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蔡司何以延续170年:股权结构带来公司稳定性

2016-12-27 06:53彭海斌
中国中小企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蔡司

文/彭海斌

卡尔蔡司何以延续170年:股权结构带来公司稳定性

文/彭海斌

持恒的发展理念、稳定的股权结构给这家百年公司带来了难能可贵的稳定性。“稳定性对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创新并非一蹴而就的。我认为这是蔡司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170年历史的卡尔蔡司集团总部就在这个人口8000左右的小镇。以此为中枢,蔡司构筑了全球化的科研、制造与销售体系,在40多个国家拥有约30座工厂,销售额超过40亿欧元。

截至3月31日的2015/2016财年上半年中,蔡司的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5%,达到23.22亿欧元,而蔡司25000名员工近半位于本土之外,90%的收入发生在德国之外。

持恒的发展理念、稳定的股权结构给这家百年公司带来了难能可贵的稳定性。据介绍,德国蔡司员工的流动率仅4%,与之对比上海企业的平均员工流动率达17%左右,而蔡司中国员工的流动率在7%左右。

9月与10月之交的奥伯科亨空气微冷。四面小山环绕,早晨能看到山间薄薄的雾气。

170年历史的卡尔蔡司集团总部就在这个人口8000左右的小镇。以此为中枢,蔡司构筑了全球化的科研、制造与销售体系,在40多个国家拥有约30座工厂,销售额超过40亿欧元。

“蔡司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整个德国的发展历程高度相似。”蔡司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ximilian Foerst评价说。在最初的100年发展中,蔡司随经历波折而能始终维持完整;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分治割裂了蔡司集团,柏林墙倒塌后才重新合二为一。这家公司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与数次全球经济危机而屹立不倒,它是怎么做到的?

“驭”光170年

科学家们此前坚信白细胞的死亡过程是无规则可循的。然而,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成果动摇了这一信念。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发现白细胞崩溃时会吐出某些分子,这相当于对免疫系统的其他部分发出警告信号,同时意味着其凋零是有规律和高度受控的。

这一突破性发现得益于卡尔蔡司Cell Observer SD系统的转盘延时显微技术,该公司在这一领域已经深耕了长达170年。

1846年,当时的机械修理工卡尔·蔡司(Carl Zeiss)在德国东部城市耶拿创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机械及光学仪器车间,该车间第二年即开始生产显微镜,至今仍是该公司最重要的产品之一。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显微镜在医学和生物学发展过程中扮演难以忽视的作用。

卡尔蔡司:

卡尔蔡司(Carl Zeiss Jena)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且是制造相机镜头的世界级企业。卡尔蔡司镜头的历史起始于1890年,发明叫作Anastigmat的散光补偿镜头而启开。之后,卡尔蔡司作为150年传统的镜头企业,在医学系列、双眼镜、相机镜头、扩大镜、眼镜、天象仪等光学设备领域里扬名海外。

1890:开始生产相机用镜头。

1896:Paul Rudolph发展出Planar镜头的始祖。

1902:Tessar镜头面世,后来这种镜头被称为“鹰眼”。

1928:推出特别高速的BiotarF/1及F/0.85镜头,是专为X光摄影而设计。

1932:推出高速的Sonnar F/2镜头,供Contax相机使用。

1935:T镜头镀膜技术出现。

1951:Flektogon广角镜出现,供单镜头反光相机PRAKTICA、 EXAKTA、PENTACON six使用。

1954:Biogon F/4.5镜头出现,视角达90度。

1962:蔡司镜头用于“水星8号(Mercury 8)”太空任务,成为第一只在太空使用的镜头。

1963:出现Hologon F/8的设计,视角达106度(35mm片幅)。

1966:世界上最大光圈的光学镜头50mm Planar F/0.7问世。

1972:首支有色差矫正的Superachromat Sonnar 250mm F/5.6镜头面世。

1980:首支能够达到1:1的Makro-Planar F/2.8微距镜头面世,而这镜头可适用于Contax的SLR上。

1993:卡尔蔡斯开始生产高质量的变焦镜头。

1996:Planar镜头百年纪念,推出限量生产的Planar 55mm F/1.2。

卡尔·蔡司本人在设立公司之初未必有建立百年企业,甚至大型公司的念头。但蔡司不缺乏对质量的重视,这为公司的基业长青奠定了基础。最初,蔡司公司主要制作简单精密型单镜筒光学显微镜,随后逐步开始生产诸如复合显微镜等更为复杂的产品。2015/2016财年上半年中,包括工业测量技术与显微镜业务的研究与质量技术部门实现7.19亿欧元的营收。

长久地关注垂直细分领域是蔡司的鲜明特点。

蔡司选择的是具有“小批量、高复杂度(low-volume,high-complexity)”的利基市场,蔡司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ximilian Foerst先生表示。小批量,就不容易引起潜在竞争对手的觊觎,高复杂度则意味着一旦成功则外界难以复制。

围绕光学和光电子技术,蔡司公司目前市场集中于研究与质量技术、医疗技术、视力保健/消费光学、半导体生产技术等四大领域里。摄影摄像界知名的蔡司镜头即分属于公司下属的视力保健/消费光学部门。截至3月31日的2015/2016财年上半年中,蔡司的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5%,达到23.22亿欧元,而蔡司25000名员工近半位于本土之外,90%的收入发生在德国之外。

蔡司与耶拿大学的紧密联系在早期塑造了公司推崇尖端技术的基因。卡尔·蔡司本人在企业初期即乐于向恩斯特·阿贝请教,后者当时是耶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阿贝的一项杰出的研究成果是指出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大约是可见光波长的一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阿贝极限”。

在蔡司公司设立20年后,阿贝正式加盟,并在此后为公司做出了举足轻重的制度性创建。笔者走访蔡司公司研究与生产基地,采访的数位公司管理层均对阿贝推崇有加。阿贝本人在光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更像是蔡司公司的精神指引,使得员工始终为生产高端的光学产品自豪。如果说卡尔·蔡司是公司的奠基者,阿贝则更像是这家百年企业的精神图腾。

一“墙”之隔

“蔡司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整个德国的发展历程高度相似。”Foerst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德国一分为二,也撕裂了蔡司。自企业创立的第一个百年里,耶拿一直是其总部所在地。今天的卡尔蔡司总部位于奥伯科亨小城,多少有些偶然性。战争之前,总部位于耶拿的蔡司已经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蔡司位于耶拿的档案馆馆长Dr.Wolfgang Wimmer介绍说,在战争即将结束时,美国军队一路向东解放了耶拿。战争结束后,盟军与苏联签订德国分治协议前,意识到耶拿可能会落入后者之手。因此,他们在撤离时带走了蔡司的77位管理层与科学家,并用卡车将这些科学家运送到美国控制的地区,即今天的奥伯科亨小镇。

此后,这些管理者与科学家在西德重新设立同名的公司。苏联则主导了东德的蔡司公司、控制了当地的工厂。自此两家蔡司公司被“柏林墙”分隔开来,独立经营,直至1991年才得以合并。

Dr.Wolfgang Wimmer介绍说,在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东德蔡司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显微镜产品主要供应了苏联市场;而在美国等重大市场,西德蔡司则处于领先地位。

两者之间的对立持续了近50年时间,直至柏林墙的倒塌,东西蔡司的合并才提上日程。

“东西蔡司的合并过程就像一起大规模并购,因为东西蔡司所处的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但两个蔡司的业务却完全相同,都主要生产显微镜。这是合并的困难之处,给我们造成了很多困扰。”Foerst说。

合并前,西德蔡司是一家规模中等、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而东德蔡司则规模更加庞大,机构也更臃肿。东西蔡司业务的高度重合,令合并后的公司,相同的岗位开始出现冗员,进一步需要裁撤员工。

痛苦的人员大调整主要来自于耶拿。一夕之间,大批东德蔡司员工失去了工作。东西德蔡司公司的合并,整合过程中的阵痛整整花了一代人的时间才慢慢平复。

控制权与稳定

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数次国家经济困境的蔡司能屹立不倒,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基金会制度。数位蔡司高层都强调基金会在蔡司百年传承中的作用。

创始人卡尔·蔡司去世之后,该公司的早期合伙人和继任管理者阿贝决定设立蔡司基金会,并将整个公司的管理置于该基金会之下。

“设立基金会的初衷是避免外部股东对公司的影响、维持公司经营的独立性”,蔡司董事会成员HermannGerlinger说。至今,基金会仍是蔡司公司百分之百股份的持有者。基金会的存在,保障了蔡司公司的稳定性,以及对研发进行持续的投入而不至于出现断裂。

“新技术的开发和试验都需要时间。一些技术开发项目在取得成功之前,可能有六七年甚至十年是难以产生直接利益回报的。对于很多没有大型基金会支持的中型公司,很难接受或做到这一点。”Foerst先生说,“当很多公司都认为某项技术的开发投资期过长、风险过高,很难成功时,蔡司基金会的存在就为潜心钻研技术,开发新产品提供了重要保证。”近年来蔡司公司大致将总营收10%的金额投资于新技术的研发。

持恒的发展理念、稳定的股权结构给这家百年公司带来了难能可贵的稳定性。据介绍,德国蔡司员工的流动率仅4%,与之对比上海企业的平均员工流动率达17%左右,而蔡司中国员工的流动率在7%左右。Foerst本人已经在蔡司公司超过20年时间。

对于主攻高精尖技术的公司,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只有熟知相关业务和产品的员工才能开发出特定的应用。而要掌握这样的前沿技术,一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够,可能需要5年到10年的时间。”Foerst表示,如果涉足非常尖端的技术,员工需要在这个公司工作多年才能真正了解相关业务,并反过来为技术突破创造附加价值。

“稳定性对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创新并非一蹴而就的。我认为这是蔡司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蔡司
携手蔡司还原更美夜色
新时代多功能镜头 蔡司Batis 2/40 CF镜头
蔡司集团:170年的世界光学冠军
尼康与ASML、蔡司达成12亿元赔偿协议 以解决专利诉讼
诺基亚新X7
给全画幅微单的人文扫街利器
对品质的永恒追求
蔡司推出60倍变焦利器 手机也能用
蔡司光学的创新生命力
169年的精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