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本细读,践行高效课堂

2016-12-26 09:49吴红伟
考试周刊 2016年97期
关键词:李清照语境文本

吴红伟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解读文本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之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文本为媒介。文本是教师和学生有效互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文本解读出现问题,会让课堂教学出现蜻蜓点水、随心所欲的现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学习能力下降,高效课堂自然无从说起。

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思考我们解读文本的方式,采用文本细读法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深入研读文本的方法,从而为提升学生语文学力,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斟酌文字,品味蕴涵

文本细读强调从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入手解读作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就是告诉我们细读文本时,要注意文本细节,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背后都可能蕴含丰富的内涵,不可轻易放过。

如执教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初读时觉得整首词总共38个字,内容简单明了,学生易读易懂,似乎没有什么可讲,怎么办?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李清照,复原经典诗词传达的经验,实现经典诗词的审美价值。于是,笔者在硕士导师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家伦教授的点拨与启发下,决定围绕词眼“醉”作番文章,体会景美、人物的特点。具体过程如下:

师:真好听!不过学词,我们还要学会品词。品出词人蕴含在词中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怎么品呢?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找出词眼,就容易触摸到词中词人深藏的情思。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你感觉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写的?

生:谈词眼,说理由。

师:教师点拨,比较“醉”更合适。(板书)

师:读读一二两句,你感觉李清照醉得怎么样了?

师:同学们呀,你看,一个女孩子还会喝酒,酒醉得还挺厉害,回家的路都不记得了,你说这像话吗?其实老师告诉你,文人饮酒多为一时兴起罢了。但你看这首词,李清照醉了仅仅是因为饮酒的原因吗?

师组织学生围绕“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争渡鸥鹭”三幅画面,采用述说、欣赏视频、情感朗读等手段,引领学生感受梦一般的诗境,体会作者对早期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中只有走进文本,将学生带进文本,才能有效激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和深度思维。

二、结合语境,感悟情感

新课标提出:学生应“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习得知识、培养语感,而且在于提高感悟文本蕴含的情味、意味、趣味和韵味的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具体语境。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瑞恰兹反复强调,文本中,是某个词、句或段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确定了特定词、句或段的具体意义,甚至一本书也存在语境问题。因此,文本细读必须结合语境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词汇的深层意义。

如《小草和大树》一文结尾处写道:“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作者为什么这么比喻?当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教师不必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较烦琐的讲解,放手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感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夏洛蒂三姐妹高大的形象,坚韧不屈的意志,自然而然浮现在学生眼前。课后同学们小练笔中啧啧赞叹、深深折服的文字,就知道他们早已融入课文情境中,感受夏洛蒂三姐妹的崇高品质。

三、抓住结构,揣摩写法

美国文学批评家韦勒克强调作品就是一个隐含并需要意义和价值的符号结构,主张解读应该以具有这样的符号结构的作品为主要对象。即文本细读需将文本解读重点聚焦到文本内部的组织结构上。

如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就会对文本有更高度的宏观认识。如《钱学森》一文,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不仅了解到钱学森回国路的艰辛,体会到“中国导弹之父”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而且我们要告诉学生课文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并讨论这种叙述方式与其他叙述方式的差别,从而感受到倒叙的作用。再如《詹天佑》一文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作者精心选择了“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典型事例,浓墨重彩,写出了詹天佑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高尚品质,杰出的才华和拳拳爱国之心。课文学完,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已深深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学中注意渗透一些写作方法,学生今后习作将受益匪浅。

四、对比研究,相互印证

有对比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引发思考。一些名家作品编入教材时会有删减改动,文本细读时可以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笔者发现教材与原著相比,淡化了环境描写,淡化了人物的外貌描写,难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到白骨精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特点,《补充习题》中补充了描写险恶的环境、村姑的美貌的优美语句。所以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补充习题》中的优美语句,理解吴承恩“反讽”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白骨精的人物形象。

除此以外,我们在文本细读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和编者的目的,抓住语言、细节、结构等相关内容,科学合理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为高效课堂奠基。

猜你喜欢
李清照语境文本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