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娅·梅丽谢科娃++玛丽亚·蒙施科娃
明亮的外观能使人变得与众不同,胡须对男士来说是展现魅力的一把利剑,无论是历史伟人还是当代明星都曾通过个性的胡须引领时尚,让人们争相仿效。
留胡子的历史
国王、革命者、知识分子和村夫总是留着不同的胡须,几个世纪以来,胡子似乎总是能帮人们辨别一个男人的身份和地位。
古埃及
公元前1世纪,古埃及统治者只允许胡子作为哀悼的标志,其他人都要将胡子剃干净,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认为文明人不应该是多毛发的。但法老的胡须却被认为是神性权力的象征。埃及唯一的女统治者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在丈夫死后继位,她在加冕典礼上正式戴上了长胡须。
亚述
公元前7世纪,亚述有句俗语:“如果你的胡须脱毛十分厉害,说明上帝在表达他对你的愤怒。”亚述人非常注重胡须的保养,认为它是万众瞩目焦点。人们会蓄长胡须,给它定型、烫卷、编辫、焗油、喷香水、染色 。
马其顿王国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发动了与波斯人的战争,并令他的战士刮干净胡子,以免被敌人抓胡须,这给他的军队在与留着长胡须的对手的战斗中带来了优势。
胡子使男人看起来更成熟也更性感。
古罗马
公元4世纪,伟大的统帅西庇阿被认为是首批将胡子刮掉的罗马名人之一,他对亚历山大大帝评价极高,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模仿者。在罗马帝国时期,剃胡须成为一种时尚,但这种时尚后来又在这个时期消失了。他们将尤利安的士兵称为“两只脚的山羊”,因为他们有浓密的胡须。公元4世纪之前的罗马公民皆习惯剃除胡须,但尤利安喜欢穿着希腊式长袍,打扮成古代学者的样子。当时的一些热衷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年轻政治家们留这种逆潮流的胡子,模仿希腊哲学家。
罗马教皇
8世纪,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宣传新思想——提倡忽视外表,神职人员和禁欲主义者都要留胡须。直到795年利奥三世任罗马教皇,他被认为是第一任刮胡子的罗马教皇。利奥三世这样做是为了与东正教神职人员区别。
基辅罗斯
11世纪,在基辅罗斯,蓄意侵害他人的胡子被认为是一种侮辱行为。据《俄罗斯法典》记载——故意损坏他人的胡子要罚款,违反超过4次者要被砍掉手指。
西欧
12世纪,胡须成为一种重要的象征——军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骑士如果用胡子发誓,就相当于在用毕生的荣誉起誓。1152年德意志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巴尔巴罗萨规定,扯掉一个男人的一些胡须等同于暴打了他,属相当严重的处罚。一些中世纪的统领还会在自己的胡子上添加印记。
法国
16-17世纪,留胡须和剃胡须哪种是时尚,完全取决于国王。当法国的国王宝座上坐着亨利四世时,所有男人都要和他一起蓄须。路易十三继位时年仅9岁,为了不凸显他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他的朝臣都剃掉了胡须。
沙俄
1698年,彼得大帝不仅引进了欧洲的先进技术,还对人们的外观制定了标准,颁布法令规定:全民刮胡子,但如有人想要保留胡须需花费一笔不菲的金额——富商需每年缴纳100卢布的胡子税,官员和贵族60卢布,普通公民30卢布(彼得大帝时期,供养一名士兵每年的成本是28.5卢布)。只有牧师可以不为胡子上税。
不列颠帝国
19世纪,不列颠人认为蓄胡须有很多好处,如可以在寒冷的时候为面部和喉咙保温。据1854年出版的《胡子的哲学》的作者托马斯称,他正是因为有长胡子才免患伤风和咽峡炎的。胡须可以将空气中的颗粒阻挡,十分有利于预防肺部疾病,这对矿工尤其有用。
美国
剃刀出现于远古时代,一直沿用到20世纪。18世纪中叶,人们试图发明一种更安全的刮胡工具,1847年世界上出现了安全剃须刀的第一个专利。然而,真正征服了全世界的安全剃须刀在1903年才出现,美国发明家大王吉列开始大规模生产更换刀片的安全剃须刀。从此每天刮胡子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吉列剃须刀至今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欧洲
小巧方便的安全剃刀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士兵很大的忙。也就是那时起,战场上第一次将毒气作为武器——士兵将胡子剃光,防毒面罩才可以紧贴面部。
美国
20世纪30年代,上校雅各·锡克取得了第一款电动剃须刀的专利。他的这项发明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美国
20世纪40年代,美国年轻人都酷爱爵士和嬉皮,喜欢凌乱自由的穿着风格,同风格的胡子也成为一种时尚的非主流文化。
古巴
20世纪50年代,胡子成为古巴革命的象征。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回忆说:“我们在马埃斯特腊山开展游击战时没有剃须刀,身处深山,只能任胡子疯长,但它也成了我们的标志……革命胜利后,我们将长胡子作为象征。”
英国
1995年,在历史学家凯斯·弗莱特的倡议下创建了“自由胡须基金”非正式组织,来反对社会对粗犷、不喜欢打理自己的男性的歧视,并颁发给这些男性“年度最佳胡须奖”。
美国
2013年,在美国电影节颁奖典礼被以“胡须奥斯卡”之名载入历史。乔治·克鲁尼、布莱德利·古柏和休·杰克曼等诸多电影明星都以迷人性感的胡须亮相,掀起了一阵魅力胡须的时尚风。
男人为什么留胡须
在我们看来,很多男士蓄胡须似乎只是为了看起来更有男人味,吸引女性的注意。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胡子究竟对男人有什么意义呢?
丹尼尔·劳勒
当今,我们总在大街上看到脸上蓄着各种各样胡须的男人,整齐的或凌乱的,有型的胡茬或凸显外形的连鬓胡。当一个男人开始在乎自己的外表时,我们很容易以为他们只不过是想吸引异性。但研究结果表明,胡须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为了帮男性在同性间巩固地位的。
与其它许多灵长类动物相比,男女性的面部特征通常有明显不同,主要归功于男性面部的胡须。而对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我们往往会解释为性别选择的进化论——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有利于提高交配机会。
胡子不一定是为了吸引配偶,但有趣的是,女性似乎对胡子没那么感兴趣。有些研究发现,女性会喜欢留一点胡子甚至胡子很多的男性,而其他的研究报告则显示,女性更喜欢胡子刮得干净的男性。由于缺乏一致证据,我们无从断定胡子是因为女人喜欢才进化出来的。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另一种类型的性别选择可能会给出答案。为了繁衍后代,仅仅只是吸引力,是绝对不够的。为了增大交配几率,男性必须要与同性竞争。而有证据表明,胡子的演变正是为了帮助男人们做到这一点。
一个男人的胡子是否茂密与睾丸激素水平无关。尽管如此,研究显示,男女性都普遍认为有胡子的男人比没有胡子的男人更成熟,更强壮,更有男人味。于是胡须占优势的男性就能把对手吓得站到一边去,从而获得更多的求偶机会。
科学家奈杰尔·巴伯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842年至1971年间,英国男性留胡子的流行度与婚姻市场中的男女比例有关。研究发现,每当单身男性数量多而女性数量偏少时,胡子就会更加风靡。
15种风格的胡子
1.安东尼·范·戴克
英国查尔斯王钟意肖像画家安东尼·范·戴克别致的山羊胡子,因此,这种胡子样式引领了时尚,这种胡子此后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范戴克胡子”,在英国广受欢迎,后又在整个欧洲风靡起来。
2.朱塞佩·加里波第
多亏了这位为意大利统一而战的将军,在19世纪中期这种宽且浓密的大胡子开始备受叛逆时尚达人的热捧。加里波第几乎从不剃胡子,甚至在躲避当局追查的时候。这种风格的胡子后来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3.拿破仑三世
这种在19世纪下半期流行起来的胡须也同样是为了纪念这位帝王。拿破仑还是一个年轻的王位争夺者时,曾有一次为躲避追捕将胡子全部剃光。
4.亚伯拉罕·林肯
美国的第16位总统林肯也是第一位留着大胡子的美国总统。林肯在1860年选举前,听从了11岁女童格雷斯的建议留了大胡子,格雷斯认为大胡须会使候选人看起来更有庄重感。
5.朱塞佩·威尔第
这位意大利作曲家的圆形胡子后来也因他得名。最初他留这种胡子是为了模仿为意大利的统一和解放而战的自由革命战士马志尼。
6.亨利克·易卜生
亨利克·易卜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留着络腮胡子的挪威剧作家。当他摒弃了传统的胡须,开始留这种胡子的时候,他的形象发生彻底改变,他的人生似乎也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7.约瑟夫一世
这位蓄着连鬓胡子的奥地利皇帝也将自己的这种胡子风格载入了历史。在他之后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也留着类似的大胡子,被称为“亚力山大式胡子”。
8.弗里德里希·尼采
在阅读尼采的作品时,不免想到这位哲学家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海象胡须一样的”胡子。马克西姆·高尔基也模仿他的风格,但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相反,留“反尼采风格的”胡子。
9.
希特勒在青年时期留着浓密的连鬓胡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留起了著名的“希特勒式小胡子”,据说,是因为这样更容易戴防毒面具。
10.伊塔洛·巴尔博
独裁者本尼托·墨索里尼的战友和意大利空军将领伊塔洛·巴尔博的胡须风格别具一格,现在被称为“巴尔博式胡须”。这种风格的胡子至今还是会让人们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的法西斯。
11.萨尔瓦多·达利
“早晚有一天这些胡子会出名的!”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在与朋友的聊天时曾夸下海口,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1954年达利与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合作出版了一本名为《达利的胡子》的书。
12.迪兹·吉莱斯皮
美国爵士小号演奏家、著名音乐家迪兹·吉莱斯皮不仅以现代即兴爵士乐的始祖的美名闻名于世,还以特定风格的胡子备受关注。他称这种胡子为“灵魂补丁”。
13.塞日·甘斯布
法国流行音乐之父、演员、电影导演塞日·甘斯布以胡茬引领了时尚。但最初坚信这种胡须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只有塞日·甘斯布的妻子——女演员和歌手简·伯金。
14.弗兰克·扎帕
美国多种乐器演奏家弗兰克·扎帕的胡子,是摇滚史上最著名的胡子之一。然而,“扎帕式胡子”最初是扎帕模仿另一个音乐家、作曲家约翰尼·奥提的风格。
15.埃里克·邦德霍尔茨
埃里克·邦德霍尔茨是人们喜爱的Beardbrand风格的创始人,发明了护理胡须的方法和工具,并以他的名字命名。邦德霍尔茨在银行上班时曾因他试图留胡子而引来了同事的嘲笑,便辞去工作,专心发展这项事业。
史诗般的胡子!
比赛挑战100公斤的举重,或是在2.5小时内完成马拉松,对于一般人来说的确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比赛。但有一种比赛,既简单又有趣,那就是世界胡须锦标赛。每年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参赛者来评比谁的胡须更长、更浓密、更个性和更华丽。
世界胡须锦标赛有三大组别,分别是小胡子、局部胡子以及络腮胡子,共计16项比赛。比赛最终会评比出最佳山羊胡、最佳胡茬、最时尚胡须等奖项。第一届在1990年举办,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丹尼尔·劳勒,经济学家
男人的胡子就像大象和海象的牙、山羊的角一样,是一种标志。我从2011年开始参加世界胡须锦标赛,每届都参加。为了不输给对手,我一直标新立异。平时大多数时候我会让我的胡子“自由飞翔”,要是赶上我心情好的话,可能会给它们做一个简单的卷曲造型。我的胡子很受欢迎,大家总恭维它。
M. J. 约翰逊,侍酒师
许多人都以为我的胡子是假的,陌生人总能更直接地表达他们对我胡子的喜好,他们总是瞪直了眼,不可思议地说:“这是你在哪儿搞到的?”
加里·福克纳,演员、模特
要想让胡须长得更好,护养胡须的焗油膏、剃须泡沫和精油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这些都是赞助商为我提供。我一年大概要花200美金为胡须染色。平时我会将胡须蓄到70多厘米。每次参赛,我都会塑造一个全新的形象,灵感都来源于当下热点新闻。对我来说,胡须就像画家的画作,它是我表演的一部分。
麦迪逊·罗莱,摄影师、演员
去年我在印度南部的一个城市的闹市区出了一场巨大的交通事故,原因就是对方的注意力全都被我别致的胡须吸引,完全没有看路。对方车上的人下车后,不停地仔细打量我的胡子,争相和我拍照。我现在的胡须已经蓄了3年多了,我每天都会花15-30分钟打理它。蓄胡子对我来说就是必须花费时间和耐心做的一件事。
查德·罗伯茨,管理员
2011年我参演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多亏了我的胡子,我才有幸被选为临时演员。留胡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个不寻常的爱好,它能为你打开多扇门,让你有更多机会结识更多世界各地的人。
诺伯特·托夫,售货员
一次,一位90多岁的老妇人一直盯着我的胡子看,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嘴角泛起了微笑,她走到我身边对我说,我的胡须让她想起了她的祖父。我有奥地利血统,因此我喜欢带有奥地利风情的胡须,比赛时我经常会穿奥地利的民族服饰。每天早上我都要花30分钟的时间打理胡须:清洗、吹干和打蜡等。引人瞩目的外观能提高我的自信心。
保罗·鲁思,社会学家
我们那里的人都叫我“啤酒教授”,因为我的胡须像啤酒罐并且我是一名社会学教授。我上次刮胡子还是在2004年的时候,我已经从一个“留胡子的小伙子”演变成一个“留胡子的大叔”了。以前有很多留胡子的男人成为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界的大人物。他们看起来很成熟、稳重、坚毅,不像今天的年轻人,看起来都是“奶油小生”。
[译自俄罗斯《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