有明显差距,但差距还在可理解的范围内。石家庄市教科所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赵晨阳说,“农村中小学培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校内培训质量低,校外培训机会少,培训成果得不到巩固与提高。”

访谈中了解到,农村中小学组织校内培训大多是由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为大家讲解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和技能。但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转任,自身技能水平有限,培训只能搞些简单的普及性知识,对年龄大、计算机知识少的老教师还有些作用,对要求较高的教师根本没有意义。

在研究者走访的10所农村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有大专以上学历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农村学校提高培训质量的障碍。

调查问卷显示,农村中小学经常参加外出培训的只有5.26%。综合分析,比例偏低有两点原因:①因工作忙走不开。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已成常态,多数教师都身兼数职,即使有了为数不多的培训机会,常常因无人给学生上课而放弃。②为数不多的培训针对性不强。“他们希望的是在学习中能得到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知识及与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我们的培训者恰恰忽略了这种实践性知识和成为学习者的角色,按照我们的主观愿望,把我们认为的专业知识强加给他们,忽略了他们的发展需求。这正是虽然我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得到农村教师埋怨的缘故,也是各种培训体制日益被抵制的原因。”[2] 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即使有机会参加市级培训,往往也会因为脱离实际,空有“五分钟”激动,却无法变成实际行动。③“培训专业户”垄断了培训机会。访谈发现,“培训专业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市级培训中,有的县(市)总是那么几个人参加培训。培训计划一到县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总是把培训机会给那几所“门面”学校,而“门面”学校又总是把培训机会给那几位“骨干”教师,于是出现了“培训专业户”现象。

4.负担沉重制约了教师对新技术的学习与运用

“缺时间、缺经费、缺设备、缺资源”成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的常态。

访谈了解到,2004年到2014年10年间,各县市基本未补充新的师资,教师队伍因自然减员等原因,只减不增,直接后果就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教师缺编。不少农村学校为了开全、开足课程,常常让教师身兼多职,甚至一人兼上多门课程,课程负担沉重。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7:30左右到达学校,之后开始备课、上课、教育学生、批改作业,一整天都在校园里,少有走出校门的机会,直到下午6:00才走出校门。谈起信息化,他们表示,“信息化是好事,知道应该好好学习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可是每天工作都排得满满的,哪里还有时间去研究那些复杂的设备和软件啊?”

当下,农村中小学面临着严峻的生源压力,这些压力都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教师身上。同时,中小学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评比、达标验收活动;教师个人的学历进修与继续教育,也常使教师疲惫不堪。

三、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建议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6月份已经公布,各地正在谋划提出本地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方案。各地应借此机会,做好顶层设计,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制定出有力举措,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付出努力。

1.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供物质基础

近年来,石家庄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由于现行财政投入体制的原因,各县(市)发展极不平衡,促进教育公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如果不能实现均衡发展,反而可能会加大实现教育公平的难度。

(1)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

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财政部门一定要转变观念,在今后的教育投入中,要把“促公平”“补短板”“保基本”作为基本要求,投入向薄弱学校、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切实补齐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这块短板。只有硬件跟上了,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农村孩子才能在家门口受到优质教育,才能促进教育公平。

(2)学校建设向信息化倾斜

“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同时,建设好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队伍,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授课。”[4],这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丰富教育资源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在分析石家庄市“一师一优课”活动存在问题时,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说,“条件和技术保障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县(市)、区和直属学校缺少信息技术设备、特别是录播设备不足,给教师参与晒课活动带来困难,导致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农村教师为“晒”优课,借人员、借设备,甚至到城里学校去借场地、借学生,成本过高,效率过低,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当前,经过标准化学校改造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的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今后的建设经费往信息化方面倾斜。要积极为教师更新办公设备,比如每学区至少应该建设一个像样的录播教室。装备设施到位了,才能让教师更好地用起来。

(3)办公经费向信息技术教研倾斜

调查分析表明,“没有经费”成为制约信息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传统教学形态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做源源不断的自来水”。

因此,学校有责任为教师营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在今后的办公经费分配时,应当优先考虑为信息化教研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为教师购买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网络资源及优质的教学软件,满足广大教师提升素养、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要求。

2.多措并举,建强队伍,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供人才保障

推进教育信息化需要理念先进的管理队伍、业务精良的专业技术队伍、肯吃苦、能奉献、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他们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人才保障。

(1)降低负担,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是补充师资降负担。近10余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只减不增,缺编严重是造成负担沉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喜的是,《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正在得到落实。从2014年开始,石家庄市各县(市)已经开始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补充教师。

但是教师招聘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招聘工作的牵头单位为人事部门,其操作程序复杂,周期较长。但教育有其自身规律,完全按照人事部门的选人用人标准和招聘程序,往往不能满足学校用人需求。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师范类毕业生,生源充足,但受人事部门划定的招聘比例限制,一方面农村学校无人可用,另一方面大量师范毕业生无岗可上。建议各县(市)政府将选人、用人的主动权交还教育部门,由教育局建立教师人才储备库,根据学校情况在县域内统一调配使用。

二是解决教师身份错位问题降负担。“教师在教学中本应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但许多情况下又不得不充当软件的开发者。”[5] 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在201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上,讲到各地应抓紧出台措施,落实“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师生自主选择”[6]教育资源采购新机制。这给各级各类学校丰富教育资源和软件资源,解决资源少、不适用和软件少、不实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解决办法。各地应尽快出台措施加以落实,为教师购买优质的教学软件和网络学习资源,让广大教师用起来更方便、更顺手、更有效率,切实降低教师在开发教育资源方面的负担。

三是减少事务性工作降负担。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评比以及效率低下的校园管理等浪费了教师大量时间。教育部门应根据实际出台规定,减少对基层学校一些不必要的评比检查,减少教师事务性应酬活动。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为教师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技术、创造新方法提供时间和空间,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2)改善待遇,提高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地位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繁忙,任务繁杂,很难集中时间搞教学研究。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晋升、优秀课评比等方面也不具优势,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出台相应政策予以解决,如在增加信息技术课评比机会、适度提高绩效工资比例、在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等等。他们有了相应的地位和待遇,必定能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有力地促进全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3)“三个结合”提高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效性

一是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这是教师接纳、认同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改革就是要教师用新的知识观、教学观和人才观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

正像正定中学校长讲的那样,“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不同的教育思想,必然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从理论上引导其转变观念。理论学习的结果最终都会体现在技术应用上。重视技术培训的做法要坚持,但绝不能忽视理论学习。只有合理安排理论培训与技术培训,实现理论学习促进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技术应用促进理念转变“两促进”的良性发展。

二是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应以学习、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为目标。专题培训是最常见、最有效、最简便的一种培训形式,如组织专家讲座、专题理论学习、技术实践等。这种做法能够降低培训成本,也有利于大面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但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有时还会流于形式。因此,培训组织者要把培训活动与学科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具体实践中研究培训的形式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以课代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把培训工作融入学科教学实践,突出实效性,最终实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是外出培训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综合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今后的农村中小学培训工作应当坚持“开放、共享”理念,一要走出去,二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要带着任务学,回来要做报告,要把学习到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全体教师分享,实现学习成果的扩大化;请进来,要敢于把名师、专家、大家请到校园里来直接做报告,与教师交流互动,虽然请专家费用可能要高一些,但与把教师轮番派出去相比,成本可能更低,效果要更好。

3.制度激励,改善待遇,营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良好环境

(1)做好政策引导,提高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自觉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杰夫在解读《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时说:“‘观念落后是制约当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原因”[5]。这一点在石家庄市农村地区体现得非常突出。

“在创新基础上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8]这一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术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手段,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教师观念,除了依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体验,还要依靠政策的力量。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关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意见,对学校信息化装备情况做出明确规定,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与水平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甚至适当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成绩在中考中的比重。通过政策推动,使广大教师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增强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信息素养。

(2)健全制度激励,调动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积极性

要提高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执行力,就要设定明确目标,制定具体措施,严格考核标准,对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等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广大教师自觉提升信息素养。如在评模选优工作中对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实行一票否决,绩效工资的分配要考虑教师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贡献,在各类优秀课评比中突出信息技能的作用,给教师指定读书任务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读书笔记,规定教师每学期必须提交一定数量的信息化课程资源等。通过政策、制度强制教师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能,“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8]。

同时,还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如为探讨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新技术优先配备先进装备;加大对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奖励力度;为成绩突出的教师颁发奖证、奖金;通过组织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优秀课件制作展示、优秀课堂评奖等形式,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引导带动全体教师提高信息素养。

(3)科研促进,营造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

长期以来,在农村中小学缺少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环境和条件,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传、帮、带”,满足于靠个人经验应付工作。但面对新技术的挑战,只凭经验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还必须具备应用和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必须是融知识与技术于一体的组织者。”[9]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提高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的发现、收集和利用能力,运用信息化的理念去应对、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要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教科研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通过教科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变,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在教科研实践过程中,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石教函[2016]13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2016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Z].

[2]姜玉莲.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信息素养需要分析及发展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D].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教基二厅函[2014]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Z].

[5]晋浩天.解读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N].光明日报, 2016-07-11.

[6]王珠珠:凝心聚力团结协作 努力提高服务教育信息化大局的效能——在201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上的讲话.

[7]叶渔.专家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融合创新推动教育现代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06-24.

[8]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5/23/c_1115383959.htm.

[9]周文豪.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3(6):169-169.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