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荣梅
摘要:每个班主任都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关键词:爱心;细心;耐心;偏爱
从教二十多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但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有阳光心态,要让自己活的开心,想一想我们最好的时光是20岁到45岁。而这段时光我们都在工作,要让自己心情好,女人心情好才漂亮,漂亮了就会有魅力。我们就用外在美丽和内在的魅力来征服学生。(当然其中要包括老师的个人素养)。不要只埋头工作而不会享受生活,这样最后留给我们的就只有满脸的皱纹和老师的职业病。
在班主任工作中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学困生的转化。对于学困生,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难题,学困生也是我们工作的焦点,我觉得要想使学困生转化工作有所成效。必须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将其归类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一、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虽然,学困生有许多令人头疼的学习上、心理上的问题,但其形成的原因和类型有很大差异。据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学困生中的90%是可以通过教育转化的。所以弄清楚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形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自身原因:除了智力方面的原因,如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慢,抑或是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其它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如小学生好动、贪玩、纪律性差等导致的不良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低、学习很被动等等。
2、家庭原因: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的家长能为孩子创设许多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更多促进孩子成长的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缩影,稳定的家庭结构、和谐的家庭气氛、合理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1)不良的家庭环境。近几年来,离婚率大大提高,单亲家庭剧增,或再婚,没有处理好家庭与子女的感情问题,造成孩子与家庭的隔阂,使孩子心理发展畸形。有一部分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整日吵着要离婚,这样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对家庭产生厌恶的心理。没有温暖的日子,又怎么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在我任教的上一届学生中,有一个非常聪明漂亮的女孩一到四年级学习一直在班里很优秀,可到了五年级的时候由于父母闹离婚,慢慢的这个孩子开始不完成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放学不愿意按时回家,并且和一些习惯不好的孩子打得火热,以至于学习一落千丈。这样的学困生完全是由于家庭造成的。好大一部分学困生的家长自己忙生意、忙工作、忙着赚钱,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他们认为赚钱是他们的义务,至于其他就要看孩子自己的了。还有的家长酗酒、搓麻将和无节制地看电视,影响、干扰子女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对学习丧失自信心。
(2)近年来,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越来越多,产生了了大量的留守子女。还有好多农村孩子来到城里读书。这种家庭或把孩子寄宿在午托中心,或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管护孩子的爷爷奶奶由于文化程度低、生活能力差和精力不足,对孩子的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寄居在午托中心的孩子,人员多、管理差。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我所任教的年级里有一个从农村上来读书的孩子,家长也是想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来了,结果是把孩子放到了午托中心,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却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独自面对孤独,害怕,他哪还有心思学习,结果还受一些高年级孩子的影响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说脏话,小偷小摸。本来挺聪明机灵的孩子却成了学困生。
3、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学学困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身发展尚未成熟,对变革中的社会认识比较肤浅,是非分辩能力比较弱,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目前,网吧、游戏厅盛行,有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性格内向,刚转学来的上学期,他各方面表现很好,能自觉上学,学习认真,成绩还算中上水平。可到了下学期,他就经常逃学、旷课,刚开始还请假,说是头痛。后来干脆不请假了,与家长联系后,才知道他把老师和家长都骗了,其实他沉迷于游戏厅已久,即使没钱打游戏,他也可以坐到半夜看别人打游戏。社会上不良因素还有很多,有时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顷刻就会化为乌有。所以,不可忽视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二、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学困生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也是教师最感头疼的问题,同时又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其形成的原因又很复杂,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等诸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是哪种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应该善于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等特点去分析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重燃学困生的自信之火。正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所以我认为,要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为了孩子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任何学困生只要给予适合他们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帮助,学习成绩都是可以提高的。因此只要我们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努力寻找合适的应对方法,那么提高学困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是可行的,是大有希望的。只有这样的努力才会真正体现出全面教育的价值。小学生可塑性强,无论智力高低、长相美丑、脾气暴躁、成绩优劣、家庭贫富都应平等对待。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是爱“小天鹅”容易,爱“丑小鸭”难。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得摒弃掉“学困生难以救药”的想法,教师的爱,不能只钟情于优生,要知道学困生更需教师的加倍关心与呵护,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包容这些孩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大家可能听过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经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带着怀疑的神情接过糖果。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的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陶先生的成功就在于他有一颗宽容的心。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的宽容,最能引发起学生心中的愧疚感,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下意识地改掉自己的毛病。因此,宽容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形式,带着爱心与宽容心走向学生心中的教师,必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大师。
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态度和方式对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我们要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只有这样你才能心平气和的教育他们,有时也可以自嘲一下想想自己教的学生都是将来的科学家、企业家、百万富翁,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你的手中诞生,这也是一种精神的富有,只有这样我们工作起来才会是快乐的。
成绩越差,越不能歧视他;毛病越多,越要亲近他;家里越穷,越要体恤鼓励他;他越是“不知好歹”,我们越是要让他知好歹。因为,学生正在成长。做教师的要永远记住:学生什么都懂了,什么都好了,你大概也就要失业了。所以,教师应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
2、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爱,是沟通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爱,是情感诱发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教师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不像工人师傅面对的是机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修剪的是学生的心灵,应精心呵护照料,而不能像对奴隶一样呵斥、辱骂。教师用爱心去热爱、尊重、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之后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交流会使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并把教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声,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2010年,我校田径运动会那天,天公不作美,我班四十名负责打牌的同学穿着短裙,纱上衣,冻得只好用标牌当挡风牌,他们冻得脸发青、嘴发紫。见此情景,一旁直哆嗦的我又是心疼,又是着急,把我的外衣脱下来,给一个学生披上,又拿出钱给学生买口香糖,每人一块,只好用这个办法来为学生消除一丝寒意。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如何爱别人。2012年10月份我校举行鼓乐队检阅仪式,老天好像故意和我们作对。那天,可以说是寒风刺骨,我带着一部分同学到运动场参加检阅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回班级,一进教室,在班里的同学把一杯杯热水送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手中。“老师您喝水暖和暖和吧。”‘老师您用这热水壶来温温手吧。”有的同学用热手巾给同学擦手。还有的同学把同伴的手放到自己的衣服里。目睹这感人的一幕幕,同学们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我心潮澎湃。这是一种和谐、一种美。让我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上真正体会到累并快乐着的内涵。正是这些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以他们的质朴、纯真的感情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还记得在2012年的元旦前夕,发生在教室里的那一幕,至今都令我难忘。记得那天下午的第三节课,我像往常一样从办公室向教室走去,突然我从窗户里看到教室里飘着几条彩带,心里顿时有几分不悦,说的不允许组织庆元旦活动,怎么擅自组织,推开门走进去的刹那间,我愣住了:讲桌上放着大蛋糕,大屏上播放着生日歌,耳边听到的是:“边老师生日快乐”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的心被孩子们浓浓的爱包围着。谁说如今的孩子不懂爱?谁说我们的孩子太自私?眼前的这一切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吗?“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仇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老师的爱孩子会记得,我的这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了但他们经常回来看我,从她们的眼神话语中你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爱。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最大的幸福。(1)让每个学困生都得到尊重。学困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而长期受冷落、歧视。对外界特别敏感,虽然外表套有一层外壳,但内心深处仍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要以赤诚之心去关爱学困生,尊重学困生。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就要有礼貌地对待他们,不能随意侮辱、讽刺那些学习一时跟不上的学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骂他们“笨蛋”、“傻瓜”……这些带有侮辱、刺激意味的字眼,强化了孩子的弱点,使他们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使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可想而知,一个失去自信和自尊的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以怎样的面貌对待呢?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于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2)让每个学困生都得到帮助。“这么容易的题都做不了,你是怎么学的?”“真笨,你不想读书就回家去!”……诸如此类的斥责我们耳熟能详。哪管它有多伤人呐!或许是“好了伤口忘了疼”。将心比心,要是有人这样待你,你是何感受?至少我们应该明白:学生是来求学的,并非来受你的气,挨你的斥责和打击的,即使他有千不是万不行。他急需的是想得到你及时、切实有针对性的帮助。小学生心理发展很快,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很快。面对孩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多一点同情心,多一点爱心,多想想怎样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我的具体做法是:
A、在班内形成小组PK式评价。
首先分组要有讲究,因为小组PK式评价实施的前提是公平竞争,所以分组时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力量的均衡,其实就是把班内的一些学困生平均分配到各个组中,PK式评价主要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为出发点,尤其以能让优秀生最大限度地帮助后进生为重点,因此我规定:家庭作业全对,给小组加2分;全完成给小组加1分,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在全完成的基础上,做对一项作业为小组加5分,依次奖励1分、1.5分、2分。这样每个成员都有机会为小组挣分,为了改掉学困生改错题的拖拉毛病,我加了一条规定,改正错题最快的小组可以依次加2分、1.5分、1分、0.5分。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互帮互助,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周末,根据累计分数,排出小组的名次,一周进行一次小评比,一月进行一次大奖励,奖励的内容可以由他们自己选他们最想做的事,最喜欢的事。
B、对于这些孩子我还会采取,包产到户,人盯人,责任到人的办法,发出招聘广告,谁愿意为这些孩子结成“帮帮组”,这些特困生由专人负责,利用课余时间由他们自己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为这些学困生设计学习计划(其中包括为他们出小型考题,检查督促课文背诵、考查生字。)还可以根据帮扶对象的进步情况给以奖励,并定期向我汇报。在月考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根据学困生的进步浮度,奖励这些负责人的孩子,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例如发喜报,帮助他实现个人愿望,或请孩子吃好吃的)。让这些孩子们有成就感,所以他们也愿意牺牲自己的玩耍时间帮助这些学困生。
3、巧用赏识,开启学困生成功之门。“赏识教育”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用20年时间探索提出的。周弘用赏识教育使自己的聋哑女儿不仅开口说话,而且成为留美博士。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心理和生命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不应把精力放在专挑学生的毛病上,因为“毛病会越挑越多,绝不是越挑越少”,而应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和赞美学生的闪光点上,因为“美的东西越赞美越多、越美”。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开放的,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不太复杂,显得纯真、直率,心理活动常表露在外。对学困生实践赏识教育,教师本着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唤醒的原则,尤其重视挖掘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从思想上、心灵上抹平学困生的伤痕,让这些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品尝成功的喜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穷困潦倒的年轻大仲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去投靠父亲的朋友,却因为受到父亲的朋友对自己的肯定,从而使他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抛却了自卑,从而振作,走向成功。事实上,不要说单纯、天真的小孩子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赏识,就是成年人也都愿意与赏识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一起工作。老师哪怕一个不经意的肯定,都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振奋。我的儿子在小学阶段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在初中时遇到了一位令人尊重的数学老师从而使孩子喜欢上了数学,那是在一次解题中孩子做出了一道比较难的几何题,老师摸着孩子的头说:“真不错,能做对这道题。”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却让孩子从此爱上了数学,爱上了这位令人尊重的老师。这就是赏识的力量。曾经有一位家长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儿子回来非常高兴,他就问儿子什么事这么高兴,儿子说老师今天表扬他检查写得好。这让家长有点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学生内心深处是多么需要赞美的阳光。有这样一个家庭,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父亲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爸,你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病,你想一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用担心再有人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有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就高兴起来。第二次,考了全班第29名,父亲看到了儿子的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你比上回前进了十几名了!”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第10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9名了。”就这样,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父亲总是坚持正面激励,从不训斥责骂,而孩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一句积极性的评价有可能让一个孩子的一天阳光灿烂,也有可能从此就使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4、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困生发展。以往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许多评价只重结果,不看过程,一个孩子如果数学考了95分,但在班上已名列第40名,对他的评价也只是平平。心理研究表明:在学习上长期处于失败状态的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往往会对自己缺乏信心,缺少朝气与锐气。对于一个小学生,分数能说明什么?心理健康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难道不比分数更重要吗?注重绝对论价,忽视相对评价和个人差异评价,这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制约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运用发展性评价,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的发展。(1)实行差异性评价,避免评价标准的统一。评价要按照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因人而异,因材施“评”。比如在批改作业时(小学的课堂作业提倡在课堂内当堂完成,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对学困生可以优先面批,发现错误改正后再打上“√”,破格评“优”,使他们也能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2)实行纵向评价,淡化横向评价。从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方面来考虑,我们应教会学生对自己进行绝对评价。即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教育每个学生要学会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虽然横向评价即相对评价具有较高的客观性,但过分强调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对评价的焦虑和恐惧,尤其对于处在两极的学生而言,很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因为处在最后面的学生可能无论怎样努力也赶不上前面的同学,最前面的同学一般性地学习,也不会掉到最后。有时横向评价对学困生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跟自己比较,赏识自己的每次进步,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获得最大的发展。(5)如果一个学困生考完试后兴冲冲地跑来问你:“老师,我考了多少分?”事实上他的成绩只考了45分,这时如果老师是这样回答的:“你真笨,还是考不及格,只考了45分。”那么这个学生的心里该是多么难受。如果老师能采用纵向评价,这样回答:“不错呀,你比上次考试进步了5分,书写也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努力,好吗?”学生听了这样的回答,肯定是心情愉快地离开了。(3)实行鼓励性评价,树立学困生信心。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鼓励性评价针对学困生自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以学生的优点为支撑点,使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希望。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当学困生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时,他的发展便处于停滞状态,这是非常可悲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但如果他们的“表现”得不到肯定,就会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这种心理容易阻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应该及时运用鼓励性评价帮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认清自己的力量,找到不足和教训,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使学困生重新唤起信心。经常听到同事批改试卷时,为了激励学困生,常有技巧地送分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抑或是在学生的成绩旁边写一些鼓励性批注,那么学生拿到试卷时,看到的就不只是“冰冷”的分数和“无情”的勾叉了,而能深深体会到老师对他的赞赏与期望了,使他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与努力的方向,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
班里有一位男同学,刚转来时,打人、骂人、恶作剧、小偷小摸,无所不能,批评教育的话他当耳旁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屡屡犯错。咋办呢?在一次劳动中我偶然发现这顽劣的孩子劳动起来竟那么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还让他当劳动组长,私下里我把他叫到一边,指出他的种种不足之处,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教育他,表扬之后再批评,他接受就诚恳多了,最后我充满信心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管理好自己。”给学生充分的自尊,其实就是给学生最大的鼓励。后来他转变了许多,纪律明显好转,开始注意听讲了,作业也开始写了,他的眼神追随着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我的目光也追随着他,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及时给与鼓励。他写的一首赞美老师的小诗还发表在了巴市青年报上。
5、对学困生要给予偏爱。(1)、学习生活给予“偏爱”。对学困生仅仅做到一视同仁是很不够的,必须满腔热情给予偏爱,学困生帖于各种原因在班集体中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有一种不如别人,低人一等的自卑情绪,他们怕老师提问,怕教师检查作业,怕考试不及格,因而怕接近老师,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为了转移这种状况,我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事业心和责任心,以多关心,多过问,多给予炽热的情与爱,以此点燃学困生心中上进的火花,为此我平时常请班里的学困生来当面辅导,并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同时发动班上优等生同桌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使学困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增强学习上进的信心和力量。如,我接手过的一个班,在开学初的第一次语文单元检测中有3名同学不及格,而且都是二三十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进步相当大,在第三次单元检测中,已消灭了两个不及格。我好高兴呀!借机在班上大表扬,特表扬,同时又将他们叫下来帮忙分析本次考试进步的原因和失分的地方。学困生个个心悦诚服。大家都知道学困生他们的反复性较强,为此,我并不因他们一次的进步而沾沾自喜掉以轻心,我继续给予“偏爱”,使其彻底扫除学习的障碍。(2)、课堂提问给予“偏爱”。在课堂教学中,好多老师都怕延误教学时间,往往习惯提问优生,把学困生冷落在一旁。久而久之,学困生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很差。为此,我采取了课堂提问优先照顾差生的措施,办法是降低提问难度,讲究提问方式,让学困生在老师的提示帮助下,经过自己的思考能够做到正确划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目的,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3)、批阅作业给予“偏爱”。由于学困生的听课这一环节上有“障碍”,因此作业马虎潦草,错误百出。对此,我要求自己做到:决不能有厌烦情绪,不能草草批阅了事,做到优先批阅,仔细认真,不放过一字一句一个标点。同时把握住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他们的作业划分层次,因人而异,不一刀切。布置专项作业宜少不宜多,强调讲究质量。对于他们的作业、试卷我尽量做到面批,对不懂的问题耐心辅导,还经常给他们开小灶,请随时到老师跟前来关注他们的作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调整对他们的作业要求。随时提醒他们做到先复习,后作业,以提高作业质量。(4)、参与集体活动给予“偏爱”。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纪律性差,若有教育方式不当,极易造成其情绪沮丧,产生逆反心理。我的做法是请学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优先提供他们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如,我平时有意安排他们做一些管理班级钥匙,擦黑板、整理讲桌、关闭门窗,收交作业本,负责班级值日等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对班集体多一份责任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班集体的温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他们闪光点,我会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5)、鼓励表扬给予“偏爱”。教学实践中,我刻意创造各种让后进生“立功”并努力做到鼓励表扬优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对于他们认真的完成一道作业,完成一次劳动任务,某一次作业写得规范,字迹清楚或比前一次有进步时就当众表扬,同时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如我班的段耀强刚开学语文、数学、每门作业都不交,任班干部、老师怎么要也要不来,后来我就专门派了一个优等生和他同桌,帮助他,当他第一次交上来作业时,我就给他打了“A”级并画了上小红花,还在班上表扬了他,这一下他可有了学习的动力,后来每天都交作业,我就变换着方式表扬他。如:作业上写:“有进步”。“你真行”“你真棒”等话语,如今他不仅每天能按时完成正式作业,还能完成家庭作业了。
6、做好家校工作至关重要。(1)、转变家长的观念;(2)、改变家长与老师的关系;(3)、与家长共同制定转差目标;(4)、教给家长恰当的教育方法。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纪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1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有了一些小的收获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改进。
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可说是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我想:只要每个班主任都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经常以此为镜,反思自己的工作,激励自己努力创造成功的教育。绚烂源于寂寞,执着融化春风。成功的教育应该像鲜花一样,五彩缤纷。最后,衷心地祝愿这些迟开的花蕾,在我们的爱心浇灌下早日绽放出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