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红
摘 要: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子市场,央行的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离不开成熟发达的票据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市场。票据市场一头连接实体经济,一头连接货币经济,是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和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平台。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这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票据市场;电子票据;操作性风险;票据交易所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87
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票据市场取得长足进步,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从2002年的1.61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2.40万亿元,余额从2002年的74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40万亿元。票据贴现量(含直贴和转贴)从2002年的2.31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2.10万亿元。票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业务和盈利来源,是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调节和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1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1.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票据融资成本低、方便快捷,票据流通速度加快,无论是一级市场的承兑签发量还是二级市场的贴现、转贴现规模均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大企业融资渠道拓宽,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成为大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民营和中小企业遂成为票据市场的主要角色,借助于票据市场低成本、方便快捷的融资特点,为民营和中小企业进一步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1.2 交易主体多元化发展
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初期,票据交易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极少数大型企业,随着我国确立市场经济地位、金融业改革和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票据交易主体逐步扩大到中小金融机构、中小型企业、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活跃于票据市场的民间交易主体也不断发展壮大。
1.3 票据业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各商业银行在推动票据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票据业务经营管理架构方面的创新。2000年工商银行成立国内第一家总行级票据营业部,票据专营就此拉开序幕。随后各大行相继设立类似机构,开展票据专营。票据专营机构在经营运作上具有专业化、规模化的特点,尤其是在直贴和转贴的票据二级市场优势更加明显。
1.4 业务品种创新
票据业务品种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一方面是规避监管,另一方面是顺应当代金融发展潮流,不断升级产品功能,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企业投融资和个人理财等发挥积极作用。票据业务创新品种主要包括:票据证券化业务、票据代理经纪业务、票据投行业务、互联网票据理财业务、电商票据批量融资业务和票据衍生品业务等。
2 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
2.1 操作性风险
票据业务属于低信用风险,高操作性风险业务。近两年来,电票业务发展迅猛,目前占票据市场总量30%左右,但纸票仍是票据市场的主体。纸票本身存在假票和背书不规范等风险,且运输、交接、保管等过程中有遗失、损毁甚至调包的风险,今年以来发生的票据案件基本与纸票业务的操作性风险有关。
2.2 监管制度缺陷
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赢利点,近年来取得迅猛发展,但节约资本成本和逃避信贷规模与票据业务的发展相生相伴,围绕着“出表”的各种创新层出不穷,比如:买入返售、抽屉协议、票据信托、票据定向资管等,各种票据业务创新为票据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隐患,也提高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降低了监管效率。而促使商业银行不断创新的动机是规避信贷规模,这与当前监管制度缺陷有关,主要是现有会计核算和贷款统计规定存在问题。现有制度将贴现和转贴现均纳入贷款规模,转贴现属于金融机构间的票据交易和资金转让行为,转贴现资金只在不同金融机构间流转,不会扩大社会融资总额,资金属性明显,属于一种类债券交易,不应将转贴现纳入贷款额度考核。
2.3 OTC市场,信息不对称
票据市场是一个典型OTC市场,一对一询价交易,没有固定交易场所和统一公开的报价和交易撮合平台。贴现交易只有经人民银行批准的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才能办理,所以商业银行具有贴现价格的绝对定价权,票据市场活跃着近千家金融机构(包括分支行),由于各机构资金成本、贷款规模、交易策略等不同,贴现价格存在差异,甚至同一机构的不同分行间价格也不统一。对于某一贴现企业而言,没有足够资源了解所有金融机构的贴现价格,所以造成贴现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催生票据中介的发展空间,票据中介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票据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也为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甚至造成局部系统性金融风险。
3 对策和建议
3.1 票据电子化
电子化票据不存在假票风险,以数据电文形式保存在人民银行数据库中,不存在保管、交接、运输、存储过程中的遗失和损毁风险,背书、托收、贴现和转贴现环节均电子化操作,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操作性风险。票据电子化可以降低操作性风险,但不意味着消除操作性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降低电票操作性风险:一是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完善,为互联网金融提供制度和政策性支持,加大网络人才培养力度,防范网络风险;二是对相关电票操作人员加强培训,减少操作人员操作失误的风险;三是建设防火墙。加强电票交易系统日常防护,及时修补漏洞,对入侵的黑客进行法律惩处。
3.2 监管改革
为进一步提高票据流通性,降低银企融资成本,建议由承兑行负担信贷规模占用,直贴行和转贴现行不再占用信贷规模。因为对于银行承兑汇票而言,承兑行的到期无条件兑付属于刚性约束,建议纳入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对于后期的票据转贴现业务,资金属性明显,应纳入资金业务考核,与债券买卖类似,不应纳入贷款规模,可纳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3.3 成立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所,组建统一报价和撮合平台
2016年6月央行宣布3年内取消纸质票据,票据电子化进程加速实施。电子票据相对纸质票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随着电子票据的全面铺开,并成立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所,票据报价、竞价及大宗撮合业务均可在平台内实现,实现票据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买入返售、票据资管、票据理财、票据证券化等产品的实时线上交易,可基本消除场外交易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压缩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实现票据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票据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承兑和贴现、转贴现市场规模已达十万亿级和百万亿级,是连接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重要枢纽,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市场主体日益丰富,票据创新层出不穷,但在发展过程中票据风险时有发生,与票据业务本身的操作风险、票据监管缺陷和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发展中的问题可在发展中解决,需要在制度、监管层面,票据电子化和票据交易所建设等方面逐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风险和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晓明.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区经济,2014,(06).
[2]唐迎.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风险和监管.现代经济信息,2015.
[3]周荣芳,闫晓梅,颜永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规范与发展票据市场的思考.上海金融,2015,(01).
[4]王红霞,曾一村,汪武超.关于我国票据市场建立做市商制度的研究.上海金融,2015,(09).
[5]钟俊.中国票据市场:制度与逻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