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网络造福人类的基本和前提。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一直以来扮演着传统颠覆者和改造者的角色,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催生了新生事物的同时,自身也出现诸多问题。新媒体发展论坛围绕“建设更加可信的互联网”,从内容可信、编排可信、网民诚信三个维度,深入探讨包括网络平台、网络媒体以及网民在内的所有网络参与者共建可信网络的责任与义务、技术与规则、体制与机制。进一步推动信源的可靠性与内容的真实性,传播过程的规范性与艺术性,提高网络参与者的信息素养和网络责任,加强领域内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 任贤良
网络的力量在集合,集合的基础是信任,可信才是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前提。可信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可信是网络共生关系建立的基础,乐人之乐,人以乐其乐,网络主体多元,利益多样,共存方能共生,信赖才能塑造认同,只有在可信的网络上人与人、国与国才能达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可信是网络共享机制运作的保障,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共享让网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吸引人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可信是网络共治格局塑造的抓手,网络空间的多方共治需要凝聚共识,一国的内部要共画同心圆,外部要以可信为治理目标,各方共同合作,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王一彪
传播效率与传播失真的矛盾,意见表达和观点激化的矛盾,情感传递和情绪泛化的矛盾,这三个矛盾已成为影响互联网正常传播秩序的深层次问题,因此,主流媒体要成为虚假消息的过滤器、偏激观点的矫正法、社会心态的压舱石。因为,传播的秩序、传播的质量、传播的品质决定着新媒体的未来,新媒体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和生态,其根本途径便是共同建设可信的网络空间。
北京大学副校长 王杰
互联网的价值由全世界网民共同创造,互联网带来的利益当然应该由全球人类共享。网络空间里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我们都应该在充分尊重各个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利益诉求不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谋求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目前网络空间的种种问题。
津巴布韦媒体、新闻与传播服务部长克里斯多夫·马绍威
新媒体希望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了解,使人们对多样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但同时新媒体也带来了很多挑战,这些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更为明显。总的说来,在新媒体环境中,技术的冲击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文化上的交流,使得各国群体之间得以迅速和便捷地交流,也使得经商往来更加方便。
凤凰新媒体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运营总裁 刘爽
我们要特别警惕那种算法驱动的信息流,基于人性的弱点以纯点击率驱动对稀缺注意力不计成本、不顾媒体责任的掠夺性开采,从而形成一种毒瘾式的、垃圾式的体验。
上海报业集团社长 裘新
当下传播环境加速演变,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要求我们保持定力,坚持主流媒体长期积淀形成的新闻专业理念,无论是三十六变还是七十二变,真实性和公信力始终是媒体必须秉承的品质。人人都有麦克风,主流媒体要做那支音量最大的金话筒,确立价值的主心骨和坐标系。
央视网总经理、总编辑 钱蔚
构建可信的互联网有两个常识,首先是内容真实,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内容真实是一切的根本。技术改变的只是渠道,改变的是速度、时效和传播方法,但是真实的生命线永远不能改变。第二个常识是筑牢堤坝,也即社会责任,如何筑牢堤坝,怎样抵制短期利益的诱惑,不用猛料博取眼球,仍然是可信互联网的最基本常识。
波士顿大学教授 杰姆斯·卡茨
人类从古代就开始寻求正确的答案和真实的新闻。通过对认知科学、社会交互进一步的研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媒体,理解新闻。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新的工具,在如今的成就上再接再厉,从而保证公众的福祉,并且让个体追求更好的事业。希望我们能望向未来,去寻找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
人民网总编辑 余清楚
为什么会出现网络空间不诚信现象?就是我们成长得太快,发展得太快,野蛮生长。所以,要加强对游戏规则和制度的建设,让诚信充满在网络空间。
声音
主持人 北大新媒体研究院 田丽:
在建立可信的互联网过程中,请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什么才是可信互联网建设的关键?
知乎执行总裁 周源:
首先要尊重用户,尊重常识,同时把平台和产品的技术力量都用到去改善这个可信的土壤和环境中去。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 王晓晖:
各负其责,把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做到极致。
光明网总裁 杨谷:
希望通过媒体融合的建设,让资深的老编辑们,帮助网络小编们练就火眼金睛。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 谢新洲:
从自己做起,希望政府、企业、网民齐心协力,共建我们美好的网络空间和未来。