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是在与环境和人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发展的。”为此,我们聚焦于自然角的开辟,创建的初衷是为了让幼儿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管理与维护中,学到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萌发对动植物的爱怜之心,陶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并形成从小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自我意识。但在真正的践行过程中,却总是出现“纯摆设”“少支持”“无兴趣”等这样那样的问题,结果往往是虎头蛇尾,老师累之无益,家长助之无效,孩子对之无感,所有的美好都随着自然角的日渐萧条而消失殆尽。在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开展的自主管理式自然角创设的展评研讨活动,针对小班幼儿如何在日常中开展自主养护自然角这一问题,我们从现状到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应对。
一、现状剖析
(一)自然角创设现存的普遍问题
1.纯摆设,脱离教育意义。
镜头一:某班教室门口的自然角品种丰富、布置精美,观赏区的杜鹃花、迎春花开得正艳,种植区的菜籽开始发芽,饲养角中两只可爱的小乌龟在金鱼缸里面悠闲地爬着,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亲子制作的水果娃娃点缀其中……课间休息时,孩子们纷纷涌向了门口的自然角,凑着小脑袋往里钻,叽叽喳喳地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时不时用小手触摸一下。此时过来一个老师,大声地对孩子说:“用眼睛看,不要用手摸!”“好了,不要看了,回教室玩吧。”孩子们在老师的制止下不情愿地回到了教室……
老师为何阻止?是怕孩子的拥堵打碎了花盆,是怕孩子的触摸弄坏了花朵,是怕孩子的靠近破坏了原有的精美……但老师却忘了堵不如疏,远不如近,只有让孩子近距离地接触,一次次地亲密互动,孩子们才能掌握如何科学地养护,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而这才是我们创设班级自然角的价值所在。
2.少支持,缺乏科学引导。
镜头二:幼儿园要开始自然角的评比了,结果班班发纸条,人人拿盆栽,老师们是剪的剪、画的画、摆的摆、插的插、挂的挂……一时间,幼儿园里琳琅满目、生机盎然。一个月后,小金鱼死在鱼缸中,小花低下了头,似乎在抱怨主人已经许久不曾给水喝了,丰富的记录表维持着原样,只有教师的手笔,毫无孩子的痕迹……
虎头蛇尾为哪般?可见教师对自然角的认识不到位,为评比而创设,缺乏长远思考,盲目而随意。因此没有跟进的指导策略,漠视孩子体验、互动的过程,剥夺了孩子观察、探究的机会,渐渐地孩子对观察活动、养护工作也失去了兴趣。在老师的主动漠视、孩子的被动忽视之下,自然角成了三不管地带,凋零也就成了它注定的结局。
(二)小班孩子特有的年龄问题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小班幼儿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再加上小班孩子能力较弱,自理还在学习阶段,照顾他人更是难上加难。
二、策略应对
望、闻、问、切,把准了脉,寻着了根,才能对症下药,治标又治本。深入剖析了班级自然角创设的现状与问题所在,仔细研读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的应对之策也就应之而成。
(一)标识落户,予自主养护一个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要让小班孩子,连自理都还在学习阶段的他们对接班级自然角的自主养护工作,我想我也需要找到这么一个支点。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影响获得的。标识,直观而形象,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的传递方式。两两结合,来个标识落户是个可行之策。我们将孩子们带来的动植物进行了归类整理,让相同的动植物同缸或同架,并统一制作了以图为主的小标识(内容包括孩子的一寸照、动植物名称、习性、养护要求等)。出于“加点仪式感,多点小确幸”的目的,我们组织了一次隆重的认领活动,让自然角里的所有小家伙都拥有了自己的小标识,落户了自己的小主人。“我的朋友我照顾”“比一比谁的朋友更健康”,有了小标识的落户,责任落到人,评比有支点,择一而养既降低了孩子们自主养护的难度,也督促了孩子们自主养护的决心,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我们还将“带朋友回家”这一活动纳入到自主养护之中。双休日节假日,让孩子们把自己对接的朋友带回家照顾,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自主养护工作避免了间断,我们的动植物也一如既往地拥有了应有的照顾,真是一举两得。
(二)观察有方,让自主养护有的放矢。
学前期孩子的年龄特点是用图画进行书面记录,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则决定他们大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说的出但画不了。这样一来,指导孩子有目的的观察,及时保留每次的观察所得,就变成了一个难题。如何扬长避短,既有益于孩子;又省力于老师,是我们所要思考的。最后,我们择取的做法是看、说、拍、插、回头看。首先我们重点选取了以籽入土的青菜和以秧入土的草莓,之所以有这样的择取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们感知种植可以有不同起点,另一方面是出于少而精的目的聚焦孩子们的观察点。接着让孩子们利用课间时间自主观察,当发现有变化时及时和同伴、老师分享,由老师拍照记录,标上时间后插放在记录板上,循环往复直至植物成熟收获,最后提取记录板上呈现的植物生长过程图回活动室,集中组织一次回头看的交流活动。如此一来,借渐进式记录板为支点,看、说、记一样不落,孩子们的观察、养护顺利达成了五有目标,有自主性(有空就去看)、有针对性(是否有变化)、有互动性(观察表达、拍照记录、插放安置,一直在对话)、有持久性(一日多次,日日如此)、有系统性(有照有记录,可对比看,从头看,完整看)。
(三)亲子携手,促自主养护渐行渐远
基于小班孩子忘性大、坚持性相对较弱的特点,我们借助了家长的力量,开启自主养护由亲子养护保驾护航模式。一日之计在于晨,大手牵小手,每天来园头件事由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看看“好朋友”,为“好朋友”提供恰当的照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大手牵小手活动,由爸爸妈妈口传身教,让孩子慢慢掌握科学的养护方法,形成养护习惯。最后过渡到小手牵大手,孩子带着爸爸妈妈去看自己是如何照顾“好朋友”的。如此一来,父母教会了孩子养护的方法,孩子教会了父母生命的可贵,亲子携手,让我们的自主养护渐行渐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忘初衷,用对策略,年龄不是问题,能力没有关系,即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让我们的班级自然角生机盎然,“植”乐也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