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萍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学生阅读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改变教学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读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大量识字非常重要。识字活动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学生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如果一味地“满堂灌”,那么学生不仅识字效率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依照汉字的规律,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学习。
1.营造良好的氛围,多种识字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运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如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字理讲解法、奇思妙想法、儿歌记忆法、自编谜语法……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认字。也可以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主学习,读背古诗,既达到识字效果,又丰富语言、积累语言。
2.关注身边,主动识字。
有意识地注意生活中遇到的汉字,使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让学生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学会哪些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交流自己识字的心得经验,最后结合有关练习,认一认,读一读,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
“合作与交流”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充分读书、自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1.交流识字。
组织学生交流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很多,如:小老师检查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读生字,读课文检查生字等,在这一环节有很多有趣的方式。
(1)表演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遇到抽象的、难解的生字,可让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面部表情。如在学习“摇、推、摆、挂、找”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这些字。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
(2)故事法
引导学生看字形编故事,帮助记忆,不仅生动有趣,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游”字,右边部分易写成“放”,可以编故事:一群孩子来游泳馆,游泳馆的房顶是透明的,可以看见蓝蓝的天空,游泳池是方方的,孩子们游得真开心。方,子,房顶,提醒学生游字的部件组成,错误率便低了。
(3)游戏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用游戏备受学生的青睐。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可采用:编顺口溜、猜谜语、找朋友、给字娃娃找家、摘苹果、开火车等。玩游戏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享受到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发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后,可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在交流中提高认识。这里的阅读是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孩子不要求他们用十分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可引导学生一步步说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领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变“教学”为“导学”。比如在教学《小鹰学飞》时,要分步骤、多环节地引导学生学习,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再说出三次学飞中,小鹰、老鹰都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也可独立思考回答。关键在于引导,把握好“度”。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意把学生思维往“小鹰学飞”上引导,紧紧围绕主题,那么课文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学”,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对课文中的“空白”部分创造性地补充,形成独特的见解。
1.关注教材。
品读课文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段加以领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需要老师胸中有书。教师沉下心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都了然于胸,并对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都清楚明,在教学中才能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
2.关注学生。
一节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它感兴趣,是否乐学、爱学。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对学习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兴趣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相关能力的强烈欲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与教师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有紧密的联系。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关注教法。
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但并不是提倡一点不讲,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地读,而不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不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引导”和“指导”,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的事情,而且是一定要做事情,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应当引领学生走向文本,让学生有层次地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每一次阅读都当做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
四、巩固延伸
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本身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1.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处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在现有的基础上,以组词、造句等形式进行。
2.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问题不必在课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