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打车软件上出租车司机同时扮演乘客,用自己的乘客账号向司机账号发订单,通过延长确认订单的服务时间、距离,来骗取打车软件公司为乘客垫付的车费和补贴给司机的奖励资金。近日,上海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专车刷单案的四名嫌疑人提起公诉,法院判令四人分别获刑8个月至1年不等,并各自缴纳1000元罚金。这起案件是上海首例专车司机刷单诈骗案。
[案情]
汽车租赁公司鼓励司机刷单
2015年3月,王勇前往“开开”汽车租赁公司报名成为“一号专车”司机。他逐渐发现专车生意不是那么好做,便在公司的司机群里讨教经验。“老司机们”便向王勇介绍了一个赚钱的“好方法”——刷单。
所谓刷单,就是在打车软件上出租车司机同时扮演乘客:先借用他人身份证与手机号码申请支付宝账号,再用该支付宝账号向加盟租赁公司申请专车司机资格;同时,涉案司机再通过另一手机号码申请乘客账号,用自己的乘客账号给自己的司机账号发订单,通过延长确认订单的服务时间、距离来骗取打车软件公司为乘客垫付的车费和补贴给司机的奖励资金。
于是,王勇用两部手机,一部发单,一部抢单,每单的距离都不会很远,确保打车软件预存的钱款刚好够支付这些短距离的费用。但是,开过这些距离后,他并不会进行结算。他会打着计价器然后该干嘛干嘛去,等到车费金额够大了才进行结算。这些超出的钱只能由专车公司垫付。有时候一次车费就达上千元。
后来,王勇从“开开”汽车租赁公司的老板葛某那里以20元一个的价钱租了几十个手机号用于刷单。通过这样的方式,王勇大约从中获利1万多元。
2015年8月27日,“一号专车”运营公司向公安报案称,有部分账户异常,存在一人同时担当司机、乘客两重身份,出现多单司机与乘客账户重复的现象。公司怀疑可能有部分专车司机存在恶意刷单的行为。
调查中发现,像王勇这样刷单的司机不在少数,且他们之间会借号码,相互帮忙刷单。根据司机们的描述,“开开”汽车租赁公司的老板葛某其实一直都知道司机们的这一做法,而他非但没有阻止,还鼓励司机刷单。
今年4月18日,王勇等四人被普陀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法院当庭宣判,鉴于四名被告已将涉案款项悉数归还被害单位,所以四人分别被判处8个月至1年的有期徒刑,并各自缴纳1000元罚金。
犯罪嫌疑人:群主请客鼓励大家刷单
澎湃新闻记者对涉案的当事人进行了面对面采访,一些涉案的专车司机指出,自己是在公司的司机群里听说了“刷单”这一快速挣钱的方法。“说可以用另一部手机申请一个乘客端,然后叫车,用自己的司机端手机接单并完成交易并付款,从而骗取“一号专车”因完成订单所奖励给司机的补贴。”还有的司机坦言,自己是偶然的一次接了一个客户,在客户到达目的地后,因账户欠费没有付款。但是“一号专车”也将这笔车费垫付了,所以后来就想,要是自己申请的客户端也这样,不但能赚奖励费还能赚“一号专车”垫付的欠费漏洞。
涉案的专车司机表示,一开始“一号专车”补贴很多,都是自己认真做的,最高的一个月我赚了近5万元。但是到2015年1月份因为补贴很少了,很多司机也没什么兴趣继续做了,便开始刷单。做了几个月后,可能“一号专车”公司发现了这个漏洞,就把司机端的账户封了,司机自己也知道理亏,便没有和“一号专车”公司去理论,账号被封了大概一个月左右,后来也不再做了。在这期间,这名司机刷单的最大一笔金额高达2000多元。
还有的专车司机会和同事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刷单”。“今年3月份我和邻居共用四个账号一起做。他是我的邻居,也在做“一号专车”司机。当时我们两个人在一部车上,一般一天开我的车,一天开他的车,我们一个人开车将行驶距离拉长,另一个人就分别操作这四个账号进行刷单来骗钱。”
据专车司机们介绍,他们多挂靠的汽车租赁公司对于“刷单”的行为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公司的负责人还鼓励司机进行刷单,并向司机传授“刷单”技巧,并提供手机号码,供司机用来注册专车司机账号和乘客账号,而这种账号就是用来刷单的。
[现象]
“十个司机九个刷”
事实上,出租车司机和专车司机“刷单”早已不是陌生词眼,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职业刷单人已经形成从手机批发市场获取手机号码,到建立社交群与司机分成刷单收入的完整“产业链”,司机最高每月可以骗得数万元刷单收入,职业刷单人收入甚至可以突破十万元。
今年年初,媒体爆料不少专车司机会采用各种方式来为自己“刷单”。比如:买好机场线来回的票,出发的时候拿好两部手机,一部扮演乘客,一部扮演司机,自己给自己接单。回程也是如此,使用专车的二百元优惠券,再加上补贴,这样一去一回,最多的时候可以净赚七八百元。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甚至有专车司机直接在百度知道中提问“我是专车司机,如何刷单”?有网友回复说“十个司机九个刷,还有一个是傻瓜”。据悉,目前无论是优步、滴滴、易到这样的专车平台,还是嘀嗒、天天、滴滴顺风车等拼车平台,均有不同程度的刷单行为。
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许多专车平台取消了多项补贴,每单补贴由车费的3.5倍降到车费的0.2倍不等,许多专车司机甚至要自己垫钱补贴油费。于是“刷单”量暴涨,一些专车平台发现后,曾采取封号措施。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专车平台烧钱补贴本就不是长久之计,几家专车平台已完成首轮“瓜分”市场,目前一线城市业务已进入平缓增长期,专车平台正在纷纷着眼于其他领域的占领。
此前,暗访中,记者还发现,QQ群里分工明确,除了司机、刷单人,还有专门的手机卡贩70“注册打车软件,需-要用不同的手机卡。”记者了解到,职业刷单人都与手机卡贩子有紧密联系,定期以“5元,张”的价钱,租手机卡用以注册,随后将卡还给贩7--次销售。
此外,刷单人还招揽专车司机。在一个专车司机的QQ群里,就有150多名易到专车司机。如果群内成员互相刷单,还需向群主支付每单3至5元的抽成。该群主坦言,这部分费用每天也能赚一两百元。
在这些QQ群内,为了避开平台监管,司机们还在相互传授着“刷单”的技巧。“一旦被平台发现,就会封号。”群主向记者提供了一份2000多字的“刷单攻略”。其中,注意事项就有10多条。
[说法]
互联网刷单本质为诈骗犯罪
专车司机骗取补贴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专车公司的一种欺骗,即通过虚构乘客乘车的事实,以满足专车公司的补贴政策,进而实现骗取补贴的目的。专车司机刷单骗补,简单地讲就是想不劳而获,这是对专车公司财产一种变相的非法占有。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及时禁止和遏制,平台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一财经在报道中指出,之前,很多司机以为,刷单骗补仅仅是道德或者违规问题,被平台发现了顶多就是封禁账户或者罚款而已。实际上,该种行为已经涉嫌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诈骗罪的规定,有可能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承办此类案件的检察官韩志泰就指出,犯罪嫌疑人先恶意注册账号获取滴滴快的公司发放的优惠券,然后虚构交易从滴滴快的公司套取现金,这个过程就完成了一次恶意刷单。“这种恶意刷单行为符合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罪的相关规定。”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周振杰认为,利用刷单行为,骗取他人财物,或构成犯罪。对于这种现象,一方面,执法与司法机关应当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通过提请立法机关解释法律,将违法行为纳入制裁的范畴;另一方面,被害人也应该加强自我防范,权益受到侵害后主动采取法律措施。
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以及2011年4月8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数额较小的,公安机关可以对行为人处以行政处罚。
[应对]
尽早弥补专车软件漏洞
如何让消费者乘坐放心,如何让司机不再刷假单?除了上海之外,近日北京、广州等多地警方均破获了专车刷单案件,警方表示,将对此类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在上海此次办理的专车刷单案件中,为更加直观和全面地掌握案件事实和证据情况,普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多次提审王勇及其他犯罪嫌疑人,还到被害单位了解软件平台的运营等情况。
“这个案子中,好多刷单存在短距离用车服务时间十几个小时,或者长距离用车服务绕路的情况,对此,专车公司的运营平台发现不了,他们的管理肯定存在问题。”检察官说。
通过调查,检察官发现被害企业的软件存在比较大的漏洞。因被害企业会在司机的账户内预留行程所需费用,当行程结束后,司机直接用这笔费用为乘客垫付车费。等乘客关闭客户端后,软件才会向乘客收取相应车费。但如果乘客绑定的卡里没钱,软件则将无法从乘客处获取这笔费用,只能自行垫付。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这种漏洞,骗取专车公司补贴和垫付车费,涉案金额近10万兀。
检察官通过分析犯罪分子们的作案手法、一号专车用车服务的四方协议、软件平台的运营等情况,亲自到被害单位制发了《检察建议书》,要求他们进行整改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要从源头避免和杜绝这个问题,就需要打车软件公司尽早完善自身平台。据媒体报道,滴滴快的为应对“刷单”,已经通过技术、大数据和运营规则提高刷单作弊门槛,设立奖惩机制并定期筛查,对发现有刷单作弊行为的专车司机进行处罚,并积极向公检法机关举报刷单行为。易到则表示将会推出名为“易盾”的征信平台系统,根据以往收到的数据中不同场景建立几十种反作弊规则,及时发现新的风险与问题进行实时拦截、智能处罚。从而将专车交易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