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服务型学习实践和研究综述

2016-12-26 14:05刘曲方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6期

刘曲 方敏

摘 要:发源于美国的服务型学习以其真实的语言环境,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在交际语境方面的缺陷,丰富和完善了语言教学的模式,系统总结和梳理国内外服务型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情况为深化改革我国的高等英语教育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服务型学习;国内研究;国外研究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020

0 引言

服务型学习的兴起和发展为我国外语教学的持续深入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更佳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语言课程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满足了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下操练语言要素,提高综合语言技能和培养文化敏感性的需求,同时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非智力能力得到拓展,使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融合相协调。

1 理论介绍

服务学习的概念最早于1967年由美国南部地区的教育董事会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定义。Billing(2000:659)认为这主要在于“人们既可以把服务学习看作是一种教育哲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课程工具,一种学习计划的设计”。笔者将其定义为:服务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位融于一体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学习经验,并从经验的反馈和反思中习得学习内容同时获得多元能力的发展。

2 国内外服务型学习的实践和研究综述

兴起于美国的服务型学习以其学术性反思与满足社区需求的功能,一经提出便获得了众多研究者和教师们的持续关注。服务型学习,作为推动高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并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策略,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走进多国多学段多学科的课程设计中。目前,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欧美国家,服务型学习被广泛地应用到理、工、商、农、医学等领域,在此基础上,继Slimbach(1995)归纳了几种服务型学习的学术目标与人类目标之后,Battistoni(2002)提出了将服务型学习应用到多领域课程教学的必然性。然而,在国外服务型学习与语言学习的结合探索中,写作因其较强的实践性,成为了众多研究者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Watters & Ford(1995)从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评估的角度,探讨了服务型学习应用于写作教学的概念和模式。Hertzberg(1997)结合自己任教的写作课程,谈到了服务型学习模式下社区写作的目的和意义。Brack & Hall(2005)从课程目的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了亚利桑那州大学一个写作课程的服务型项目。Hugg & Wurdinger(2007)将服务型学习应用于写作课堂中,尝试通过不同写作任务的布置使学生多角度地接触真实的写作环境。此外,也不乏有研究者(Cooper& ulier,1995;Trimbur,2000;Deans,2000)从写作话题的角度探讨服务型学习指导下的与个体体验相关的话题写作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作用,及基于社区服务经历的写作任务对学生反思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作用(Dean,1999)。

2.1 国外服务型学习应用于外语教学或二语教学情况

[ 2]方面,服务型学习与外语或二语教学的结合实践囊括了外语习得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俄语教学,西班牙语教学及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的跨文化教学,其中以英语教学研究和西班牙语教学研究最为活跃和深入。在英语教学研究方面,Hale & Alexandria(1997)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和描述,确认服务型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对目的语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方面的有效性。Elwell & Bean(2001)也是通过对其开展的服务型学习项目的描述探讨了服务型学习对学生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Wurr(2001)在亚利桑那州大学开展了将服务型教学应用于学生写作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时对比了服务型学习模式之于以英语为母语和二语的大学生的不同影响。Micheline(2004)结合反思自身参加人类多元课程服务型学习的亲身经历,高度评价了服务型学习对多元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在西班牙语教学[ ],Hellerbrandt & Varona(1999)针对西班牙语外语教学的特点,通过与当地西班牙社区的服务学习合作项目的开展,对西班牙语服务型学习的概念予以界定并初步总结了西班牙语服务型学习的基本模式。Lear & Abbott(2008)通过课程内容与商务活动的紧密结合,论证了服务型学习在商务西班牙语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Grassi,Hanley& Liston(2004)证明了服务型学习对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机提升的积极作用,揭示了服务型学习在ESL和EFL课程中的应用趋势。

2.2 服务型学习应用于国内EFL教学情况

主要呈现出两种趋势:(1)关于服务型学习实践的探索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尚属全新的概念,近几年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于此,但绝大多数研究依然停留在综述性介绍层面及其对我国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论证。如梁春芳(2003)对服务型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框架模式的介绍;王文岚(2004)对服务学习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的介绍;陈志辉(2007)对服务型学习在美国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和服务型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原则做以总结。(2)关于服务型学习在外语课程的应用方面,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中小学外语课堂的服务型学习实践,对高校外语教学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主要有陈丽芳(2004)从多视角、多维度对服务型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探讨。陈佳铭(2009)通过亲身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可行性问题。蓝采风和许为民(2011)尝试以“用声音叙事”的手段探讨将服务型学习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的模式。

3 结论

综上所述,从上面的文献综述中发现:(1)国外关于服务型学习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较多关注了实践性强的写作教学,而对语言教学的其他方面涉猎不足。(2)国外针对于服务型学习应用于外语教学或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较多集中于对学习者经历和收获的描述,而忽视了语言、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作用,而且一些结论过度依靠主观描述性的研究材料,缺乏严谨的科学对比论证实验数据的支持。(3)国内相关研究对于方式引入和理论介绍的多,真正落实到具体课程与服务型学习结合的实践探索的很少。关于这种源自于以英语作为母语环境下的服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国外语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问题尚需进一步的论证和研究。

参考文献

[1]Billing,S.Research on K-12 School-Based Service Learning:The Evidence Builds[ ]. hi Delta Kappan,2000,81(9):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