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其中的爱情、婚姻、家庭研究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研究领域,它内含作者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各领域的思考与探索。而宝、黛、钗、凤姐、四春等人的爱恨情仇共同构建出大观园中的爱情婚姻世界,形成一部婚姻悲剧史,作者笔下众人的婚姻展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也揭示了封建婚姻的价值观念及其悲剧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封建社会;婚姻;爱情;悲剧;启示
作者简介:余琦(1995-),女,汉族,广东中山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1
作为一部人情小说,《红楼梦》“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曹雪芹打破以往人情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模式,以封建社会制度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书写悲剧,表现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全书被提及姓名的人物近五百人,典型人物数十位,其中产生爱情婚姻故事的占比很大,大观园的爱恨情仇构筑了一部爱情婚姻悲剧史。《红楼梦》对婚姻悲剧的揭示是复杂而深刻的。
林黛玉、贾宝玉二人,自幼“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厮磨,共同思想驱使之下产生情愫亦是必然。二人在灵魂层面的契合共鸣以纯粹相对,坦诚真挚。因旁人难免将不时发作“小性儿”的黛玉与表现出封建淑女品质的宝钗对比,封建家长都认为宝钗更端庄大气,是标准的儿媳人选。加之黛玉寄人篱下,自然没有根基门第之类作支撑,而与薛家联姻的益处却不言而喻。于是孤傲不懂奉承的黛玉在封建家长眼中,至少在择媳方面无一能与宝钗相提并论,因此宝黛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封建家长的择媳标准与叛逆子孙的择妻标准严重不一致的这一矛盾中。
而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悲剧则是心灵思想无法契合造成的。黛玉的纯洁赢得了宝玉的痴心,薛宝钗的八面玲珑获得了荣府的青睐,但洒脱的宝玉与世故的宝钗却格格不入。宝钗在封建礼教的严格规范下,丧志了少女天性,她德才兼备却有极深城府,为人温柔内心却冷酷无情。宝玉和宝钗可以结合,却难以产生思想情绪的共鸣,貌合神离的二人即使为婚姻捆绑一时,也终会分道扬镳。宝钗博学宏览却不能兼济天下,也无法选择伴侣,她一度以为可以凭一己之力感化宝玉,可她低估了宝玉的叛逆。爱情婚姻之路无所谓对错,而在于同行之人是否可与之携手。宝钗的悲剧足以证明封建制度不仅毁灭了与其相悖的忤逆者,同样毁灭了屈服于其之下的拥护者。
《古今小说评林》曰:“一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无非痛陈夫妇制度之不良,故其书绝未提出一对美满夫妇,而所言者俱是婚姻苦事。”书中除了宝黛钗爱情悲剧外,还描写了不同地位的妇女的婚姻悲剧。
众人眼中享尽荣华的贾元春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悲哀,最终郁郁得疾,病死于深宫,这是宫廷贵族妇女的婚姻悲剧。而富家已婚妇女的婚姻则可以王熙凤为代表,强势的王熙凤唯我独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积怨已久的贾琏纳小妾、金屋藏娇,嫌隙渐生的婚姻逐渐走向破裂。贾琏能够对死去的尤二姐牵动情绪,却不曾给过王熙凤多少温存。年轻的李纨丈夫早死仍守节不移,过着槁木死灰般的日子,被封建礼教打入了深不见底的冷宫。她们的生活也映射出了富家已婚妇女的种种婚姻不幸。同样的,迎春可怜“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探春远嫁,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漂泊在外无依无靠;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些都是千金小姐的婚姻悲剧。
面对日益衰退的家族贾府无动于衷,但面对超出他们容忍范围之外的美好爱情婚姻却要合力绞杀。然而即使是符合他们的道德伦理的爱情婚姻,也并没有完满的结局。贾王史薛四个家族错综的联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体现了清代贵族群体认同的婚姻观念,同时可窥见贵族的婚姻观念具多元倾向,他们既向往美好的爱情,又沉溺于糜烂的生活,人们虽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压制,却也有了民主自由思想的萌芽。
《红楼梦》给后人带来的关于婚姻的启示无穷无尽,有如下一种言论,笔者认为较为独到:“人们对婚姻有诸多的要求,婚姻要承担起它神圣的职责,但对于婚姻里的男女,婚姻给他们的是义务,而不是情爱。从婚姻的缔结到维系,爱情都处于尴尬地位,爱情一直苦苦追求着婚姻,却不能适应婚姻的要求;婚姻也不肯放下它庄严的架子,去俯就爱情的需要。背离是人们在文化上的认同,曹雪芹在创作中,也就自觉不自觉地赋予《红楼梦》婚姻与爱情相互背离的特点。这是文学史也是历史的宿命,尤其是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困惑和悲哀。”爱情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而婚姻要求的是共容与分享,这对无法扭转的矛盾注定引发各种矛盾与冲突。而如何在爱情与婚姻直接寻求平衡,是每一个选择婚姻的人所要花费毕生去参透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付善明.《红楼梦》与古代婚姻制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李国祥.论《红楼梦》的婚姻道德观[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91-94.
[3]邱培君.历史的宿命——论《红楼梦》婚姻与爱情的背离[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4]于婷婷.论《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