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贤
汽车行业百年史上,新概念层出不穷。有些概念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比如智能化、电动化,更多的概念却是销声匿迹,被人忘却。但也有一些概念正在咸鱼翻身,焕发第二春,比如“定制”。
从以往的汽车工业生产实践来看,“定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根本实现不了真正的个性化需求,仅仅只是车身颜色、内饰等简单配置的有无与增减。在一些热衷于汽车改装的发烧友来看,“定制”更像是一些厂商“自说自话”的营销噱头。
然而,自3年前“工业4.0”概念在德国提出后,“定制”一词再度被热捧,由其衍生出的新模式及其想象空间不断升温。其中,有两种势力值得关注。
以宝马为首的豪华汽车品牌是率先行动起来的。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刘智向《财经天下》周刊介绍,宝马德国总部有一个特殊的业务部门,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特殊生产,它是宝马定制化产品的背后推手。
这个叫做BMW Individual的部门,在1991年就已成立,其职能是在“常规”型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提供一对一的解决方案,使客户的选择远远超出标准的选装范围。
宝马在2015年推出了一款个性定制版全新7系。为此,BMW Individual发布了一款App,客户可以通过这款App定制车身金属漆、内饰及扩展装备。当年11月,个性定制版全新7系在广州车展上正式亮相。此款车国内仅限量发售两台,其中一款750Li xDrive是根据万科集团总经理郁亮的需求定制。
刘智表示,如今中国的汽车文化越来越成熟,消费者会更加强调和突出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但个性化并非指外表上特别张扬,非要显得与众不同,更多的涵义是比较内敛的。对于宝马的旗舰产品而言,车主会希望他拥有的车独一无二,至少有一些东西其他人没有。
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宝马成为中国市场所有的豪华品牌中第一个引入完全个性化定制的品牌。在今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宝马的个性化理念在新BMW M760Li xDrive上继续得以实现。刘智表示,个性化定制不但给客户带来专属感、个性化的感受,而且是一种对于豪华的新的定义和理解,这对很多豪华车主都会产生新的吸引力。
对于个性化定制,宝马的想象力不止于此。刘智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个性化定制与工厂的柔性化生产能力密不可分。在其沈阳铁西工厂,宝马正在勾勒如下场景:生产线上每辆汽车都安装电子标签,内含所有定制信息,在实时定位识别系统的辅助下,机器读取电子标签携带的信息,触发相关设备,生产线按照车型参数,自动进行准确的装配和安装。同一条生产线可生产多种款型的汽车,实现了更灵活更高效的个性化定制,极大缩短了定制汽车的生产周期。
与宝马不同,豪华品牌第二梯队的沃尔沃另辟蹊径,在广州车展之前推出了首款针对专属人群的个性化产品——沃尔沃全新S90长轴距T8(E驱混动)三座荣誉版。这款车颠覆了传统汽车的内饰设计理念,取消副驾驶座位,将其与后排空间打通,打造出“超级头等舱”的感受。沃尔沃将这款产品的创新设计归功于SPA可扩展模块化架构。
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力量是冠之以“C2B模式”(Customer To Business)的新势力,其代表厂家是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通。与宝马、沃尔沃的定制模式相比,以轻型商用车起家的上汽大通对“定制”的理解更为前瞻,或者说更为激进。
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上汽大通高调宣布C2B业务首先应用在大通第一款SUV产品D90上。之后,上汽大通公布具体方案,用户可以通过C2B平台参与产品架构定义、整车性能和子系统开发过程,以及产品验证和后续的产品配置、价格定义等阶段。上汽大通所开放的18个产品设计点,不仅包括车身颜色、大灯样式、内饰等汽车厂商已经实现开放定制的浅层领域,还涵盖发动机、悬挂、变速器、车身形状等涉及车辆设计、性能、控制的层面。
为此,上汽集团还募资了20亿元投入到上汽大通的C2B业务,在资金、技术、人才、供应链上提供支持,对其在无锡的工厂也进行了系列智能化改造。
奇瑞集团旗下的新品牌凯翼汽车则以“众包造车”的概念切入汽车定制化。2015年7月28日,凯翼众包平台上线并发布首个造车任务,针对汽车外观与内饰两大要素招募设计方案。今年北京车展期间,首款众包车型-凯翼X5亮相,同时发布第二季三大全新命题:凯翼众包车型专属操作系统、内饰优化提升、个性化DIY方案,涵盖车辆外观、内饰、操作系统、精品件打造等多个方面。
从媒体舆论来看,对于C2B模式的定制化生产质疑仍多于肯定,对主机厂来说其面临的挑战也远远大于确定性。首先,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认识与要求很难有可操作性,实现难度过高或对车辆安全性有隐患。其次,该模式无异于对现有生产线伤筋动骨般的改造,同时对供应链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且成本难于把控。
不过,上汽大通和凯翼汽车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均尚未量产上市,现在对此模式的成败做出判断仍为时过早。在市场接受度上,宝马与沃尔沃等豪华品牌的定制化实践,在当前显得更具成功的基础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