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毛春霞 刘珊珊
【摘要】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4例, 接近完全缓解6例, 部分缓解3例, 轻微反应1例, 无改变1例, 疾病进展0例, 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 接近完全缓解5例, 部分缓解2例, 轻微反应4例, 无改变3例, 疾病进展2例, 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2%)明显低于对照组(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骨髓瘤;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01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大部分患者伴有心肌梗死、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等疾病, 通常会被误诊。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中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的恶性疾病, 其患者体内的浆细胞呈异常克隆性增生,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发病年龄一般在50~60岁左右,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主要是以化疗为主, 临床上应用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等常规的化疗方案比较多, 但是这种治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比较低, 对于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非常有限, 且不良反应严重[1]。本文中选取本院接受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与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两种化疗方案的疗效情况, 重点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47~76岁, 平均年龄(58.9±1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 女9例, 平均年龄(55.2±10.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56.7±11.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 第1、4、8、11天分别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硼替佐米, 1.3 mg/m2;第1~4天给予患者地塞米松, 静脉注射, 20 mg/d, 21 d为1个治疗周期。对照组患者在第1~4天给予静脉滴注长春新碱(0.5 mg/d), 地塞米松(20 mg/d), 口服马法兰6 mg/次, 2次/d, 治疗周期为28 d天。治疗结束后,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 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EBMT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接近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微反应、无改变和疾病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 接近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判定标准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通用属于不良事件(第3.0版)标准进行判定[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4例, 接近完全缓解6例, 部分缓解3例, 轻微反应1例, 无改变1例, 疾病进展0例, 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 接近完全缓解5例, 部分缓解2例, 轻微反应4例, 无改变3例, 疾病进展2例, 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乏力3例, 感染2例, 白细胞下降4例, 血小板下降3例, 恶心、呕吐1例,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对照组患者中乏力5例, 感染3例, 白细胞下降3例, 血小板下降4例, 恶心、呕吐3例,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2%)明显低于对照组(7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中位生存期比较短。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明确, 再加上其自身排斥反应严重等因素, 导致大部分患者无法完全治愈, 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期。因此, 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延缓病情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主要是化疗方法, 但该方法对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作用是有限的[3, 4]。
近年来, 硼替佐米等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出现, 其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二肽硼酸盐类似物,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为特异性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道, 可以通过抑制细胞的生长, 与蛋白酶的活化位点进行特异性结合来调节机体蛋白的运行周期[5]。这种药物可以对新生的血管起到抑制作用, 从而阻止骨髓瘤体的血液供应, 最终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6]。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较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治疗, 其耐药性更好, 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另外, 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较小, 都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得到及时的改善, 不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7]。本文中, 本院选取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 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 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安全性比较高,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硕, 严琦.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11):1421-1422.
[2] 毛敏, 王革, 廖明燕, 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2):6261-6263.
[3] 曹静, 黄琨, 徐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0例临床疗效分析.癌症进展, 2013, 11(6):551-553.
[4] 秦丽娟, 黄晓春, 刘玉彬, 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外医疗, 2015, 35(8):10-11.
[5] 江彬彬, 吴燕明, 丁刚.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研究.临床医药实践, 2014, 23(8):563-565.
[6] 苏保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研究.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5, 37(6):360-362.
[7] 唐元艳, 万琦, 张利铭, 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5例临床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 24(4):424-425.
[收稿日期: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