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说阅读探究

2016-12-23 12:16唐林琪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小说环境

小说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要读懂一篇小说却非易事。小说所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而它又不是完全对社会生活的重现,是一种艺术的形式再现,故而小说中的人物总带有社会的影子。既然小说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其必定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其情节必定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在小说解读过程中,只有梳理好情节,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一、多读多分析,疏通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要读懂一篇小说,首先就得抓住小说的情节,即作品是讲了一件什么事,述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件事(故事)是如何发展的,开始如何、如何发展、结局如何。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一开始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接下来是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也正是因为有了“望”,才在“望”的过程中看到了不落的藤叶,这才让琼珊重燃了生的欲望,最终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了叶子不落的谜底。应该说,整个故事的线索是较为清晰,在阅读中,只要紧扣琼姗这一人物,抓住藤叶这一线索,情节也就不难梳理了。

对小说情节的梳理,首先要要多读作品,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所涉及的任务,还得结合故事的发展,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进行梳理。同时,要学会抓点,如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移、场景的变化等。在一些小说中,情节和人物的情感态度也密切相关。

二、以人物为主线,抓特点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祥林嫂、《一个人的遭遇》中的凡尼亚……一个个鲜明的形象留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经历,更是形象后对社会生活的反思,正如祥林嫂,她所代表的,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勤劳、善良,但在就社会,无法操控自己的命运,被迫害、被玩弄,最终被社会所吞噬。读小说,要注重人物这个主线,学会应用人物分析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特点,通过人物去看社会生活。

在小说阅读中,人物分析方法无外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在小说阅读中,要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就需应用人物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分析。在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切勿随意定义,而要结合作品中的语言进行。以《边城》中的翠翠形象为例,说她可爱、天真无邪,那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作证呢?通过阅读找到与狗的对话: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粽叶编蚱蜢、蜈蚣元,见黄狗现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

三、抓典型环境,弄清作用

环境描写也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小说所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必然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除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不可或缺,因人物的活动不能脱离自然环境。但在小说阅读中,对自然环境的分析,不能单纯地从环境描写角度去看待,而要把环境和人物、情节等要素整合起来,全面审视环境的作用。

分析小说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要提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其社会环境的作用。同样是《祝福》的阅读中,辛亥革命后帝制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农民依然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正是基于这一社会现实,鲁镇的祝福情境才会显得“沉重”、“阴暗”。在小说阅读中,要多借助资料了解小说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环境的作用。

四、紧扣现实生活,析主题

小说阅读并不是把作品的语言理解了,根据各类资料去识记其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更多的是要通过对小说的解读而获得感悟。如读《祝福》,要透过祥林嫂而能看到当时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也要能体会作者对封建体制的抨击。如读《一个人的遭遇》,要能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战争的残酷。简而言之,阅读小说要能融入自己的思考,生成体验。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其有虚构的成分,但虚构中却是对现实的折射,故而在小说阅读中,要能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来审视生活,要能结合现实生活对小说生成自己的感悟。以《边城》为例,作者所要表现的是“美”与“爱”的美学理想,翠翠是美的,因其淳朴美丽、纯真善良,翠翠爷爷是美的,因其不肯多收渡河商人的钱,我们可见其古朴、幽默、厚道,那么,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所谓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阅读后,是否应该对自己的审美观进行反思。

唐林琪,湖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小说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环境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