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声话立秋

2016-12-24 09:48李元钦
关键词:三候萧瑟凉风

李元钦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静静地,在不知不觉中。一片梧桐树叶悄然而下。萧瑟凄冷的秋总会戏剧般地在酷暑中降临。在炎热干燥的盛夏飘过一丝清凉。伴着8月的黄昏。诞生在摇曳的枝头上。瑟瑟作响。不禁让人联想到浓浓秋意……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立秋的来历

“秋”者,暑去凉来也,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又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而“立秋”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立秋之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前后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我国古代将立秋后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后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要数那晚风过后。阵阵盘旋而下的落叶了。不仅勾勒出一幅秋风萧瑟的画卷。而且也使“落叶知秋”这个成语应运而生。

立秋与农事

立秋日对我国农民朋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谚有云:“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地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再者“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等。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若此时受旱,会给农作物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立秋的风俗

在广大农村中,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天津等地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有些地方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等农作物。此外。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俗语“贴秋膘”也因此得名。

立秋论养生

立秋前后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此外。进入秋季,更应加强锻炼。不仅能够御寒而且还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责任编辑 程哲

猜你喜欢
三候萧瑟凉风
风萧瑟
节气与物候
节气与物候
我的1919
凉风有信 风月无边
圈里事儿
立冬,原来“冬”是这个意思!
驱散萧瑟感
高凉风
凉风轻轻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