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孝”与“爱”的冲突来看苏雪林的《棘心》

2016-12-23 16:27童健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立场母亲

摘 要:《棘心》的主题围绕母亲与女性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而展开,塑造女主人公杜醒秋和母亲杜老夫人。从母亲对祖母的孝心背后对自己子女的慈爱以及杜醒秋在追求爱情婚恋自主、事业与母爱之间的冲突,剖析以“孝心”为支点的立场和以“女性自我”为支点的个人意识之间的矛盾纠葛,并深入分析“孝”与“爱”在他们个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情感冲突。

关键词:杜醒秋;母亲;立场;情感冲突

作者简介:童健,女,汉族,江西省宜春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2

《棘心》是1920年代苏雪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苏雪林是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女性知识分子,“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和传统儒家思想的相互作用催生了作品中《棘心》的女主人公杜醒秋的形象,一个时代的觉醒者,也是传统最终的妥协者。这与《棘心》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无私的母爱是息息相关的,《棘心》诠释了母亲与儿女相互之间的棘心,受伤的心,充满棘刺的心。“孝”与“爱”的背后无疑是棘心的存在。

一、对自我命运认识差异的冲突

女性知识青年杜醒秋接受了“五四”时期思想的影响,其中对于妇女解放,拥有把握自我命运的权利,冲击着她挣脱传统的束缚,反抗被安排的命运。她的母亲杜老夫人就是被安排命运的一个活例子。可以说杜老夫人这个双重角色不但是封建势力的卫道夫,也是封建家庭的牺牲者。在《棘心》中对于母亲形象的刻画:醒秋的母亲杜老夫人从小立志要成为一个贤孝的媳妇,想要成为一个完人,在成为苏家的媳妇以后杜老夫人确实做到了。母亲年轻时身体很好 ,不但能干、勤快而且聪明、宽厚、善良,这不单单表现在母亲操持家务的尽心,更表现在对人接物的美好德行。然而杜醒秋不愿意像母亲一样终日默默忍受,她对于母亲在祖母长期的压制的生活境况是无法忍受的。醒秋渴望自由和自主,不愿同母亲一样受到祖母的压制,她最终选择争取学业上的平等独立作为突破口,她可以不惜以死作为出逃的筹码,逼迫家人同意她继续学业,对于醒秋,这是脱离祖母的控制,摆脱传统封建家长式压制的最好的方式。母亲与醒秋同时处于专制自私的传统封建大家庭中,生活被封建老太太笼罩着,她们的态度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极力反抗,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有着五四女性知识青年的血性,另一个甘于奉献表现自我德行,无私奉献自我,毫无自我要求,这带有很大程度上传统道德中的的牺牲精神。从这一层面来说,醒秋与母亲存在对自我命运差异的冲突,然而事实上这种的冲突并没有表面化,转向一种潜在化的趋势,原因在于醒秋对于母亲是充满同情、担忧甚至敬爱的,这种“孝”在母亲杜老夫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美德层面,不但让醒秋折服,也是她自身学习的榜样。母亲这种道德形象坚定了醒秋对传统“孝心”的肯定。从另一层面来说,醒秋作为女性,她在感情上对于母亲有着依恋性,尤其当自己意识到自我行为与母亲发生冲突时,以“爱”的本色外衣为这一冲突遮蔽了爆发的可能性。

二、自身矛盾冲突在“孝与爱”中的潜在化

每个人自觉地与不自觉地处在矛盾之中,《棘心》中醒秋与杜老夫人也不例外,她们也处在矛盾之中。从醒秋自身矛盾说起,矛盾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醒秋受到两种思想文化相互作用 ,杜醒秋从小受到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传统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便使得醒秋的潜意识里对儒家伦理规范的不自觉遵循。在儒家的传统思想中,孝道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说醒秋对母亲的孝道精神会自始至终地存在着。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醒秋接受了这个处于五四变革时期的新思潮,“五四”女性解放的共同追求和重要内容是自主的权利,包括教育,恋爱,婚姻等的自由。醒秋的这种女性意识在她不断学业,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然而当醒秋追求个性解放时,她猛然发现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冲突与对峙。醒秋渴望爱情,她想自己选择自己的幸福,甚至有过想要解除婚约的冲动,但由于担心母亲被乡邻笑话,不忍母亲受伤害,也不想母亲因为自己难过,最终被孝道所压抑的爱情在萌芽状态便夭折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醒秋是孝顺母亲的,更是爱母亲的,对母亲的孝更是对母亲至爱的一种表达。这使得醒秋在自我思想冲突中出于对母亲的“孝与爱”而潜在化。醒秋自身的矛盾在“孝与爱”中潜在着,母亲是矛盾的调和剂,也是矛盾潜在化的原因。从母亲的自身矛盾来说,母亲杜老夫人也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形象。母亲对于醒秋是无私伟大的母爱,这是母亲的天性。在与对婆婆的“孝”的德行和对女儿学业的支持的冲突中,母亲选择对女儿的爱,对于醒秋,这样的母亲无疑是一个好人。然而母亲却在醒秋的婚姻上成了一个隐性的坏人。母亲坚持婚约,她认为包办婚姻是父母的责任,历来就是这样的,也是不容改变的,更是对子女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母亲成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对于醒秋追求恋爱婚姻幸福是始终无法忽视的因素,一方面醒秋对于母亲的孝,不忍母亲承受祖母的责怪和乡党的讪笑,另一方面,醒秋对于母爱的无法忽视,一种表现为依恋,一种表现为忏悔的回归。母亲用母爱的力量召唤着醒秋的回归,不但是行为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然而回归的醒秋以自己对母亲的孝和母亲对自己的爱的相互祭奠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幸福,母亲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是亲手葬送女儿幸福的人,因为母亲是希望女儿拥有幸福的。母亲自身的矛盾与醒秋自身的矛盾始终离不开“孝”与“爱”的层面,祖母、母亲、醒秋三人,母亲处于中间位置,这就意味着母亲的多重角色(妻子、媳妇、母亲),对于祖母,母亲是媳妇,母亲得孝顺,对于醒秋,是母亲的角色,母爱是自然的,然而三位女性出生于不同时代的女性,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家庭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权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思想文化差异与道德立场上的态度差异,他们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的存在并没有打破传统与秩序,甚至还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他们之间的冲突最终都走向了一种相互妥协的道路。母女的潜在矛盾也是以妥协的回归方式划上句点的。杜醒秋和母亲之间的潜在冲突是《棘心》冲突的关键存在之一,醒秋的反叛精神在孝与爱的漩涡里徘徊、犹豫,使得这种冲突始终潜在化。但他们之间的潜在冲突相互之间受伤的心得以诠释,这可以从文章的题目进行分析论证,以“棘心”做标题,诠释了母亲与自己之间充满棘刺的心,受伤的心。

三、结语

醒秋是矛盾的存在,他的回归的选择也是与原意识冲突的,这种冲突也牵扯到棘心的另一主人公醒秋的母亲杜老夫人,原因在于他们都处于孝与爱的冲突矛盾中。母亲杜老夫人孝敬自己的婆婆与疼爱自己的儿女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以母亲自我承受的方式来达到家庭的内部和谐,母亲在德行与无私中自我牺牲。母亲的自我冲突走向了自我内化的牺牲。显然,作为女儿的醒秋对于母亲的付出是包含同情与敬畏的,她从母亲那里继承的牺牲精神作为自己回归的忏悔以及孝的表达。尽管母亲与醒秋之间是有潜在冲突的,但无私伟大的母爱作为阻挡追求爱情的屏障的同时也是母女之间冲突化解的润滑剂。何况醒秋也是爱母亲的,她渴望自己也是一个孝女,况且作为一个缺乏安全感、自主性的背离祖国的知识女青年,母亲是她最大的精神依靠,所以避免与母亲的直接冲突是她始终的选择,从而决定了《棘心》孝心背后冲突的最终的妥协性走向。

参考文献:

[1]苏雪林.《棘心》[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重印:26。

[2]孔秋叶.“五四”叛女的精神缺失——论《棘心》主人公杜醒秋的心理历程[J].洛阳大学学报,2005,20(3):14-16。

[3]梦花.五四女性文学的奇葩——论《棘心》《绿天》的成就与不足[J].百家春秋,2000,(2)23-3……

[4]黄敏.说三道四论《棘心》——苏雪林《棘心》研究批评及新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5-58。

[5]黄敏.苏雪林《棘心》之伤感主义研究[J].哈尔滨学院报,2010,31(11):81-83。

[6]苏雪林.《棘心》[A].江苏文艺出版社,201……

猜你喜欢
立场母亲
母亲的债
科幻电影“俗套”中暗含的立场与前提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给母亲的信
母亲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简析俄罗斯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根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