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
一位女士告诉我:某日她买了瓠子炒菜,发现味道特别苦。本来想把苦瓠子扔掉,但妈妈不同意。妈妈说,电视上的养生专家经常说,夏天就要吃点苦!苦味食物清热泻火,利尿排毒!于是,她决定还是继续炒熟吃,免得浪费食材。
菜上桌之后,孩子先吃了一口,觉得太苦,拒绝继续食用。她还在忙着收拾灶台没顾上吃菜,孩子就告诉她,觉得像晕车一样,头有点昏,胃里也不舒服。
女士赶紧给我发微信,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儿?我说,吃了食物之后头晕恶心,往往是食物中毒反应,你赶紧帮孩子催吐吧!孩子吐了两次后,感觉慢慢恢复了正常。
女士上网一查,吓了一跳。原来吃苦葫芦、苦瓠子之类食物中毒的事件屡屡发生,轻则腹痛难忍,上吐下泻,重则出现严重脱水,甚至需要入院抢救。她向我道了谢,说要不是我提醒及时,她和孩子都要受害。
然后她又问到:为什么苦瓠子就有毒呢?
我说:在各种味道当中,人体对苦味的敏感度最高。通常浓度为几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的苦味物质,就能尝出明显的苦味,咸味百分之零点几的浓度才能感知到,而甜味要到百分之几的浓度才感觉得到,这是安全性的差异。所以一定要意识到,苦味通常是身体对有毒物质的警示,不可忽视。
食品中的苦味,通常来自于一些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其中包括苦味果仁(比如苦杏仁、苦桃仁、樱桃仁、银杏果等)中常见的氰苷等有毒糖甙,也包括生物碱类(比如咖啡因)、多酚类(比如柑橘皮里的橙皮素和柚皮素)和萜类等。很多植物都把苦味物质当成自己防御敌人的“独门暗器”,比如说葫芦科植物就能生产属于萜类的家族独门苦味秘器——葫芦素类,这就是苦瓠子苦味的来源。
听到这里,女士赶紧问:可是,丝瓜和黄瓜的尾部,也经常是有苦味的啊!我还吃过发苦的甜瓜和哈密瓜呢!日常吃的苦瓜自然不必说了。难道说,它们都是有毒的吗?
我说:您还真说对了。苦瓜、甜瓜、丝瓜、黄瓜、瓠子、葫芦等,都属于葫芦科的植物,它们含有葫芦素类生物碱。这些生物碱结构大同小异,有十几种之多。其中葫芦素Ⅰ(Cucurbitacin I)毒性比较大,小鼠实验中的半致死量LD50低到5mg/kg。这是什么意思呢?砒霜的LD50是15mg,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大概吃90mg就有致命危险;而这个葫芦素Ⅰ,只要吃30mg就可能致命了。
女士听得有点毛骨悚然:真可怕啊!可是,不是说苦瓜能排毒减肥美容吗!
我说,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微苦的味道,比如苦瓜、芥菜、茶叶、柚子、咖啡、可可等。它们都含有苦味物质,但含量较低或毒性较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适合每个人,也不意味着可以天天大量吃。因为听说“夏天必须吃苦”,天天吃苦瓜,造成慢性腹泻的女性,我见过不止一个。我建议她们停掉苦瓜,过两天腹泻就好了。
此外,对苦味物质的反应还与体质和健康状态有关,比如苦瓜、柚子和绿茶粉,多数人吃了感觉清爽愉快,少数人吃了腹痛腹泻,可能是因为苦味物质通常不利于消化吸收功能。长期拉肚子未必“排毒”,排掉的还有营养和活力。看起来面有菜色,说话都没力气,哪里谈得上美丽和魅力。
女士又问:我还听电视上有医生说,吃黄瓜一定要连苦味的头一起吃?说是有抗癌作用?有时候整根黄瓜也能吃出苦味,不是因为偷用农药造成的么?
我说:的确,天然植物中的生物碱等苦味物质往往入药,但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很多抗癌药都是高毒的。没有那个病,就别吃那个药。有人以为苦味“清热解毒”,欣然吃苦,甚至无视身体的警示,故意品尝不认识的苦味野菜、苦味果仁,致使苦味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这些天然苦味物质和农药没什么关系,有机食品和野生植物中也照样会产生。对黄瓜所做的研究发现,苦味物质有基因遗传性,而且在高温、低温、弱光、干旱等不利的环境条件下,锄地时不小心伤了植物的根,或者肥力不合理时,会产生更多的苦味物质。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的报警反应。如进食后有胃堵、恶心、头晕、虚弱等感觉,要赶紧催吐。这些反应很可能提示食物中含有致病菌、微生物毒素、天然有毒成分或有害污染物质。恶心呕吐是身体的自保功能,千万不要忍着。即便你去医院处置,医生也是要做催吐洗胃之类处理,但耽误了时间,毒物吸收的数量就会更多,何必不在家第一时间就把有害的东西从胃里清除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