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辉 闫峰
一般而言,作为地域历史变迁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地方文献集中展现了某一区域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口发展以及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气候灾异等方方面面的历史与现状,具有“存史、资政、励志、育人”的价值意义。
方志是最古老的地方文献形式之一,家谱是最具特色的地方文献形式之一,舆图则是最具形象的地方文献形式之一。从重庆图书馆馆藏中所选取的新修地方文献《重庆市志》《萧氏宗谱》《重庆历史地图集》,既是对传统地方文献编纂文体形式的继承,也是发扬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路径,更是对传统地方文献编纂活动的发展和创新历史文脉的必然结果。
《重庆市志》:填补了历史空白
1985年,在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总编辑室,并开始编修《重庆市志》。经过近5年的准备,1990年,编委会在积累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着手编纂《重庆市志》。1992年12月,《重庆市志》(第一卷)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重庆市志》(第一卷)记述时间为1840年至1985年,横跨约一个半世纪,重点记述1949年11月30日重庆市解放以后的历史。在记述有关历史时,时间略有上溯或下延;在记述空间上,《重庆市志》原则上以1985年底重庆市的行政区划为准;在各项事类记述中,则参照当时行政区划的实际情况略有伸缩。
在记述内容上,《重庆市志》(第一卷)包括“总述”“大事记”“地理志”“人口志”四大部分。“总述”记述了重庆从历史上的“三都之地”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外贸港口,成为新中国“三线建设”重要的战略工业基地,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大城市;“大事记”以纪年方式,记述自远古时期重庆历史上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变革情况,“地理志”分为“自然地理”和“历史地理”,前者记述地貌、气候、地质与矿藏、水系和水资源、土壤、植物、动物等,后者记述建置沿革、境域演变、城市发展及区县等,“人口志”记述了重庆地区的人口构成、规模、变动,家庭、婚姻与生育,人口素质,劳动力资源,人口控制与管理等情况。
时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肖秧、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孙同川分别在“序言”中对《重庆市志》(第一卷)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有所阐释。肖秧指出:《重庆市志》在考证史实基础上运用新观点、新方法与新资料,是集科学性、思想性与资料性有机统一的严谨的资料著述,不仅是重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收获,也是重庆文化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孙同川则认为:《重庆市志》全面系统记载了重庆自然与社会的历史现状,突出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是认识重庆、研究重庆、建设重庆的翔实资料,是记录重庆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最生动、最实际的乡土教材,为探索重庆城市发展规律提供了历史思考。
《重庆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庆市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填补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重庆地方志编纂的历史空白,是新时期重庆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萧氏宗谱》:内容最丰富的新修家谱
重庆垫江萧氏,源出于汉初开国丞相萧何。明初,垫江萧氏自散迁地湖北麻城孝感入重庆,定居于垫江县白龙洞萧家大湾,散居于柿花冲、天马桥、王家坝、胡家田坝、冷家山等数十地。
垫江《萧氏宗谱》,由萧国瑞创修于1916年。1948年,裔孙萧炳麟、萧杰三续修《萧氏宗谱》。1996年,17代裔孙萧泽民再续修宗谱。目前,重庆图书馆地方文献馆所藏《萧氏宗谱》(八卷),是由萧克强组织“萧氏宗谱编委会”于2013年续修,印制于萧氏兰陵祖地江苏常州,由兰陵堂珍藏。
卷一为“贺词”“重修垫江萧氏宗谱序”“祖像”“总目录”“凡例”“创修萧氏宗谱序”“续修萧氏宗谱序”“南兰陵萧氏渊源考略”“家训”“祖规、家规”“服制”“列传”“先祖传略节孝录”“当代族彦传略、简历”。前绘制有“萧氏图腾”,作画题词包括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政协四川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萧烈题写的“理顺血缘寻根有据”等10则。
卷二为“垫江萧氏居地图”“续修纪要”“历届修谱纪名录、合影”“祠墓图记”“文献三篇”“君望、堂号、字辈”“楹联、诗文、典故、著述”“垫江风物志略”“兰陵萧氏源流考”“兰陵萧氏源流系表”“跋”“人口统计表”“纪年对照表”。
卷三为“伯颜房海公发派世系世表”“伯颜房海公发派柿花冲支系世系世表”“伯颜房海公发派碾盘湾支系世系世表”。
卷四为“伯颜房湖公发派世系世表”“伯颜房湖公发派天马桥一至六房各支系世系世表”。
卷五为“伯颜房湖公发派王家林支世系世表”“伯颜房湖公发派陡坎子支世系世表”,并附有栓牛坝、澄溪、柳家沟、陈家渡支系表。
卷六为“伯朝房王家坝支系世系世表”“伯朝房周嘉场石经榜岩世系世表”。
卷七为“伯朝房胡家田坝支系世系世表”“伯朝房高峰寨支系世系世表”。
卷八为“伯江房冷家山各房世系世表”,并附有沙坪、晓兴、复兴、普顺、福安支系表。
《萧氏宗谱》是重庆图书馆重庆地方文献馆典藏300种谱牒文献中体系最完备、内容最丰富、制作最精致、装订最考究的新修家谱。
家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有载体,是我国历史文化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1957年,毛泽东在《成都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搜集家谱、族谱并加以研究,既能了解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重庆历史地图集》:历史地图的传世之作
2013年6月,《重庆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由重庆市规划局负责监制,重庆市勘测院具体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图集》是重庆市规划出版的第一部大型的综合性历史地图集。
作为“十二五”重庆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亲自担任《图集》编纂委员会主任。《图集》编辑部人员历时两年半,走访了北京、四川、江苏、杭州等10余个省市,从110家单位收集整理到约3000余幅相关古地图资料,为打造重庆历史文化精品《图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编者说明,《图集》收录地图的起止时间为11世纪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收录地图的地域范围为今重庆市全境。《图集》共计收录地图533幅,另含各类图说及说明文字2.3万字。《图集》所采用的地图形式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方志地图、系列套图等。其中,既有中国传统的形象绘法、计里画方法、西洋透视法绘制的地图,也有采用西方近代测绘技术绘制的地图。
《图集》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内容分为“巴渝寻踪”“重庆疆域”“主城搬迁”“区县方舆”“分舆图汇”5大板块。原则上,5大板块分别以时间为序编排。
“巴渝寻踪”含全国地图6幅,西南大行政区地图1幅,四川地图16幅。首幅《禹跡图》(1080年-1094年)乃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的石刻地图,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还是现存最精确的海疆地图之一。
“重庆疆域”含重庆全市境内的区域地图25幅。《重庆府舆地图》(1843年)选自道光年间重庆知府王梦庚编修的《重庆府志》,该府志是迄今所知重庆清代地方志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重庆府志。
“主城搬迁”含重庆主城9区的地图38幅。《重庆府治全图》(1886年)是清光绪十二年由巴县知县国璋主持、“画工”周历君治,实地勘测编绘,也是重庆府治图中绘制最早的一幅,展现了当时重庆府城内的实际面貌。
“区县方舆”含重庆其他29个区县的地图,如《万县形胜图》《涪州城池图》《合州舆图》《酆都县城厢形势一览图》《夔州府地舆图》《巫山县区乡镇位置略图》《秀山全县形势道路略图》等,计有地图169幅。
“分舆图汇”含四川全图(1747年—1757年)、四川分县详细图说(清道光年间)、四川城镇乡自治区域图(1910年)、四川省府厅州县城厢巡警区域图(1911年)、最新川江图说集成(1923年)、四川省各县区乡镇略图(1939年)、四川省教育文化地图(1941年)、重庆市警察局分区图(1946年)、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1946年)等9部系列图集,共278幅地图。
“缩千里于咫尺,汇万象于指掌”。《图集》通过整理汇编了跨越千年历史的重庆古地图,以地图为语言,较为全面客观地展现了重庆地域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渊源,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部历史地图的传世之作。
在《图集》发布会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周勇认为:“该地图集是见证重庆悠久历史、光荣历史的通史著作,是记录重庆城市发展成长的形象教材,是重庆文化建设发掘出来的新资源,对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图集》“序言”中写道:
《重庆历史地图集》的编纂,以独特的地图形式和地图语言,对千年来重庆疆域沿革、政区变化、城市变迁、经济往来、人文动态等进行形象生动的诠释,不仅是对重庆既有历史文化的又一次系统梳理,还弥补了以往重庆历史文献单纯文字表述的不足,其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非同一般,是一部剖析重庆历史、传承巴渝文脉的宏图巨制。
(责任编辑:陈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