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之花在幼儿中绽放

2016-12-26 14:13徐美华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家长

徐美华

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自信、诚实、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而如今,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感恩的心态,他们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霸道、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当前的幼儿教育,家长又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因此,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尤其是幼儿园更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感恩的内涵

感恩是一种处事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3~6岁的幼儿教育是孩子终身奠基的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因此,我们对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妈妈,感恩爸爸,感恩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对生活充满爱与希望,感受关心他人的快乐,让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感恩的满足与幸福。

二、创设教育情境,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我园组织幼儿观看新闻,孩子流露出了难过和悲伤,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此时此刻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们七嘴八舌,稚嫩的话语涌动着浓浓的爱意,让人怦然心动。记得在幼儿园组织为灾区献爱心捐款的那天,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把一份份爱心放进捐款箱中。在当年的庆六一文艺汇演中,有教师的诗朗诵等许多节目都是有关感恩教育的题材。这一切合社会生活系列的活动开展,目的是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也确实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要引导幼儿从小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社会、大自然感恩等。

1、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渗透。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洗洗脚等等。在班级里人人争做老师的小帮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幼儿在劳动中感受了劳动的快乐,同时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幼儿园还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幼儿行为规范儿歌,让文明礼貌伴幼儿共成长。

2、注意交往时的表现。由于每个人的心理和性格特点的不同,经常有发生问题的时候。感恩教育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进行的,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还需要在平时的活动和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去引导孩子“言于行”。在幼儿园的交往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合作、宽容、谦让。只有在交往中孩子们会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同时得到别人的帮助是温暖的。

3、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各类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在集体活动中老师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问题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在区域活动角如娃娃家、医院、角色表演区让孩子自我体验感恩教育的情节、内容。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长的配合也是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关键

“身教胜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家园共育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在家中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久而久之 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帮助他人。”德育工作是一项细雨润无声的系统工程,学会感恩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不懈努力,点亮孩子感恩的心灯,让幼儿从小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树立感恩的信念,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积极、乐观的成长!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