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源声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篇提出,语言运用要注意四个避忌,“重出”是其中一忌。何谓
“重出”?重出就是同一个字在句子中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在视觉和听觉上易于令人产生单
调、枯燥的感觉。因此,“避复”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然而,事物总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诗歌创作中,同字重复如果运用得恰当,也往往会有
助于诗情的表达。这种语言模式,由于具有字面重复的直观性,它对诗歌的声调、节奏和意义
的影响也就更为明显和直接。诗歌的同字重复,主要有三种类型。
同字在诗的句首重复。汉代《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少句首重字的典型例子,如:“青青河
畔草,郁郁园中柳;“冉冉孤竹生,结根泰山阿”;“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
间,脉脉不得语”等等。这些同字重复,无论用于状物、写貌,还是用于言情,都显得朴素自
然、委婉多姿,提高了声情美的程度,成为可供后人借鉴的范式。李白的《秋浦歌》其十也是
句首同字重复的佳例:“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
猿声碎客心”。它以“千千”、“万万”来形容石楠、女贞树林,造成繁荫葱茏的感觉。“山
山”、“涧涧”也在峰峦重叠、涧流曲折中,烘托出白鹭繁集、白猿长鸣的凄清境界。不仅
“白鹭”、“白猿”隔句重复白色,而且“猿吟”、“猿声”也隔句重复猿啼,这就在万木青
苍中使白色千点格外耀眼,并在人迹罕至处使猿声哀鸣成为全诗反复回荡的旋律。
同字在诗中参差重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是他现存诗集中的第一名篇,在《唐诗排行榜》(王
兆鹏等)中又位列第21。它能享有如此盛誉,除了诗中流露的真挚感情足以打动人心之外,语
言方面,同字在诗中参差重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诗的第一句“期”字两见,一为妻问,一
为己答,突出了离别之苦。第二句和第四句“巴山夜雨”一语两次出现,看似重复却并不可
厌。第一次“巴山夜雨”是写景,是现在时,是实写;第二次“巴山夜雨”是写情,是将来
时,是虚写。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来今相映,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诗人的思
绪从巴山预先飞驰家中,萦绕西窗,又从家中折转飞回巴山,形成了一个环状运动。这里既有
空间上的往返叠映,又有时间上的回环旋转,且虚实相生,婉转缠绵,风情摇曳,特饶韵致,
至今读来,依然十分亲切动人。此诗与元稹的《古行宫》和王安石的《游钟山诗》各有独创性
而异曲同工,都是同字在诗中参差重复运用的佳作。
同字在诗中回环重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文学史上久负盛名。全诗兼写春、江、
花、月、夜及其相关的各种景色,而以月光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寓深情。它在感喟个体生
命短促的同时,富于情致地吟咏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希望。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说,此诗堪称回
环重复使用同字的典范之作。其中“春”字5见,“江”字13见,“花”字3见,“月”字16见,
“何”字5见,“流”字5见,“水”字4见,“无”字4见,“照”字4见,“相”字4见,“年”
字3见,“海”字3见。这些相同的字眼(或意象)散落于全诗,有如珠落玉盘,圆转自如。又相
互联通、彼此推衍、左右撞击和前后呼应,产生了众音共鸣、声情并茂、流光溢彰、气韵浑融
的审美效果。也许是受到张若虚的艺术启发,李白诗中也大量运用了同字回环重复的艺术,且
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如《上三峡》、《宣城见杜鹃花》、《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
歌送蜀僧晏人中京》等均为著名例子。
总之,诗歌创作力避无谓重复,但重字艺术,不论哪一种表现类型,只要运用得巧妙,都包
含有转俗为雅、化古为新、变拙为巧的功能;都有益于提高诗歌状情写物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都有助于加强诗歌和谐悦耳的音乐性和旋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