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绍琦,毛长娟,祝善友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地理与遥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龚绍琦1,毛长娟1,祝善友1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地理与遥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分析遥感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全国高校本科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当前《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语教学改革的措施,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课程双语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思考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对地观测技术,它涉及现代物理学、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地球科学等众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是推动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地球系统的农业、林业、海洋、气象、国土资源、地质、测绘、军事、环保、灾害监测等领域,而且正在向产业化、业务化的方向不断推进[1]。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以下简称遥感)作为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在许多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目前国内如武汉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20余所高校都设置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遥感课程成了该专业的必修课。为了提高高校遥感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交往与国际竞争力的“涉外复合型”人才,高校地学类专业开展遥感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国家对高校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遵照我国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全国高校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发展很快,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遥感课程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双语教学的本质意义是采用中文和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最新的内容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能在掌握遥感英文专业术语的基础上读懂遥感英文资料,用英语对遥感专业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培养具备用中文和英语进行学习和思维的习惯[2]。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给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导致遥感课程双语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师资力量的不足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在遥感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遥感专业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还应能熟练地用英语表述遥感的专业知识,解释专业词汇,充分理解和运用原版的遥感教材。当前,高校遥感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有些遥感专业教师虽然精通专业知识,遥感英文资料的阅读和写作都没有问题,但缺乏出国交流的经验,无法对遥感专业知识用英语流利地表述,使用英语授课存在困难。目前,一些高校的遥感课程的双语教学只是简单地使用了遥感的英文素材,在板书、作业、考试等方面基本上也能用英语,但讲授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1.3 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
高校本科的双语课程教学是建立在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之上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制约着双语教学的结果。遥感课程的双语教学一般都安排在第5或6学期,刚好是在学生们上完公共英语课、学习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后。在同一个班上,有的同学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有的则四级未过;有的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好,但听说能力较弱。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使得双语教学开展很困难。另外,一些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较差,即使一些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阅读遥感文献、撰写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聆听国外遥感专家的学术讲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情况势必都影响了遥感课程双语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效果[3]。
1.4 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
目前遥感双语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国外原版教材、国内编译教材和教师自编教材3大类。根据笔者对当前遥感原理英文教材(表1)的调研发现,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正、内容丰富,能提供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但专业词汇过多、句子较长,与公共英语差异很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原版教材的引进还涉及到版权问题,成本很高。此外,原版英文教材的内容很全面,如果按照教材的内容授课,教学进度很难完成。国内编译教材种类很少,仅有的一些教材内容陈旧,很难反映遥感学科的发展动态,缺乏真正适合遥感双语教学的教材。
表1 遥感原理的原版外文教材
2.1 政策的鼓励
开展双语课程教学,任课老师将花费比普通课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材、编写讲义、制作课件等。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学与科研都同等重要,如果教师花费同等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研究,可能会出更好的成果。遥感课程的老师也不例外,很多老师即使具备双语教学能力,也不愿意付出精力尝试。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双语课程的教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并出台一些导向性政策扶持双语课程的教学,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于教学突出的教师;不定期地派遣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出国进修或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提高从事双语教学的工作量等。在学校双语教学政策的鼓励下,提高教师们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2-3]。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为了促进学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学校和英国雷登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合作,不定期地派遣专业老师进行教学培训(理工科6个月、文科3个月),这些老师回国后均开设1门以上的双语教学课程。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工作量,都按照上课时数乘以1.8的系数。自2013年9月以来,全校开设包括《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在内的双语教学课程共45门,涵盖理、工、文3大学科。
2.2 师资队伍建设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师资是关键因素。教师的英语水平、专业程度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我们在选拔和培养遥感课程双语教师过程中,首先要依托专业知识强、具有出国留学经历、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龙头作用;其次是选派英语水平较高的青年专业老师到国外去进行短期的遥感进修;再次是积极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外籍教师或邀请国外教师来承担遥感课程的短期授课,利用国际会议、学术访问等机会邀请遥感方面的专家来做相关的报告。此外,根据遥感双语课程的教学计划,学校对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进行英语集中培训;不定期地组织双语课程教研活动,就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组织双语教学的公开课,教师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并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比赛的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遥感双语课程的师资水平,构建了完善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目前,我们教学团队中,海外兼职教授1人,专职教师16人,具有出国进修6个月以上经历的教师12人,2人即将出国进修,教师国际化程度达到88.2%。
2.3 双语教学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遥感双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包括了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精品课件、遥感软件操作实习、考试题库、网上答疑、遥感论坛、国内外遥感权威机构、遥感的中英文书目和学术期刊的介绍、典型的遥感案例、遥感动态等模块。特别是电子教案和精品课件提供了大量的中英文素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遥感原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主动学习和课后复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网上答疑和遥感论坛模块则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4 教材资源建设
开展双语教学,一般来说应尽量采用最新的原版英文教材。原版教材能提供最新的科技动态、信息量大,学生能直接接触到国外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但在实践中,使用原版教材存在2个问题:①引进原版英文教材的费用高,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②学生在使用原版教材时,由于英语水平所限,以及内容编排不适合我国学生的思维习惯,使用原版教材学习不顺利。因此,在注重国外英文教材实效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应根据双语教材的特点和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原版教材做些增删,尽可能做到本地化。在吸收英语原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组织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的教师,编写适用于我国学生的遥感专业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4]。我校遥感双语课程开设过程中,积极参考表1所列教材的内容,老师们集体备课,重新编写了一本遥感双语教材,教材每一页都有中英文的内容,中文内容主要是对英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解释,有助于学生们对双语教材中遥感知识的理解。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开展遥感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遥感基础原理的理解,突出遥感的实践应用。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集中体现“基础-技术-应用”工程化的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教师的中文参考书有武汉大学出版社《遥感原理与应用》和科学出版社《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英文参考书有表1所列的原版英文教材,学生用书则以自编的遥感双语教材为主。教材着重阐述5部分的内容:遥感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or remote sensing),包括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热红外辐射和微波辐射等内容;遥感平台与传感器(Platform and sensor for remote sensing);遥感图像预处理(Remote sensing image preprocessing),包括图像的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内容;遥感图像信息提取(Remote sensing image analysis),包括图像的目视解译、图像增强、图像变换和图像分类等内容;遥感技术的应用(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了遥感实习的内容,使用原版英文界面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7]。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遥感课程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预习-讲授-复习”3段式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前熟悉遥感的专业术语和关键词,扫清语言障碍。课堂讲授采用全英文的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8]。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手段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中穿插语音、动画、图片、图像等素材;利用文字语音转化系统将英文文字转化为语音文件插入到课件中;将遥感中重点内容制作成动画,如“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卫星成像过程”、“图像增强和变换的效果”等,使课件图文并茂,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互动”和“讨论”的教学模式,设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在保证知识点讲授的基础上,重点概念、重要内容在课程初始阶段先用英文讲、再用中文解释。早期的课堂教学,基本保证中、英文比例各50%;在中期的授课过程中,逐渐增加英文讲授的比例;后期使用全英文进行授课。课堂教学效果以多数学生能够听懂、理解课程内容为原则,不能只是纯粹地追求英文授课的比例,而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巩固双语教学的效果,应加强学生课后的复习环节。由于课题教学的素材为英语,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可根据教学内容阅读相应中文教材,使中英文教材相辅相成,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4-5]。
3.3 考核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对于遥感课程的双语教学考试,一方面要体现双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使考试形式灵活多样。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双语教学的效果,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课后反馈、考试等环节的监控,建立全面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因此,考试成绩由平时表现(占40%)和期末考试(占60%)2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到课情况、课堂发言、参与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评定。期末考试则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口试主要测评实验课学生操作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采用英语试卷、中英语混合答题方式,题型由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及论述题5个部分组成,前4部分为全英语试题和答题,后一部分鼓励学生用英语作答,并附完整汉语[6]。以我校遥感课程双语教学为例,通过5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考试的平均分都在70分以上,不及格人数在5%以下,较为全面地体现了遥感双语教学的效果。
遥感课程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根据遥感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全国高校本科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当前高校遥感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例,提出了双语教学改革的措施。实践表明,双语教学改革的措施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充分调研原版英文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遥感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材,优化了双语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上通过引入现代新技术手段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改革考核和考试方式,更客观全面地评价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1] 王丹丹,闫业超.《遥感影像判读》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3):178-179
[2] 韩丽君.“遥感”课双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0(6):54-55
[3] 李明诗.高等林业院校双语教学问题及对策——以遥感类课程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2):126-127
[4] 林卉,胡晋山.《遥感原理及应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海洋测绘,2005,25(1):76-78
[5] 于海洋,王孝华.遥感原理与应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0(6):37-38
[6] 张艳,王涛,徐青,等.专业课双语教学探讨——《遥感技术基础》双语教学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增刊):29-30
[7] 邓荣鑫.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56-157
[8] 陈健,赵巧华.“定量遥感”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J].地理空间信息,2011,9(2):127-129
P237
B
1672-4623(2016)04-0102-03
10.3969/j.issn.1672-4623.2016.04.032
龚绍琦,副教授,主要从事水色、大气和热红外遥感方面的研究。
2015-02-24。
项目来源: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资助项目(JGLX12_056,JGLX14_05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提升工程资助项目(12JY071,155Y004);江苏省高等学校地理类重点专业建设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