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不可少

2016-12-27 18:39
经济 2016年29期
关键词:经理人协会职业

年来,党和国家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建设、促进企业和人才发展等方面出台系列方针和政策,传递出强烈信号: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建设职业经理人队伍,推进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配置,已成为新经济背景下企业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必然选择。

“职业经理人离不开制度建设,无论是培训、测评、培养、交流,还是职业经理人的退出和相关保障等都离不开制度和标准的建设。”国资委职业经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王永利告诉《经济》记者,作为专业性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从事职业经理人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资质评价。“2009年由国资委负责业务指导,经国资委批准成立了全国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中心发起的,其秘书处也设在中心,专门拟定职业经理人的相关标准。截至2014年底委员会共制定了4项职业经理人国家标准,包括《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职业经理人相关术语》、《职业经理人通用考评要素》和《职业经理人培训规范》。自2002年开始到现在中心共培训十万人次左右,其中取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的有4万人。”

职协作用不可忽视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十年之后,2013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明确提出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这些党和国家政策的出台对职业经理人协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葛兰玉说。据她介绍,截至目前,全国有职业经理人协会约90家,服务职业经理人的专业人员近400人。

“在早期的职业经理人协会建设工作中,各地职协并没有互通互联,都是分散在各地成立,相互没有隶属关系,仅仅围绕当地的产业、行业,根据当地职业经理人的特点,各自为政地开展工作。”泉州职业经理人协会秘书长刘志辉告诉记者,后来通过全国职协的不断努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职协逐渐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对接、交流和互动平台。“这样一来,职业经理人在信息互通、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打造等方面,突破了原来各自为政的局限,由之前各职协独立工作发展成现在的在全国平台上定期交流和互动,极大推动了全国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提高了职业能力。”

作为主要推动人,葛兰玉表示,在推动全国职业经理人事业的进程中,全国职协联席会议的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联席会议旨在增进沟通和相互学习,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地方职协、企业和职业经理人,是实践和推进中国职业经理人事业的重要进程。”

国企应重视“经理人化”

在新经济、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中,国有资本出资人身份的确立、董事会的建立,都要求国企高管去行政化、走向职业化。对此,安徽省青年经理人联合会秘书长张耀峰认为,政府的经济主管部门应该主动参与和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到职业经理人的建设上来。“安徽省国有企业多一些,如果仅仅通过职业协会,在国有企业中是很难推动的,因为国企对职业经理人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他认为,要推动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就需要由政府牵头和引导,行业协会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共同推动,让国企了解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意义。“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经理人运作,最终只能走向僵尸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和运营需要。出资人、企业家做战略、做投资、做公益没有问题,但往往他们并不具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把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交给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这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刘志辉也表示,以前国有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建设方面的参与度的确很低,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也逐渐认识到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国有企业也编制出了一系列针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和业绩指标,并向社会公开招募职业经理人,提升管理水平。

迫切需要契约精神和第三方监督

不仅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的传承更需要职业经理人。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大多到了事业交班的时候。十年内,我国预计将有300万家民营企业面临代际传承,这意味着巨大的职业经理人市场需求。

太原职业经理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爱华告诉《经济》记者,目前大型民营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是常态,但是在聘用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由于缺少严密的契约精神和社会第三方的监督,用人单位和职业经理人都“很受伤”。

“企业要注重契约精神,履行承诺。因为职业经理人一般采用年薪制,企业必须保证履行对职业经理人的年薪承诺。同时职业经理人自身也要秉持良好的职业操守,讲信用,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遵循竞业避让的原则。国家也应在立法层面细化关于聘用职业经理人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样能够有利于规避民营企业在聘用职业经理人上的风险,同时可以更有保障地让职业经理人为社会经济服务。”湖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执行会长曲中兵表示。

北京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全国地方职业经理人协会联席会议主席候学东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感受,“目前北职协的工作主要植根于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对自身内部团体关注度不够,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同时,也没有一个能够为职业经理人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对于如何引入第三方评估监督机构,张耀峰向记者介绍,“安徽省职业经理人联合会一方面着手培养本地的职业经理人,一方面与第三方评估机构探讨职业经理人诚信体系建设。从我们协会输出的职业经理人,在进入市场化配置的时候面临着是否能够得到企业家、出资人的认可,对此,我们请第三方评估机构、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三方共同出具《职业经理人诚信报告》,这份报告会对职业经理人之前的工作经历、职业生涯、职业水平等背景调查进行说明,真实地反应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工作经历。”在他看来,职业经理人的诚信体系建设非常重要,需要客观、公正、负责地反映职业经理人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让企业和出资人对其有一个比较公平的评价。

链 接

各协会工作进展

北京职业经理人协会:北职协立足中小企业提升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和职业经理人的资质测评工作,我们还同国务院国资委职业经理研究中心签订《职业经理人才交流与服务项目书》,旨在为企业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另外还得到职研中心的授权,开办“中国职业经理人大讲堂”让我们成为职业经理人事业分享和成长的平台。我们向有关部门购买信息服务,进行职业经理人的数据采集工作。与全国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签订协议,宣传和贯彻职业经理人相关的国家标准。同时与《经济》主办的“中国新经济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职业经理人发展中心,该中心与全国各地职协联动,将从明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本中国职业经理人事业的白皮书。

广东省职业经理人协会:粤职协秉持“交流、友谊、合作、发展”的核心价值,定期举办职业经理人信息、业务交流活动,与广大从业人员分享优秀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心得;为职业经理人提供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为职业经理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在职业经理人与企事业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和对话平台,促进职业环境的良好和谐发展;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为职业经理人提供素质测评与职业能力方面的咨询、指导与评定,帮助职业经理人提高经营管理技能;接受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委托草拟有关职业经理人管理和运行机制的相关条例,制定职业经理人录用、管理、考核办法;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事职业经理人制度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各层次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管理规律,编辑、出版、发行与职业经理人群体相关的报刊和书籍;加强与其他国内外同业、有关社团的联系与交流。

安徽省青年经理人联合会:本地协会为了推动职业经理人事业的发展,特设8名专职的工作人员来做协会的管理,有与政府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联系的专员若干。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我们采用协会和高校合作的方式,高校的理论基础和协会的实践经营结合,共同培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宁波职业经理人协会:宁波职协通过建立理事会来聚集人气,通过智库的力量聚集了一大批人才。目前加入我们理事会的成员有四五百家企业,每年都要在宁波召开几百人的大会。建立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用于宣传职业经理人事业,同时注重社会公益事业,创立“明日甬商创业联盟”帮助在校大学生创业就业,组织创业大会和招聘会,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当地高校宁波大学共建宁波职业经理人研究中心,每两年组织一次宁波职业经理人行业发展研讨会,研讨行业发展状况。建立职业经理人的表彰和评选体系,组织优秀HR经理评选活动,出台宁波百强品牌榜、甬商百富榜等榜单。

太原职业经理人协会: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制度建设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的同年,太原也出台了《太原职业经理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可以说我们对职业经理人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市场经济要求各要素应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够让人才市场得到很大的发展,《太原职业经理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职业经理人流动起来,我们至今一直按照该纲要在推动当地的职业经理人事业。让人才市场流动起来还需要政府来提供一些制度保障,2013年,我们根据当地职协成立后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拟就了一份《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促进条例》(草案),其不仅在职协内部进行研讨,也在2014年请全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专家、社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对该条例进行修改,还在北京大学的领导力论坛上进行过研讨,最终在今年1月30日山西省人大会议上,该条例正式立项立法。这也充分反映了国家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视,我们的工作能够和国家的人才需要相吻合,能够给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制度上的参考,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

泉州职业经理人协会:泉州职协已经走过十年的历程,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的规模,下设5个地方分会,旨在搭建职业经理人沟通的平台,促进职业经理人学习、交流、互助和提升。协会同时也为当地政府培养职业经理人做了大量工作,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组织职业经理人定期学习、培训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并注重与国际接轨,邀请知名国际高管到当地授课,让当地的职业经理人及时了解国外职业经理人的先进经验,让当地职业经理人更好地服务市场经济。泉州当地的民营企业以鞋服、食服为主,可以说在2005年前当地还没有品牌意识,很多当地企业多以家庭式、家族式为主。随着当地企业逐渐认识到树立品牌意识的重要性,职业经理人的概念开始逐渐被家族式企业认可,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当地95%以上的企业实现了职业经理人化。以泉州的安踏为例,2005年全年营业收入只有7-8亿元左右,而在引进职业经理人化管理之后,2015年全年营收达111.2亿。泉州的市场经济程度水平较高,已连续十几年排在福建省经济的第一名,泉州职业经理人建设瞄准“国际化”和“全球化”视野,不断提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水平。我们希望每家企业都能拥有国际化眼光的职业经理人,以最新的管理方式、最快的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企业。

猜你喜欢
经理人协会职业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