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宏华
化抽象为具体是写作记叙类文本的一个基本要求,但在实际的写作中,很多学生难以把握化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技巧。在研读课文的一些化抽象为具体的实例过程中,我认为化抽象为具体需要三个步骤的转化,即具体化、丰富化、形象化,这样才能把抽象的事物写得具有文学意味。
一、具体化:借助与抽象事物相关的典型事物,将抽象事物转化为具体事物。
我们在写作中会遇到许多抽象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借助与之相关联的典型的事物,化无形为有形。这里要注意一下,如写到风大,我们可以想到与之相关的典型事物是飞沙走石,想到狂风把小树吹弯了,想到人在路上难以行走,想到风呼呼的声音等,可以说飞扬的尘土,吹弯的小树,呼呼的风等都是与风相关的典型的事物。把抽象的事物与之相关的典型事物关联起来,是化抽象为具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有的同学作文中写“我家生活十分贫穷,我很悲伤,但我相信我们一家会过上好日子”,这样写不能给人具体的感受,只能给人一个抽象的印象,那么如何给人具体的感受呢?我们看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中是如何将这一内容具体化的?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这里作者选取生活中典型的事物,并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把贫困、痛苦与对未来的信念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我们可以模仿这种选取典型事物的方法来写一段,比如写父母对我们很关心,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我们可以选取浓香的牛奶、父母的唠叨等,并以之为意象,写出这样的话:
当浓香的牛奶布满了我的味蕾/当爹妈的目光唠叨着望子成龙的期望/我不知不觉地延展着幸福的日子/用纯净的泪水写下:感谢亲情
还有风、阳光、月光、雨等都是事物,直接描写只能用很有限的词语,给人的印象也很抽象,如“风大”“阳光强烈”等,我们可以借助典型的场景来进行描写,使之具体化。如:
“胡同里的风更邪乎了,像是关在笼子里的野兽,东一头西一头地狂吼乱撞,又抓起地上的沙子、树叶、纸片在这家墙上扔一把,在那家窗子上拽一把。”
“……被风揉够了的烂草、败叶挂到干巴巴的树枝上和光秃秃的电线杆上。”
“骑车的就更累了,上了年纪的人干脆下了车,身子向前倾着。眯起眼睛推着车往前倾。有些小伙子好逞强,硬是不下来。身子向前倾着,伏在车把上,用力地蹬着,像扭秧歌一样,其实他们并不比步行快。”
二、丰富化:即对写作的对象进行多角度的、系列化的描写。
由抽象事物联想到具体事物,能给人具体的感受,但感受还不丰富。我们还要对具体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或者系列化的描写,这样才能使抽象的事物给人更加具体丰富的感受。
多角度描写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又可以从远近高低等角度进行描写,还可以从古今等方面进行描写。如《水浒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经典片断: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这里就通过镇关西的多种感觉如嗅觉、视觉等方面来描写鲁提辖被打时的特殊感受,让读者有了具体而丰富的感受。
另外,我们还要将描写的对象表达要系列化、连续化,这样才能使描写的对象显得丰富充实。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里作者写地坛里充满生机,写了一系列的景物如蜜蜂、蚂蚁、瓢虫、蝉蜕、露水等,而且作者写每种景物时不是一句简单的描写,而是描写其连续的过程,如描写蚂蚁时,先写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胡须,然后写蚂蚁的停顿和疾行,这样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就将蚂蚁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突出了地坛充满了生机。
如写思念的将之系列化、连续化,学生可以写出如下的内容:
“我的思念就像那片柳树林,在时光的飞舞中越来越浓密,在月光的夜晚孤独的等待,当晨光透过我的枝叶时,我已在翘首企盼,在暮春的轻风中,那飞扬的柳絮会带走我的片片思念。”
这段将思念比作柳树林,运用一系列的联想,写到了早晨、夜晚、暮春等不再时间的情况,并写了我的连续的行为:等待、企盼、思念,这样就把我的思念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三、形象化:利用修辞等表达技巧,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性。
虽然选取了典型事物,或者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可能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但还不具备美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修辞手法,使描写的内容更具形象性,更具美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一段描写荷上月光的段落,就充满了美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段文字通过运用比喻、比拟、通感等手法,写出了月光的动感、朦胧,光与影的和谐等特征,这样写将荷塘上的月光写得非常具有美感。
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是自古以来作家常用的一种手法,如写愁绪的名句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这种抽象的事物写得具有美感。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些优秀片断:
“无论是夜阑人静的冬夜,还是鸟语花香的春晨,只要我一不小心打开记忆深处的抽屉,五岁那年逗“傻二”玩的情景历历在目,令我的灵魂颤抖不已。……这样,傻二的目光、母亲的泪水、巴掌和教诲便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随着时光的烘焙,记忆深处的烙印反复发酵,不断膨化,日益丰腴。”
这里运用比喻,将记忆的烙印比作会发酵的食品,让人感受到记忆在人的心灵深处越来越深刻,难以忘怀。
“看着窗外,透过玻璃,那些流离失所的雨迹划过玻璃的痕迹,拽不住时光的流逝,仿佛就如我的生命。”
这里运用拟人和比喻,把窗外的雨滴比作流离失所的人,突出了雨的速度,并将之比作生命的流逝,这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流逝就像雨的流逝那样速度快,那样一去不复返。
我认为通过具体化、丰富化、形象化三个步骤,可以将抽象的事物描写得具体、形象、生动,使描写的内容更具可读性、文学性,更大的方面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有效帮助学生实际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