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鲸》中麦尔维尔对人性的刻画

2016-12-23 17:21王慧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白鲸矛盾人性

摘 要: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白鲸》对人性的刻画生动形象,作者麦尔维尔通过外貌、性格、语言、行动等特征塑造出不同的人物角色,揭示出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性既有优点又有弱点。本文以船长亚哈和生番魁魁格为代表分析了该书对人性的刻画。

关键词:《白鲸》;人性;矛盾

作者简介:王慧(1973-),女,四川威远人,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2

《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尽管发表后曾经遭受冷遇,但最终得到肯定和推崇,被誉为“时代的镜子”和“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多年来人们从宗教伦理、人与自然、象征主义、精神探索等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这部小说,该书的影响力和价值可见一斑。背景不同性格迥异的一帮人聚在漂泊不停的捕鲸船上过着时而单调沉闷、时而惊险刺激的生活,船上和海里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人与鲸的生死搏斗凸显出不同的人类本性。本文试图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白鲸》中麦尔维尔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和对比。

有的学者认为人性的本质是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对立统一,两者既相互对立制约,又相互交融。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独有特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如欲望、感情、理性、非理性,等等(王和,2014)。在《白鲸》小说里,亚哈船长为了报复毁掉他一条腿的白鲸,指挥着“裴廊德号”捕鲸船不惜一切代价追踪和捕杀“莫比﹒迪克”,他的偏执带来了灭顶之灾,最终导致船毁人亡。除了亚哈,魁魁格、斯达巴克、斯塔布、皮普、费达拉等人都有各自的性格、情感、思想和理智,作者勾画出了这些人物特有的属于自己的人性。

一、斗志与偏执

人是矛盾的统一体,完美的人几乎很难寻觅,一个人的身上往往好坏并存。亚哈船长一直是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无惧权威的英雄,是向命运抗争的勇士,代表着大无畏的冒险精神。19 世纪美国强调个人奋斗和自我成功,亚哈船长是那个时代个人主义的典型代表。爱默生曾指出,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在人来人往的尘世间还能尽善尽美地保持着卓尔不群的个性。要想成为伟人就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除了天性的法则之外,没有什么法则是神圣的。亚哈身上具有爱默生所推崇的个人神性,因为他是一个不敬神却又像神一般的人物,即使是对给予万物以生命与光明的宇宙之神太阳也毫无敬畏之心。(央泉,2014)麦尔维尔描述亚哈“在他那目不转睛、无所畏惧、直望前方的目光中,透露出毫不动摇的坚韧精神,坚定不移毫不妥协的顽强意志。(麦尔维尔,2010)”为了捕杀咬断他一条腿的白鲸,亚哈可谓是不顾一切。他用行动、言语和金币激励船员,指挥着“裴廊德号”驶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克服罗盘针、测程仪和测量绳等航海工具出现的故障,直奔白鲸的所在地日本海。他拖着假腿亲自爬上桅杆瞭望寻觅白鲸的身影,建造属于自己的小艇,暗中招纳5名幽灵般的水手,置身于船长不应该陷入的险境中,无畏地和莫比﹒迪克面对面较量。这反映出亚哈具有坚强的意志,充满斗志,是一个不折不挠的人。按理说拥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亚哈应该获得成功,为什么最终却没有理想的结局,反而谱写了一出悲剧呢?

造成这一悲剧的最主要原因是亚哈的偏执。他的心中有执念,那就是杀掉弄断他腿的莫比﹒迪克,“我要追到好望角,追到合恩角,追到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涡,追到地狱里的火海,不逮住它绝不罢休……一定要穷追不舍,它到哪儿追到哪儿,不管天涯海角,要追得它喷血掉鳍。”(麦尔维尔,2010)以实玛利眼中的亚哈似乎是一种被抽空了的东西,一个备受折磨的灵魂,他的思想为自身创造了一个生物,以夜以继夜紧张的思索成了一个普罗米修斯。只是终日啄食他的不再是鹰,而是内心的偏执。身为船长的亚哈本来是可以过好日子的,可是为了这一执念,他新婚第二天就出海;为了这一执念,他不顾船员的安全,在恶劣天气里逆风而行;为了这一执念,他不顾股东的利益,把捕鲸的任务放到一边,全力追捕莫比﹒迪克;为了这一执念,他忘掉了海上人道主义救援的责任,拒绝帮“拉结号”船长寻找失踪的儿子……被仇恨驱使失去理智和情感的亚哈一步步将自己和船只及船员带向了毁灭。与他形成对比的是英国“撒米耳﹒恩德比号”的船长,他失去了一只胳膊,但没有执着于报复,而是接受现实,继续享受生活。由此可见,刚毅果敢如亚哈般的英雄人物一旦陷入思想的误区,仍然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迎来悲惨的结局。这也启示读者要放下偏执,多些情感和理智,着眼于当前的生活。

二、野蛮和高尚

魁魁格是一名文身生番,来自一个未开化民族,他保留了民族特质,虽说表面上野蛮蒙昧,但是却有着高尚的灵魂,在海上数次舍己救人,用言行诠释了纯洁、勇敢、宽容和友爱。以实玛利对魁魁格的第一印象是很可怕,“他那颗带紫色的秃头看上去活像是个发霉的骷髅”,而魁魁格则挥舞着战斧威胁以实玛利“他妈的我宰了你”。(麦尔维尔,2010)但当店老板告诉魁魁格要和以实玛利一起睡一张床后,他变得非常有礼貌,非常体贴,睡觉时胳膊会亲昵地搁在以实玛利的身上。魁魁格有许多野蛮的行为,他贩卖人头,坐到睡着了的人的屁股上,用战斧在那睡着的人头上比划。但是他有强烈的愿望,想到文明世界去见识见识,获得启蒙他愚昧同胞的力量,学习文明人的技艺,使人民生活得比现在更快活一些。以实玛利透过魁魁格浑身可怕的刺花看到了他有颗淳朴诚实的心,有敢于面对万千魔鬼的气概,有着某种高贵的气质。

野里野气的标枪手魁魁格总是身处捕鲸的第一线,要和各种鲸鱼对峙投掷标枪。杀死大鲸后要剥下鲸皮,魁魁格会在猴索的保护下一直待在鲸背上将鲸脂大钩钩到戳开的孔里,周围是密密麻麻的鲨鱼,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可他却无所畏惧。当印第安人塔希蒂格随着鲸头掉到海里要被活埋时,魁魁格眨眼间就飞过船舷跳水救人去了,他甚至不计前嫌营救对他有种族歧视的白人青年。野蛮和文明,卑鄙和高尚似乎是对立的两面,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又显得没那么黑白分明。文明人一样即可怜又可鄙,其程度或者远远超过魁魁格部落的野蛮人。这也充分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三、结语

中国儒家思想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基督教则支持原罪说,人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白鲸》一书中作者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亚哈一方面是充满斗志的英雄,另一方面却是造成悲剧的偏执狂;魁魁格一方面是野蛮的生番,另一方面却是救人的赤子。大副斯达巴克勇敢而理性,却也屈服于亚哈的权威,推崇资本主义利益最大化。麦尔维尔运用娴熟的手法和巧妙的构思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出了不同人物人性的优点和弱点。

参考文献:

[1]赫尔曼·麦尔维尔, 罗山川译. 白鲸[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105.

[2]王和. 人类历史是人性展现的历史[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55.

[3]央泉. 英雄还是恶魔:《白鲸》主人公亚哈形象新解[J]. 外国文学研究, 2014(3):111-112.

猜你喜欢
白鲸矛盾人性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我的白鲸朋友
人性的偏见地图
海豚VS白鲸,谁更聪明
白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