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伏九贴疗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概况

2016-12-26 14:33邓丽媛刘如鹏裴娟罗光敏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儿

邓丽媛++刘如鹏++裴娟++罗光敏++张云洲

摘要:概述近年来“伏九贴疗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成果。阐述在祖国传统治病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伏九贴疗法”防治RRTI的理论依据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体质是防治RRTI的趋势。伏九贴疗法防治RRTI方面有其明显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伏九贴疗法;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09-0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儿科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由于RRTI涉及致病因素多而复杂,且治疗过程长,该病仍是临床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此外大环境质量的改变,近年来RRTI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伏九贴疗法是将中药和经络腧穴的特殊功能结合起来,使药物透过腧穴、循行至病所发挥作用,因此在防治RRTI方面有着许多潜在的优势。现将近年来该病的伏九贴研究成果作一概述。

1伏九贴疗法的理论依据

伏九贴疗法,亦称薄贴,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以及“天人相应”等理论指导下而形成的一种外治法。它融合了时间医学、中医学、免疫医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伏九贴不仅可用于疾病的治疗,也能用于疾病的预防,体现了祖国医学按时顺养理论指导医疗实践的一个有效例证。该理论于三伏天、三九天通过中药对小儿特殊穴位进行贴敷,中药的有效成分经透皮吸收激发经络系统,促进气血调和,调动免疫应答,提高抗病能力,达到单相或双向的调节作用,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古老疗法之一,也是祖国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的经典体现。

2药物选择及其作用分析

笔者研究近年文献发现,伏九贴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疾病的膏方中多选用白芥子、甘遂、延胡索、麝香等辛温之物,吴师机在《理渝骄文》中提到:“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气味厚重的药物对皮肤穴位具有很强的化学刺激作用,比如烧灼感、刺痛感、蚁样感等各种反应,这些刺激又可以引起组织损伤并释放如组织胺等物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向组织间隙的液体滤出,被组织液充实而缩小的组织间隙电阻降低,从而激发经络之气对人体的调节作用。白芥子味辛,性温,能够利气豁痰、温肺化饮,如《本草纲目》谓:“利气豁痰,除寒暖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白芥子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甘遂味苦、甘,性寒,苦寒攻逐水饮利大肠,宣通肺气,如《药性本草》谓之“去痰水”。现代研究发现甘遂提取物中的4种化合物有显著的体内抗病毒活性,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来实现的[2];延胡索味辛、苦,性温,辛散温通、通行血气以利肺气,现代研究表明延胡索可增强白芥子的局部刺激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呼吸道阻力和呼吸膜通透性的作用,改善肺功能;麝香味辛,性温,辛香走窜、开窍通络,从而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可见,根据药物的各自属性,辨证选药,使之在病体的相应穴位进行吸收并发挥药理作用,达到祛除病邪、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脏腑之间的协调功能。

3穴位选择及其作用分析

经络在人体入里出表,通上达下,遍布全身,通过腧穴将脏腑经络之气传导于体表,运行气血以营养周身,因此中医认为经络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灵枢经筋篇》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研究统计发现:目前用于伏九贴防治小儿RRTI的穴位中,常以肺俞、膻中、定喘、膏肓、大椎、天突为主,其次选肾俞、心俞、隔俞、脾俞、风门、大杼,所选穴位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督脉。肺合皮毛,肺俞为肺的背俞穴,与肺卫关系最为密切,能宣通肺气,止咳化痰;膻中与肺脏邻近,又为八会穴中的气会,是宗气积聚之处,可宽胸理气,舒展气机;定喘为平喘的经验穴,是治疗哮喘之主穴;膏肓为太阳经背部脑穴,配合肺俞能疏通阳气;大椎为诸阳之会,能够双相调节,即实热者能泄热祛邪,虚寒者能通阳散寒;天突等属于邻近取穴,中医学认为RRTI的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且“五脏之系成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故贴敷穴位多选取膀胱经上包括肺、脾、肾之背俞穴,可以起到益肺、健脾、补肾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加之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和华佗夹脊穴有助阳之功。故本疗法能提高RRTI抗病能力,改善体质,从而达到近期治疗和远期预防再发的目的,对治疗RRTI有良好疗效。据报道:运用生物化学方法可以证实“体表穴位-经络通道-络属脏腑”的客观存在,还证实了内病外治的主要作用机制,即“穴位经络通道的放大效应”:通过药物渗透-体表穴位-经络-内脏等相关途径,激发并启动神经激素运行的通路,传导刺激信息到达体内相应部位,并产生放大、增益的效应。此项研究验证了伏九贴疗法的理论体系,为伏九贴疗法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4临床运用

夏以琳等[3]重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认为采用伏九贴方法治疗RRTI,不仅可以借助夏季阳气升发之势疏解体内凝寒之气,还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以祛除阴霾之邪-痰湿,从而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故采用白芥子3 g,甘遂5 g,细辛3 g,白芷3 g等,研末加醋调拌,用时蘸上少许姜末,敷贴在天突、大椎、肺俞、膏肓等穴。取每年三伏天进行敷贴,时间为2~6 h/次,一般贴至局部皮肤发红,每2次敷贴间隔3 d,8次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并统计疗效,总有效率为71.43%。邓玉萍[4]用黄芪、防风、当归、白术、肉桂各份,研为细末,加入适量麝香、生姜汁进行调和,制成糊状。选穴取膻中、大椎、肺俞、脾俞、肾俞、心俞。贴敷前用生姜涂擦穴位,以皮肤稍潮红为宜。然后将药糊摊在3 cm见方的胶布上,敷于穴位上。以患儿的耐受程度为限,每次贴2~4 h。敷贴时间为每年夏季第一、二、三伏的第一天。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总有效率为93.33%;武琪琳[5]遵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认为小儿各脏腑功能尚未完善,尤以肺、脾、肾三脏功能低下最为关键,外邪常乘虚而入,易反复发病。故治疗关键为补益肺肾,扶正固本。选用伏天贴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麝香。九天贴方在伏天贴方基础上加补骨脂、熟地黄。神阙方:丁香、砂仁、苍术、白术、黑胡椒。研粉碎细末,鲜姜汁及蜂蜜(二者比例2:1)调和,做成直径为1 cm、厚度0.1 cm的药饼,伏九贴方贴于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每次贴敷4~5 h;神阙方贴敷神阙穴,每次12 h;1年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0%;陈丽亚[6]外敷药物选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按7:7:4:4比例调配研成细粉,用姜汁调成糊状,使用3 cm×4 cm规格的敷贴专用胶布敷于左右对称的肺俞、心俞、膈俞6个穴位。从初伏开始3天贴敷1次,每次5h,10次为1疗程。贴敷治疗后1年内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

5结语

综上所述,伏九贴疗法能够很好的防治RRTI,并且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及重视。此疗法不仅调节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而且还避免了药物被胃肠道消化液的降解,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化,使血中药物保持较强的活性,免除了个体差异和毒副作用等优点,尤其适合口服耐受差和服药困难的患儿,医学界同仁称之为治疗疾病的绿色疗法。因此伏九贴疗法用于防治RRTI拥有许多优势,具有广阔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使祖国医药外治疗法的奇葩更加艳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张学梅,刘凡亮,梁文波,等.白芥子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3,34(7):635-637.

[2]郑维发.甘遂提取物中4种二菇类化合物的体内抗病毒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4,35(1):65-67.

[3]夏以琳,徐亚娜.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7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6):42-43.

[4]邓玉萍.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38-39.

[5]武琪琳.伏九天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J].中医研究,2013,26(8):46-48.

[6]陈丽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J].世界临床医学,2015,9(5):179,184.

(收稿日期:2016-06-13)

猜你喜欢
小儿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常识
小儿腹泻是怎么回事?
小儿发热时怎么办
小儿难养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