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雷锋 时代榜样

2016-12-27 08:22雷怡安廉钢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4期
关键词:麻醉科藏区雷锋

·本刊记者 雷怡安 摄影记者 廉钢

身边雷锋 时代榜样

·本刊记者 雷怡安 摄影记者 廉钢

“双争”获奖代表。

世界在变化,变化的速度让人始料未及。但在这些变化下,有一种精神始终常驻,始终指引着人们的初心,引领着一个时代最本质的走向,它就是雷锋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也是经历了诸多风霜雪雨永不褪色的旗帜。

正是传承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巴蜀大地上,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了无数个“雷锋”。这些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

2月29日,“身边雷锋 时代榜样”——我省争创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主题实践活动(简称“双争”活动)评选出60个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120名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他们的精神和行动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本期,本刊将为读者呈现“身边的雷锋”感人事迹,让我们在新时代再次感受雷锋精神的力量。

坚守】

雷锋逝世后,毛泽东同志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的确,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无怨无悔、兢兢业业,这种精神就叫作坚守。

翻开早已陈旧的记事簿,曾经的过往如滚动的电影胶片般慢慢流淌出来,1995年进入工厂的刘园至今已经工作20个年头了。20年,他只待了一个岗位——焊接;20年,他只做了一件事——用焊枪把一块块钢板拼接成发电设备的艺术殿堂。如果说焊条见证着时间的流逝,焊枪刻录着成长的印迹,那么焊花则浇筑了刘园无悔的青春。

公司承接的灯泡贯流式机组上台阶项目,湾头电站机座直径6米,壁厚达140毫米,工作量大不说,焊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且交货期紧迫,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刘园身先士卒,主动承担了焊接工艺要求高、作业条件受限、环境温度高的焊缝清根工作。一天下来,汗水湿透工作服,长时间的下蹲焊接,但他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他带领小组成员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圆满地完成了该机座的焊接任务,确保了机组交货期。

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有默默坚守的人。又脏又臭的下水道,是绵阳高新市政公司下水管道清淘工人谭昌志的战场,在这里,他一干就是20年。该市31条主要道路下水道管网,6800余个雨污水井、6700余个雨水篦,他都了如指掌。人们称他是“活地图”“疏浚能手”。

20年来,老谭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随着城市改扩建,有些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下管线和雨污水管道口子,老谭都摸得清清楚楚。

2009年6月的一天,谭昌志像往常一样在石桥铺做着井下清掏工作。由于工作难度大,谭昌志就在井下多待了几分钟,可就是那短短的几分钟,差点就要了他的性命。因为天气炎热、井下有害气体繁多等因素,使得谭昌志在井下中毒窒息,足足抢救了半个小时才苏醒过来。

而这样的危险,20年来时刻都跟随着谭昌志,多年来他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风湿、胳膊酸疼、肩周炎等职业病。

“工匠精神”是对他们这份坚守、这份对工作始终如一的赞誉。面对着单一而漫长的工作,刘园、谭昌志选择了坚持到底,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背后是对工作沉甸甸的责任感。

活动现场。

本刊记者采访赵祯。

【关键词:热爱】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号召放在每一个历史时段都充满着热情向上的能量。而这并不单单只是一句号召,在今天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依然有一群人响应着祖国的号召,来到大山、来到西部、来到藏区,志愿服务。

在外人看来,刘云洲、裴丽娟这对夫妇十分“特殊”——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举家迁往成都几百公里外的藏区大山去工作。他们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越是艰苦,越是开得灿烂、艳丽,焕发着生命的光彩。

2014年,刘云洲、裴丽娟夫妇主动请缨参加对口支援工作。为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十岁的女儿带到藏区接受教育。一年来,他们深入藏区基层一线,走遍丹巴县15个乡镇127个村(社区),足迹遍布丹巴的各个角落,他们的汗水洒在了藏区村级活动室建设、党员教育、脱贫增收等数不清的工作中。

几乎每个周六,刘云洲和裴丽娟都是在丹巴的各个村小里度过的。在村小支教时,裴丽娟教音乐,体育老师出身的刘云洲负责孩子们的体育课,有时候,他们的女儿刘馨雨还要担任自然课的“小老师”。讲理论,做游戏,一家三口完美配合,深受藏区孩子们的喜爱。

面对记者,手上拿着奖状的裴丽娟说:“得了这个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们无怨无悔,作为援藏干部,我热爱那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和裴丽娟一样,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卫生院副院长阮忠禄援藏生涯从2012年开始。刚到黑水县,组织安排阮忠禄挂任黑水县知木林乡卫生院副院长。因为不太适应自然环境和饮食习惯, 阮忠禄长期严重失眠,多次出现高原反应,面部经常脱皮,口裂、牙龈和鼻出血更是常事,肝功能异常,血压、血糖升高,头晕目眩多次晕倒,体重从80公斤急剧下降到65公斤。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都始终如一地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由于县人民医院急需麻醉科医生,2012年9月,他又服从组织安排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到医院后,他首先完善了麻醉科建制,提升了麻醉科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并在接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成功完成了189例椎管内麻醉手术,12例全麻手术。这其中,他成功组织抢救了3名大出血的产科剖宫产产妇和8名宫内窒息新生儿,抢救病危病人9人。精湛的医疗技术,使他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尊敬,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好门巴”(藏语好医生)。

裴丽娟·时代榜样。

刘园·时代榜样。

【关键词:青春】

会场上,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应急测绘无人机中队队长赵祯代表所在中队领奖。

80后的赵祯说,他们的团队里全部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华,他们却经常出现在偏远无人、受灾的地区。

由于肩负应急测绘的艰巨任务,他们长年奔波在外,有时早上还在成都平原执行任务,下午就要奔赴遥远的川西高原,翻越高耸的山林,攀登陡峭的岩壁。野外作业条件艰苦,执行应急任务时获取数据高于一切,很多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但年轻的小伙子不怕艰辛,面对灾情,冲锋在前,他们顾不得自身安危,与灾情展开亡命赛跑,忘我工作,饿了忍着,病了坚持着,只为争分夺秒完成应急任务。

就是靠着这股“拼命三郎”的冲劲,这支不过11人的青年队伍,三年内先后荣获各级先进表彰15人次,起到了带动青年职工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排头兵”作用。

青年人的进步总要经过无数次地历练,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青年志愿队也是在一次次磨砺中前进。

2014年8月3日下午,一阵地动山摇打破了云南昭通市鲁甸县百姓的正常生活,这里发生了6.5级地震。第一时间,一四一队青年志愿队的10多名志愿者冒着大雨出发了,风雨兼程、马不停蹄。赶到地震灾区后,他们深入各隐患点和村内危房中实地勘查,奔波于灾区崇山峻岭之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等志愿工作。

由46个青年组成的这支志愿队,把脚印留在了巴山蜀水,留在了祖国各地,把服务送到了地震灾区、旱灾地区、滑坡险境、社区院落,把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揉进了专业技能,传遍了大江南北。

青春,是每个人最珍视的年华,但对他们来说,青春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是迫在眉睫的应急抢险,是不图回报、心甘情愿的付出,是如雷锋一般为了人民去战斗、去奉献的无怨无悔。(责编:张微微)

猜你喜欢
麻醉科藏区雷锋
麻醉科特色教学查房模式探讨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浅谈二级医院麻醉科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